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网络下大学生“空心”现状的探析

    戴瑶

    【摘要】 ? ?大学生“空心”状态是指因价值观缺失而导致的迷茫焦虑、自我效能感低等心理障碍。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溯其缘由主要是当今大学生生活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影响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出现了变化。本课题将从微网络发展背景下研究社会、高校和家庭如何结合新形势新环境,有效地防控大学生“空心”状态的发展。

    【关键词】 ? ?微网络 ? ?大学生 ? ?“空心”状态 ? ?价值观

    一、微网络下 “空心”状态的描述及调查现状

    当前的大学生都是95和00后,他们成长在信息化高速发展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短视频等网络媒体成为当下文化传播,思想交流的主要场所。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有思想也有个性,但随之也呈现了一定的问题。根据调查研究,近些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大学生正遭遇、经历并承受一种因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的偏差或缺失而导致焦虑迷茫、自我效能感低等心理健康问题。北京大学徐凯文副教授称这种问题为“空心病”。“空心病”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也就是“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是兴趣减退、情绪低落,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微网络下,“空心病”现象是一些知名高校的个案,还是存在于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中的普遍现象?为此,笔者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开展了“空心病”状况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1000份,回收989份,有效问卷975份,有效问卷率达97.5%。问卷围绕微网络下“空心病”的相关症状来设计,主要从心理状况、学习状态、未来的规划、人生意义及价值等方面开展调查。通过分析数据,得到以下结論:

    1.1心理状况

    在当前的微网络时代背景下,20%左右的学生有过自杀想法,但是没有具体的实施行为。这些学生有可能正处于大学的迷茫期,或者遭受了重大挫折,亦或学业压力过大。4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未来很迷茫。

    1.2学习状态

    在当前的微网络时代背景下,50%左右的学生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充满希望,认为大学的学习成绩很重要;只有5%的学生认为大学学习成绩不重要。但是问卷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将近50%的学生认为学习生活环境一般,甚至不喜欢现在的学习生活环境。超过30%的同学不想上课、不想学习,或者为了他人而学习。这说明很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

    1.3未来的规划及人生意义的思考

    在当前的微网络时代背景下,对于未来的规划,55%的同学设想过未来的生活。45%的学生没有考虑过未来,甚至不知道现在要做什么。

    关于未来规划的思考,绝大多数同学愿意在大学花时间思考自己未来及人生意义。大多数同学认为衡量人生意义的标准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并且为之奋斗。关于自己的价值, 50%的同学坚信通过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并在将来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这说明大多数同学都有着对未来非常美好的向往与憧憬。

    从调查和分析结果看,现阶段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与知名高等学府相比,“空心病”人群占比明显较低,大多数学生具有“空心病”的几条症状,可以说是处于“空心”状态。但是 “空心”状态的演化和发展会导致价值观的缺失,会使大学生丧失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效能感低。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阶段,鉴于上述调查的结果,笔者认为“空心”状态需引起大家的重视,应采取必要的教育行动,来抑制这种“空心状态”的演化和发展。

    二、微网络下“空心”状态的表现形式

    由于个体的差异,“空心病”主要表现形式也会有所不同,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2.1理想信念淡薄

    理想信念是人类的精神依托,它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行为的选择。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使得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根基开始动摇。当他们实现既往的目标后,便会出现理想信念的空窗期,从而陷入了自我迷失的困境。

    2.2人生意义缺失

    进入高校后,大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宽松自主,没有家人老师的压力,无论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放松下来,这种现象使他们逐渐陷入意义感缺失的“空心病”处境。

    2.3自我认同危机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都会有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时候,究其原因是他们对自身的认知不够客观,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自我认同出现了危机。他们对外想呈现一个被众人夸赞的积极形象,但内心深处又极度自卑敏感,常常低迷失落。

    三、微网络下“空心”状态产生的原因

    根据“空心病”的表现形式,现将其产生的原因归纳如下:

