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金融战

    

    2008年11月15日,美国华盛顿,暴风雨后的美国国会大厦。

    2008年,美国爆发史所罕见的金融危机。关于这场危机发生、发展过程的报道已经汗牛充栋于各类媒体。但迄今为止,对一个重要问题似乎并未给出明确判断——这场金融危机到底是什幺性质?几乎所有专家学者都把它定位于次贷危机或房地产泡沫危机。这个判断对吗?对也不对。说对,是因为这场危机确实是因为房价大起大落,导致“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流动性断裂所致;说不对,是因为就事论事的表面化定性显得过于粗浅。

    2008年11月,《中国经济周刊》曾发文提问“美国会破产吗”。这其中,我们提出的明确判断认为:这是美元的危机,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通过债务经济循环模式或称“石油美元再循环”重新获得美元霸权之后发生的,也是必然会发生的又一次美元危机。14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坚持这样的判断,而更加清晰的是,我们已经可以看清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场变局中,一个无法避免的主题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逐步建立起的美元霸权正在走向没落。

    历史证明,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汇点上,斗争无可避免。近年来,美国在国际上制造各种乱象,背后无非是以霸权的手段捍卫美国和美元的霸权利益。这样的霸道反映到金融上,其实就是一场“超级金融战”。

历史性的崩溃

    千禧之年,互联网产业“丑鸭变天鹅”,但不久,互联网泡沫时期挥霍掉资本的泡沫也破灭了。号称“全球央行行长”的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出面收拾残局。他有什幺好办法?两个字:降息。但是,不断降息会不会引发新的泡沫?2004年,当有人就此质问格林斯潘时,他一改往日晦涩风格而明确地表示,目前情况下,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降低利率,为维持美国的债务经济,我们只能借助于新的泡沫。

    格林斯潘年事已高,但并不糊涂。互联网泡沫破灭之时,美国实体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不过18%,其中还有1/3属于军事工业。作为一个“经济空壳化”的国家,还能指望实体经济去拉动经济增长?所以,格林斯潘只能靠国家信用、企业信用和消费信用持续不断地扩张,并形成新的泡沫,去维系全球资本持续不断地流向美国,去维系美国国际收支的平衡,去维系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美国“新泡沫”是什幺?绝大多数人认为,那是“次级贷款支撑下的房地产泡沫”。这个判断当然正确,但这次危机,绝非一般性的房地产泡沫危机,它所捅破的是一连串泡沫:美国财政赤字多年积累所构成的“财政赤字泡沫”“贸易逆差泡沫”“评级造假泡沫”“消费过度泡沫”,以及1美元GDP增长需要增加5美元借债的“债务泡沫”等,把它们加总在一起,实际是世界对美国的“信任泡沫”——美元泡沫。

    问题是,遍布世界每个角落的“金融抽血机”,势必让美国危机变成全球危机。事实证明,世界各国政府都在为这场危机买单,而各国投入的财力之和远超美国;事实证明,大量购买“次贷抵押债券”的非金融机构,可能是金融史上最大的受骗者,逃不过破产或被政府接管的命运;事实证明,冰岛破产了,越南、印度、韩国等许多国家也被拖到破产边缘。

    

    危机爆发后,格林斯潘因长期执行低利率政策而遭痛骂。但殊不知,21世纪美国经济的走向,哪是格林斯潘可以单独决定的事情。为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清一些基本概念。先看“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这个公式,然后看数据:2007年底,美联储投放基础货币不过9000亿美元,但货币乘数将近10倍——世界之最、历史之最。由此可见:第一,美元货币更多由美国金融机构通过信用扩张而被生产出来;第二,美联储只是控制货币的一个因素,其能力受限于华尔街信用扩张或收缩。

    另外,真正反映美国货币流动性的数据不是M2,而是M3——将短期金融信用纳入货币范畴之后的数据。大量金融衍生品属于M3范畴,而资料显示,2007年底,仅记录在案的金融衍生品,其票面价值就高达170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在2000年仅为40万亿美元。什幺意思?仅金融衍生商品市场一项,其市值与9000亿美元基础货币之间就形成了180倍杠杆。这个杠杆,格林斯潘控制得了吗?

    历史地看,高杠杆的根源在格林斯潘的老师、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里根+撒切尔+沃尔克”推行金融自由化,大大提升了华尔街金融机构的货币创造力。正如沃尔克为央行实行“单一利率调节”所作的解释:美联储根本无法准确而及时地获知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M3),以致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企图根本无法实施。所以,应当放弃货币供应量控制而转向利率调控。所谓利率调节,实际是利用利率升降去影响货币乘数,干预商业金融信用的规模,从而间接调控货币总量。

    正因如此,市场责怪格林斯潘以低息刺激信用膨胀也不为过。格林斯潘也承认:“我根本没想到会有这幺严重。”可偏偏就是这幺严重,“次按危机”引爆的不只是金融衍生品泡沫,同时引爆一系列泡沫,并直指美元信用泡沫。更严重的是,世界开始质疑“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而这部被世界奉行40年的“经济圣经”,它所构建的经济运行体系,同时也是协助美元霸权劫掠世界的工具。日本、韩国、亚洲、南美等都曾因遵从这套理论而掉进金融陷阱,现在轮到美国自己了。所以,否定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实际是否定“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等于在刨美元霸权的根基。

    2009年,去除美元霸权、再造国际货币体系以及超主权货币的讨论变成了G20伦敦峰会的重要话题。也正是从那时起,各国储备货币中提高了黄金权重,德国、法国更从英美金库中运回自己存放的黄金,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和非OPEC国家纷纷放宽石油结算货币……如此“去美元化”的行动,会否导致美元霸权的历史性崩塌?

超级金融战

    “一个国家的经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生产性,历史上的经济霸权大多经历了从‘生产性到‘非生产性的转变,这就使得霸权国家有了生命周期性质,从而无法逃脱由盛到衰的宿命。”美国着名的经济史学家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其名着《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中,写下了这段意味深长的话。

    这恰恰反映了美国的经济现实,但美国会甘心如此宿命?站在历史角度看,俄乌冲突绝非偶然。它不仅是2008年后北约加速东扩,绑架欧洲加码制裁俄罗斯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美国为维护美元霸权的“极端之举”,其根本目的在于逼俄反击,搅乱欧洲,打压欧元,重塑美元资产作为全球最安全资产的地位,并迫使全球资本更多流向美国。

    这样的招数并不新鲜。欧元诞生后不久,美国挑起科索沃战争,造成资本逃离欧洲,并使欧元国际购买力骤降;撕毁伊核协议,让欧洲得不到足够的能源,弱化其经济实力和欧元地位。当然,还有阻止“北溪2”项目,其目标都是压制欧元保美元。美元指数构成告诉我们:如果占比57.6%的欧元被世界看好,那美元可能不断贬值,世界对美元的信心可能不断恶化,这当然是对美元霸权的挑战。怎幺办?拼了,不惜一切手段,包括金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