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策略分析

    曾先红

    摘要:语感是一种语文素养,它既包含直觉的“意会”,也包括语言阐释的“言传”。通过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能够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因此,初中阶段作为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师应尤为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反复细读、仔细揣摩比较从言语作品的外表逐步深入作品内部要素,从而促使学生在解读、生成言语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培养良好语感。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感;博闻强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022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感,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反复的实践才能得以实现。初中阶段是语感能力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尤为重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養,通过大量的阅读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通过朗读吟诵深刻感知语言的停顿和变化,通过反复细读和揣摩比较理解语言的精妙,并吸收内化为个人所有,从而促使学生的良好语感得以培养,为深入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博闻强记是积累

    阅读是提高学生人文底蕴、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和积累语感的最有效方法。要想使得学生的语感得以培养和发展,就必须让学生经历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仅把希望寄托于课本内有限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博闻强记,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

    二、朗读吟诵是基础

    朗读和吟诵是学生学习语文传统且有效的方法。学生对语言内涵的理解、作品情感的把握、语言妙趣的领悟等,都是通过朗读吟诵来加以体会的。如果学生连基本的课文内容都没有读通,就急急忙忙地去分析课文,可想而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势必不会深刻。除此之外,朗诵还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不二法则。通过反复的朗读,在朗读中仔细地体会语言的停顿、起伏,语调的调整、变化,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语言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来培养其语感。

    在学习《春》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上课伊始,笔者首先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了春天万物复苏,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盎然景象。然后,让学生在音乐的背景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想象“小草从土里偷偷钻出来,桃树、杏树、梨树开满了花赶趟儿”的热闹景象。学生边朗读边品味“钻、赶趟儿、闹、散”等词语的生动、想象,使得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浮现于脑海中。这样,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得学生仔细品味了文中比喻、拟人等描写景物特征的手法,使得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并学会了运用写作手法来表现景物,增强了学生的语感积累。

    三、反复细读是途径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反复斟酌、仔细挑选的,其中不乏经典之作,而这些文章中都蕴藏了丰富的语感因素,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的绝佳素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应在整体把握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语感因素较强的语感训练,鼓励学生学习和发扬“牛吃草”的精神,通过不断地反复细读、咀嚼来对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品析和鉴赏,从而使学生深化认识并融会贯通,将课文中的语句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进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反复细读来深刻理解文章语言的精妙。作者在写百草园的乐趣时用到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样的句式,采用排比的形式排列短语,使得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更使得百草园的乐趣跃然纸上,真是儿童的乐园。在写冬天的百草园时,作者用“无味”和“两样”二词为接下来的雪天捕鸟做了铺垫,造成了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而这些,恰恰需要学生反复的细读和品味才能深化吸收,从而使得学生的语言积累得以丰富,良好的语感能力得以培养。

    四、揣摩比较是提升

    语感不是割裂的、片段性的,它具有整体性的特征,而这一特征决定了语感的养成需要对文本进行整体的感知,让学生既要深入文章内涵,通过点评、分析来品味语句,也要从整体上联系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等相关内容,从本质上认识文本,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深刻地体会作家的语言风格和寄于文中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获得强烈的语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适当地为学生补充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大环境中去分析和点评课文的语句,仔细揣摩、比较语句运用之绝妙,文字内涵之丰富,语意表达之精准,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以提升。

    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篇文章时,笔者通过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比较这篇文章的用词,来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妙、语言内涵的丰富,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这首小令一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这九种事物,一字一词,可谓是惜墨如金,但是读来却感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全仰仗“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九个修饰词,使得文章凝练而不简陋,一句“断肠人”更使得作者的心情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显得极尽悲凉之感。在学习时,笔者让学生尝试对这九字形容词进行变、换、增等的比较辨析,并结合作者的经历来理解文章,使得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了语言文字内涵的丰富,语意的准确精妙,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了提升。

    总而言之,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需要长期的语言感受、积累和运用才能获得和养成。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当作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来做,通过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语文教学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朱必应.英语教学中的语感培养[J].教学与管理,2002(10).

    (作者单位:湖北省仙桃市郭河镇初级中学? ?43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