    3.1社会发展影响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一个沟通便捷、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他们是网络原住民,而当他们身心发展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候,社会已经处于一个微网络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用便捷的方式获得信息,不喜欢钻研思考,习惯使用他人的研究成果。长期下去,这种情况会让这些大学生们没有目标、没有价值感,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所以,“空心病”的产生与网络时代的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

    3.2学校教育影响

    大学生“空心”状态的出现受其所在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当前的中小学学校教育受功利化的社会风气和唯成绩论的价值观影响,使得更多的人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心大大减少,且忽视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空心”状态在学生群体中的滋生和蔓延。

    3.3家庭教育影响

    家庭教育作为大学生人生中的第一课堂,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对孩子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等方面具有导向作用。可见,家庭教育在众多教育中影响很大。民主型的父母会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成长需求,建立合理的成长目标,在这种养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无论是自我效能会较高,心理也会更健康;专制型的父母会过度地给孩子制定成长目标,过多地干预他们的成长,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会更加依赖父母,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和清晰定位,这也是导致“空心”状态的一种因素。

    3.4个人内在方面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个人的内在因素也是“空心”状态产生的原因之一。自我效能高的人能客观地处理问题,心态也会更加淡定且有韧性,很少感到焦虑和抑郁;自我效能低的人一遇到事会慌乱且焦虑,长期下去,就会呈现“空心”症状。

    四、微网络下大学生“空心”状态的防治方法

    根据大学生“空心病”的表现及成因,社会、高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充分应用网络新媒体这个广阔平台,搭建教育的网络“微”阵地,势必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4.1社会环境层面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环境,相对于学校教育这个主渠道,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短视频等网络媒体成为当下文化传播,思想交流的重要场所。 它们宣传的作品影响着社会舆论,引导着大学生的价值导向,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网络环境十分重要。一是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网络信息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约束从业人员;二是增强网络传播内容的审核,净化网络空间;三是继续提高网络空间的监管力度;四是网络媒体应承担社会责任,传播社会正能量。积极开展励志成才宣传、好人好事典型宣传、爱国事迹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影响,突出思想引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网络媒体在傳递正能量的同时,也应承担反击谣言负能量的任务,让网络环境变得更加清朗。

    4.2学校教育层面

    当今的大学生可以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他们是同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他们有思想、有个性,从网络获取各种信息和表达思想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络已经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打造第二课堂的微网络阵地。运用大学生感兴趣的、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方式去教育他们,影响他们。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一是创新网络思政教育模式,开发“两微一抖一手”的融媒体传播渠道,构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媒体新格局;二是建立校园官方运营团队,挖掘校园“网红”,发挥校园“网红”的影响力,创作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作品;三是运用 微网络平台,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微拍、微剧本征集、短视频大赛等。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作能力,找到人生的目标及意义;四是引导学生观看弘扬时代精神的短视频,用事迹感染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五是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社会思潮,具备应对各种复杂网络环境的能力和素养。

    4.3家庭教育层面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教育。大学阶段是家庭教育的特殊阶段,相较于中小学生,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且又长期远离父母,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功能渐被弱化。但是大学阶段的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它在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家庭教育也可以做出相应的变化。首先,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与孩子沟通的新渠道。现今的孩子是在网络中成长的一代,他们更喜欢通过网络来沟通,家长也可以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和他们沟通,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学校老师建立沟通联系。现今的高校教育需要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建立家校联合。家长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状态;学校也可以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网络对接,可以在第一时间建立联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样也能对 “空心”状态进行及时干预治疗,从源头上抑制“空心病”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徐凯文.“空心病”也是一种心理障碍[N].大众卫生报,2017-07-25(16).

    [2]崔欣玉.大学生“空心病”现象的反思与对策——基于价值虚无主义的视角[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3):148-152.

    [3]孙小雯,任凤琴.大学生“空心病”现象归因及反思[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20.

    [4]徐伟,王云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缺失与重构[J].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2(03).

    [5]金玉熙.大学生空心病现象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9.

    [6]张爽,韩强.网络“微”视域下大学生“空心病”的预警和干预[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2).

    [7]刘艳萍.微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及应策略[J].阴山学刊,2020.33(06).

    [8]莫立华.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