对一道几何综合题的突破与探讨

    朱莉

    

    

    

    [摘 ?要] 几何与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而在实际考查时常从知识综合的角度命题,几何综合中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是较为经典的问题,该类题的突破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构建策略. 文章对一道几何综合题开展解法探究,并深入探讨几何中函数解析式的构建策略,与读者交流学习.

    [关键词] 几何;综合;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

    对一道几何综合题的思路突破

    问题 ?一直角三角形纸板ABO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顶点坐标分别为A( ,0),B(0,1),C(0,0). 点M是边OA上不与点O和A相重合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AB的垂线,垂足为点N,沿着MN折叠纸板,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A′,设OM=m,折叠后△AMN与四边形OMNB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如图1所示,若点A′与三角形纸板的顶点B重合,试求此时点M的坐标;

    (2)如图2所示,若点A′落在坐标系的第二象限,A′M与y轴的交点为C,试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

    解析 ?本题为一次函数与几何相结合的综合题,以折叠为背景研究相应的几何问题,联立函数性质与几何知识即可求解.

    (1)该问设定点A折叠后的重合点为B,分析可知点A关于折痕MN的对称点为点B,点M位于x轴上,因此求点M的坐标只需求线段OM的长即可,而OM属于Rt△MOB的一边,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具体如下.

    根据三角形纸板的顶点坐标可知OA= ,OB=1,由OM=m可得AM= -m. 根据折叠性质可证△BMN≌△AMN,所以BM=AM= -m. 在Rt△MOB中使用勾股定理,则有BM2=OB2+OM2,代入可解得m= ,即OM=m= ,所以点M的坐标为 ,0.

    (2)该问中点A′落在了第二象限,显然问题(1)中的情形可提炼为临界条件,即点A′落在坐标系的第二象限的限制条件为0<m< . S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求S与m的函数关系式,实则为在几何图形中构建几何面积与线段长的关系,需要构建相应的面积模型,结合面积公式来完成. 而阴影部分四边形BCMN为不规则图形,无法直接利用面积公式来完成,此时可以采用面积割补的方式,具体如下.

    四边形BCMN属于Rt△ABO内的一部分,利用MC和MN来分割图形,即S=S -S -S ,其中S = ·AO·BO= ,S = ·AN·MN,S = ·OM·CO. 而AN=AM·cos∠OAB= ?-m,CO=OM·tan∠A′MO= m,所以S = ?-m2,S = m2,則S=S -S -S =

    评析 ?上述属于以折叠为背景的几何综合题,题目的两问均是基于折叠落点开展的几何探究. 其中第(2)问求函数解析式是结合了直角坐标系的几何综合题,也是中考对该部分内容的重要考查方式. 上述在求解函数解析式时采用了面积构造的策略,即通过面积割补的方式将问题转化为求规则图形的面积,然后利用面积公式建立起线段变量与面积变量之间的关联.

    对函数解析式构造策略的探讨

    几何综合中求函数解析式的情形十分常见,能够同时考查学生对几何与函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处理综合题的能力. 上述在构建函数解析式时采用的是几何面积构造策略,实际上求几何图形中函数解析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可以使用比例线段、勾股定理等方法策略,下面结合实例具体探讨.

    1. 构建策略一:应用“比例线段”

    在几何综合题中应用“比例线段”建立函数解析式,通常依托的是相关的几何性质或常用模型,例如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比、三角比性质、A字形模型、8字形模型等. 在解析问题时首先根据题干条件来提炼特殊关系或特殊图形,然后从中提炼比例线段,代入几何量建立函数解析式.

    例1 ?如图3所示,△ABC中,∠ABC=90°,AB=4,BC=3,点O是边AC上的一个动点. 现以点O为圆心作圆,与AB恰好有切点,且切点为D,与OC的交点为点E,再作EP⊥ED,与AB相交于点P,与CB的延长线交于点F,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求证△ADE∽△AEP;

    (2)设OA的长为x,AP的长为y,试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

    解析 ?(1)连接OD,可证∠ODE=∠OED,从而有∠EDA=∠PEA,结合∠A=∠A可证△ADE∽△AEP.

