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图书书稿常见问题分析

    武晓涛

    

    摘 要:影响图书出版物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出版者的角度而言,审稿质量和编辑加工质量是重中之重。本文立足于建筑类专业图书编辑工作的实际经验,整理了建筑类图书原稿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着重对书稿中的标准规范引用、专业名词术语使用以及常见易混淆字词加以论述,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图书质量 建筑图书 编辑加工 审稿

    出版物质量管理是一个严肃且日谈日新的话题,其既与出版社的健康发展密不可分,又关系到整个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正如陆费逵所言,国家社会的进步与教育有关,而教育的进步离不开书业的发展。出版业所承担的社会使命应建立在每一位编辑的具体工作之上,并以出版物作为最终的呈现形式。近年来,基于图书质量持续下滑的现状,国家对图书的检查力度逐年加强,多次开展图书质量管理专项行动,2014年更是被称为“出版物质量专项年”。同时,随着2018年初书号“限制令”的出台,更是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减少图书重复品种与出版资源浪费,以优质图书、精品图书出版为重的出版方向。

    众所周知,影响图书出版物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原稿质量、审稿质量、编辑加工质量、排版质量、校对质量以及印装质量等。从出版者的角度而言,审稿质量和编辑加工质量是重中之重,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了编辑工作在出版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一般而言,图书出版社的编辑在收到作者交来的书稿后,首先要进行审稿,经三审后决定是否采用。一旦决定采用,则紧接着就要进入编辑加工环节,即对书稿逐字逐句通读并修改加工。在以上两个环节里,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书稿,会表现出不同的问题和差错特征。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建筑类专业图书编辑工作的实际经验,整理了建筑类图书原稿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供同行参考。

    一、标准规范引用问题

    建筑类书稿审稿与编辑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核查书中内容是否按现行标准规范编写。从事建筑相关行业工作,需要依据大量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标准不仅保障了建筑产品、建筑工作过程中的安全,规范了具体工作流程,还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全行业的发展。因此,除个别特殊情况,绝大多数建筑图书的内容要与现行标准规范相一致。但由于标准规范的体量较大,更新频繁,且更新信息查询的便捷性不佳,以及作者的疏忽,书稿中常会见到未按现行规范进行编写的内容。作为编辑,在比对发现问题后,除了记录下问题,还要记录下依据出处,提出修改建议,再与作者进行沟通,确定如何修改。

    在建筑类图书原稿中常出现的标准规范引用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标准名与标准编号对应问题

    每本标准都有唯一对应的标准号,一个完整的标准号由标准编号和发布年号组成。因此,核验书稿中标准名称和标准号是否对应,是检查工作的第一步。由于建设行业的大部分国家标准均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因此核查工作除了可通过常用搜索引擎搜索核查,也可在住建部官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官网、中国计划出版社官网、工标网等处通过标准名或标准号检索。

    2.引用标准规范的更新问题

    在检索核查的结果中,除了可以看到详细标准名与标准号,还可看到标准是否现行。如遇已废止标准,则要继续查找到该标准的更新情况,以此为依据核查书稿相关内容是否需要修改还是仅更新标准号即可。

    3.由于标准规范更新而出现的典型内容差错

    标准规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产业政策的调整等进行更新修订,涉及设计方法、构造措施、技术要求、建筑材料、工艺工法以及专有名词。以下列举了部分由于标准更新而出现在书稿中的典型差错。

    (1)标号与强度等级

    “标号”涉及混凝土、水泥、砂浆、砖等建筑材料的标准。以混凝土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为代表的标准规范均使用“标号”来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的称谓。但自《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发布起,即开始使用强度等级,并且为了过渡时期的方便,在该标准附录中设有标号与强度等级换算表。从标号改为强度等级,一是与国际接轨,二是采用了不同的取值方法,使强度等级有明确的统计概念,更具科学性。之后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则已全面使用强度等级,换算表也从标准中取消。尽管如此,在现今的书稿中仍经常会出现“标号”的称谓,一方面是“积习难改”,另一方面则是编写疏忽,或原稿作者未仔細审阅即引用资料。这也给编辑一个明确的信号,出现这两个字的地方,相关内容一定要仔细核查。

    (2)Ⅰ级钢筋与HPB235级钢筋

    Ⅰ级钢筋、Ⅱ级钢筋、Ⅲ级钢筋的称谓是建筑行业内通行的叫法,但却是不规范的叫法。其主要问题在于,等级对应不唯一。比如,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施行的年代里,Ⅰ级钢筋指HPB235级钢筋,Ⅱ级钢筋指HRB335级钢筋,Ⅲ级钢筋指HRB400级钢筋。但按8年后修订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Ⅰ级钢筋指HPB300级钢筋,Ⅱ级钢筋指HRB335级钢筋,Ⅲ级钢筋指HRB400级钢筋。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提升,国家标准规范中的最低钢筋等级也在不断提高,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出意外未来的趋势仍将是稳中有升,则这种不唯一性还将继续。因此,即使Ⅰ级钢筋、Ⅱ级钢筋、Ⅲ级钢筋的叫法在业内非常通行,但对于专业出版物而言,应以专业、精准的用语来引领行业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在书稿中若发现“Ⅰ级钢筋、Ⅱ级钢筋、Ⅲ级钢筋”,则要根据书稿具体内容,根据当时现行标准规范找对应关系,修改为相应的钢筋等级。

    (3)实心黏土砖

    实心黏土砖在烧制的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黏土和煤,黏土资源的消耗会减少我国本就不足的耕地面积,因而从保护耕地和节约能源的角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政府即开始在一部分城市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而后又扩大了禁止城市范围,以及将禁令扩展到生产环节。并在2005年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的形式要求,到2010年全国所有城市禁止使用实心黏土砖。虽然至今仍有个别地区和个人还在生产和使用实心黏土砖,包括一些未及时修订的标准中仍有此砌块种类出现,但既然从国家层面已经明确“禁实”多年,在建筑类书稿中就不应再提倡使用这种建材,这种情况则可以与作者商量,建议删除相关内容或替换为其他建材。

    相同的情况,还有107胶,该种胶因甲醛含量高,已禁用,替代品是108胶。这些以规定、文件或局部修订形式进行的限制、更替、补充、升级,有时候更容易疏忽。

    (4)其他随标准规范更新而发生变化的名词

    有些词随着标准的修订,或是说法更准确,或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发生了变化,在处理原稿过程中要引起注意。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展开叙述,整理常见的部分列于表1。

    可以说,掌握建设行业重要标准规范的更新情况,是建筑类图书专业编辑职业生涯的终身必修课。

    二、名词术语使用的规范性

    各行各业都有本专业的名词术语,为了方便全行业的准确沟通,需要对名词术语进行规范约定。而建筑行业则以《工程结构设计通用符号标准》GB/T50132—2014和《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标准》GB/T50083—2014推荐性国标的方式予以统一,并且绝大多数建筑类国家标准的“第二章术语和符号”都有与本规范相关的专用术语约定内容,这也是编辑进行名词术语修改的依据。

    以下试举几个常见例子加以说明。

    (1)地震荷载和地震作用

    这是一个概念的两种不同表述。通常来说,在建筑行业里,直接作用称作荷载,间接作用称作作用。而关于地震,虽然学界还存有一些争议,但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等国标里,均使用“地震作用”这一表述,因此审稿以及加工书稿过程中,如遇到地震荷载应修改为地震作用。同理,温度荷载则要修改为温度作用,因为温度显然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对结构产生作用。这也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是一致的。

    (2)受弯承载力和抗压强度

    强度是材料的一种性能,有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它表示的是材料对抗外力的一种能力。而承载力则是指构件的一种状态,有受压承载力、受拉承载力、受剪承载力、受弯承载力等,它表示的是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内力反应。从二者的概念上,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构件,因为是承受某种荷载作用,所以用“受”;对于材料,因为强度是其材料特性之一,不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用“抗”。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里也是根据这一概念用词,因此书稿中如出现某某材料的“受压强度”、某某构件的“抗弯承载力”,则要注意修改。