    (2)该问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由于x与y均表示线段长,因此实际上就是求线段之间的关系,图形中存在相似三角形,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来建立比例式,从而完成函数解析式的构建.

    OD与BC相平行,分析可知△ABC∽△ADO,进而可得 = ,代入线段长可得OD= x,同理可得AD= x. 由(1)问的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可得 = ,则 = ,即 xy= x2,可解得y= x(x>0),即y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y= x,其中x>0.

    评析 ?上述几何综合题的第(2)问求两线段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求解时利用几何图形中的“比例线段”完成了构建,即首先求证三角形相似,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性质建立比例式,并结合题干条件确立了变量的取值范围.

    构建策略二:应用“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可以充分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三边长的关系,实际上也可用勾股定理来构建几何综合中的函数解析式. 直角三角形的显著特征是其中的一个内角为90°,而在几何综合中还可利用圆的切线、圆周角特性以及垂径定理等来确立直角三角形.

    例2 ?如图4所示,在Rt△ABC中,∠A=30°,∠B=90°,AB=2. 点D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现作AD的垂直平分线,与AB和AC分别相交于点E和F,而EF与AD的交点为点O,先回答下列问题.

    (1)设BD=x,AE=y,试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试分析是否存在x,使得四边形AEDF为菱形?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 ?(1)本题目中含有众多的直角三角形,求两个变量x与y的函数关系,可以将其集中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由于EF是线段AD的中垂线,则AE=DE=y. 在Rt△BDE中,BD=x,BE=2-y,由勾股定理可得BD2+BE2=DE2,即x2+(2-y)2=y2,整理可得y= x2+1. 而在Rt△ABC中,∠BAC=30°,AB=2,则BC= ?,分析可知x的取值范围为0<x< ?,所以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为y= x2+1,其中0<x< ?.

    (2)略.

    评析 ?上述考题求解几何综合题中两条线段之间的函数关系,图中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突破的基础,其中的勾股定理广泛应用于与线段相关的函数解析式构建,因此在解析该类型问题时需要关注其中的特殊图形,提炼直角,构建模型.

    对问题突破的教学思考

    上述展示了几何综合中函数解析式的不同求法,实际上是对几何与函数知识的综合应用,在实际解析时需要积累相应的知识基础,同时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下面提出几点教學建议.

    1. 剖析问题本质,积累知识基础

    几何中函数解析式的求解属于几何与函数的综合问题,从上述三道考题的突破过程来看,运用到了图形提炼、模型构建和数式转化,涉及几何、函数两大模块的知识内容. 上述综合题突破的基础是掌握几何性质和函数解析式等基本内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的基本内容,强化图形分析、解析式构建等基本技巧,为后续求解综合问题做铺垫.

    2. 学习数形结合,深入转化问题

    几何图形中求函数的解析式是中学数学的常见问题,该类问题的突破过程一般分为两步:一是分析几何图形,构建相关模型;二是基于问题模型,求解函数解析式. 而数形结合有助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获得解题突破口,实现几何问题向代数转化.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立足数形结合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数形对照、数形转化的解题过程,逐步掌握该方法的解题内涵.

    3. 渗透数学思想,提升解题思维

    几何综合题的突破过程是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的融合,其解题思路是在众多数学思想的指导下完成构建的. 以上述例1为例,通过数形分析提炼出其中的相似三角形,然后利用对应性质构建了比例模型,最后代入条件将问题转化为函数解析式,其中用到了数形结合思想、模型思想和化归转化思想,这些数学思想是解法的精华所在,也是教学中需要重点讲解的内容. 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思想较为抽象,教学中可以借助教材内容,例如在函数图像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几何教学中渗透模型思想,使学生感悟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意义,逐步提升学生的解题思维.

    写在最后

    对于几何综合中的函数解析式问题,需要根据问题条件和图形特点来选取合理的构建策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分析方法,挖掘隐含条件,构建几何关联. 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强化基础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掌握相应的解题策略,逐步提升整体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