    (3)标准值和设计值

    材料的强度有标准值和设计值的区分,一般来说,标准值是按标准方法制作的标准试件按标准方法测得的具有一定保证率(建筑常用材料混凝土和钢筋都是95%)的强度值;设计值则是在标准值基础上经过折减的强度值。就某种建筑材料来说,强度等级是按标准值确定。而在结构设计时,则会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取用。通常,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多会取设计值,这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则多会取标准值;个别偶然作用的工况下,还会用到极限值,总体上是从概率角度进行取用考虑。以常见的C30混凝土来说,其抗压强度标准值fck为20.1N/mm2,而其抗压强度设计值fc为14.3N/mm2;再以上文提到过的HPB300级钢筋来说,其屈服强度标准值fyk为300N/mm2,而其抗拉强度设计值fy为270N/mm2。在建筑类书稿中,常见到某些计算公式及参数注释中,标准值、设计值混用、错用,这就需要编辑了解标准值和设计值的概念以及常见用处,判别修改。还有一种更常见的差错则是下角标差错,这就需要编辑熟悉常见下角标的含义以正确修改。比如上文出现的几处下角标,c表示的是抗压,k表示的是标准值,y表示的是屈服。

    (4)冬(雨)季施工和冬(雨)期施工

    低温会对建筑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的质量对温度的敏感性非常高。因此当气温低于某一温度值时,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施工质量。显然,这里的关键指标是温度,而不是季节。只要气温达到某一标准,就要采取措施,而不是进入冬季才采取措施。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冬期施工比冬季施工的说法更准确。因此在专业图书甚至新修订的国家标准规范中,冬期施工都是作为推荐用语的。同理的情况还有雨期施工和雨季施工。

    任何一个专业领域,名词术语的规范统一都是很重要的。就像推行普通话一样,只有大家都使用通用、规范、统一的语言,才能保证意思准确传递,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同时还便于知识的传播,从而促进行業发展。出版作为传播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理应成为规范使用专业术语的倡导者和先行者,这既是编辑的工作要求,也是出版者的社会责任。

    三、建筑专业书稿中常见易混淆字词

    砼 音同“同”,表示混凝土的意思。由于一个字即可表达三个字的意思,在建筑行业里被广泛采用。但是作为正式出版物,书稿中出现“砼”却是要修改为“混凝土”的,一是表达更规范,二则“读”起来通顺。

    粘 1955年12月,当时的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关于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联合通知》中,将“黏”视为“粘”的异体字,予以停止使用。这样一来,“粘”字有时做动词,读zhān;有时做形容词,读nián。此后的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都收录了“黏”字。这样“黏”就又恢复为一个规范字。因为这段历史的存在,一些上了年纪的作者,经常将地基土中的“黏土”写作“粘土”,编辑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除了黏土以外,在建筑类书稿中还常见到的黏字词语有黏性、黏稠、黏度、黏滞力、黏聚力等,可以说看到“粘”就皱眉已经是建筑类图书编辑的职业敏感。

    沙 指细小的石粒,如风沙、流沙。“砂”同“沙”,但在工程上常用“砂”,如砂石、砂浆、砂子、砂砾、砂纸等。

    踢角线与踢脚线 踢脚线除了美化装饰功能,还有其实用功能——它可以防止行走时,脚不慎踢或蹭到墙面而弄脏墙面。理解了这个含义,自然也就知道“踢角线”要改成“踢脚线”了。

    轴侧图与轴测图 在工程制图中,最常用的是正投影图,但由于多面正投影图不能反映实物的立体感,而轴测图刚好富有立体感,接近人们的视觉习惯,所以常用来作为正投影图的辅助图,帮助工程师构思和想象实体的样子。可能是因为其中有和正投影图对应的一层意思,导致好多人误认为是“轴侧图”,而实际正确应为“轴测图”。

    试验与实验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试验”是指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如工程中的管道水力试验、强度试验等;“实验”是指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如科学实验等。由此,书稿中的“试验”“实验”就要视语境和含义区别对待,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统一改为其中一个。

    四、结语

    在技术的驱动下,出版物形态、出版流程、读者阅读习惯与作者创作方式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但市场对出版物优质内容的需求是不变的。尤其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当下,实现出版社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就是从编辑工作的源头抓好书稿质量。新的时代背景孕育着新的问题,这就要求专业图书编辑工作者不断学习,既要精通编辑本职工作技能,还要关注专业领域发展动向,掌握相關国家、行业标准的修订情况,了解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将专业素养、扎实的职业技能与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作为出版物质量的基石。

    鉴于专业与文章字数限制,本文所述内容仅局限于建筑类图书原稿中的问题,且原稿中的差错种类也远不止文中所列这些。其他专业图书中常出现的问题,以及本文未指出的建筑类图书中存在的其他问题还有赖于同行们的共同探讨,以期提高编辑工作效率,用高质量的图书满足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指导工作实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国家计划委员会.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7.

    [4]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建设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作者单位系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