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与反思

    杨冬连?王银洁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及时帮助和反馈。然而在线上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可检测性不易显现,为“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一节高一英语线上阅读课“A Musical Genius”为例,反思了线上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与实践过程,期望能够为一线英语教师提供一些实践参考。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线上教学;高中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杨冬连,女,汉族,北京大兴人,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高中英语教研员,本科,研究方向:区域内高中英语教研;王银洁,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

    一、研究背景

    1. 课例背景。2020年4月,北京市教育教学工作进入疫情防控和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新阶段,中小学全面开启线上学科教学。与传统线下教学相比,“停课不停学”期间,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学习参与度难以保证;同时,教师也普遍缺乏在线教学经验,对于如何保证课堂互动、如何组织教学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的焦虑情绪。为保证线上教学的效果,教—学—评一体化的践行尤为重要。目前来看,线上教学不仅是“疫情”期间的应急教学,也成了教师常态教学中的辅助手段。

    2.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步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教师应处理好评价与教和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首先,教师基于课标理念和要求,分析单元主题、文本和学情;第二步,基于学生已知,发现内容与学生之间在认知、经验和情感态度的差距,设计教学目标;第三步,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一方面助力教学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实现的过程和证据(王蔷,李亮,2019)。下文将以“A Musical Genius”阅读课为例,从案例内容、教学目标的制定與修改、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完善三个方面对线上教学实践展开反思。

    二、课例内容

    本课例的文本是普通高中英语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必修三Unit 7 Lesson 3 “A Musical Genius”。本文是一篇记叙文,主题语境为人与社会,首先介绍了贝多芬的基本信息,继而详细描绘了贝多芬谱写、指挥《第九交响曲》的场景。

    为了做好学情分析,授课教师利用在线教学的优势,借助问卷星平台实施了课堂前测。本课时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全班共35人,学生基础一般;学生对语言的听说和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具体分析:1. 作为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大家有一定的阅读技能,能够通过扫读找出大部分事实性信息,但有遗漏的情况;2. 学生刚刚结束第六单元“The Admirable”的学习,积累了一些形容人物品质的词汇,也学习了一些人物描写方法,但不会推断人物的内心感受,也不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3. 在本节课前的线下自主学习中,学生已经通读了全文,扫清了生词障碍,基本完成了学案上的相关表格,且表格中存在上述问题。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与修改

    根据文本分析与学情分析,授课教师制定的第一版教学目标如下:

    通过线上教学与自主学习,学生能够:

    1. 获取并梳理有关《第九交响曲》谱写以及首演前、中、后的事实性信息。

    2. 通过关注动词、副词的使用,推断并概括文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3. 通过分析侧面描写的意义,理解文章标题《音乐天才》;继而探究成为天才所需要的意志品质。

    教、学、评生态系统以目标为导向,因此目标的制定十分重要。后经笔者讨论决定,应加入语言知识目标,并据此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内化所学语言和内容的机会。同时,教—学—评中的“教”要求教师把握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达成学科育人目标,强调对学生自身的促进作用。后将教学目标3、4修改如下:

    3. 了解贝多芬的经历,运用所学动词短语、副词、侧面描写等策略(如waved his arms wildly, madly turned the pages…)完整地介绍《第九交响曲》谱写以及首演的故事。

    4. 理解文章标题《音乐天才》,继而探究成为天才所需要的意志品质,并能促进自身的学习。

    四、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完善

    1.第一次试教。第一次试教的教学设计主要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通过重温文章结构和记叙文基本要素,引出下一步要梳理的事实性信息。

    (2)学生展示课前小组合作完成的表格;针对学生遗漏的信息,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描写所反映的人物心情;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动词、副词的使用,继而推断并概括文中人物的心理感受。

    (3)引导学生首先聚焦贝多芬,总结贝多芬的情感变化和作者运用的描写策略,逐步内化所学语言和内容。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描绘Umlauf、Caroline以及观众表现的意义,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推断出虽然演出有些不寻常,但多数观众却对贝多芬失聪这一事实毫无察觉的原因,领略贝多芬惊人的演出风采。

    (4)引导学生总结侧面描写的意义,分析文章标题《音乐天才》的内涵意义;学生探究贝多芬在天赋之外的意志品质,并从文章中找到依据。

    (5)作业是基于问卷星对于上课核心内容的检测,同时要求学生录制一段音频,讲述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的故事,并发给同伴完成互评。

    2.磨课与修改。经笔者多次沟通,第一版的设计中有很多细节还需要完善,对教学设计进行反复修改与精细打磨,主要改动如下:

    (1)根据教学目标的修改,做出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根据语言知识目标,为学生多创设内化语言与内容的机会。之前的设计中,学生只内化了贝多芬的内心情感变化;修改后,将作业前移,在完成整个表格后,请同学分组讲述整个故事,包括了贝多芬以及其他人物的动作描写与内心情感,更为完整。

    (2)凸显课堂评价。新课标指出,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在开展评价活动时,不仅要说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应给出活动要求和评价标准。授课教师首先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评价要点”一栏,指引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时刻检测教学目标,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和反馈。第二,在语言内化、输出环节,加入明确的评价量表,使学生在开展活动时有明确的目标,并能根据标准及时进行自评和互评。第一次的修改将量表置于输出活动之后,再次修改时,将量表在输出前给到学生,更能起到指引作用。

    (3)强化问题链的引导。新课标指出,教师的提问和反馈也是重要的评价手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监控和评价学生是否理解语篇的深层次意义,是否能对作者的观点和语篇意义给出自己有理有据的观点等。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化成层次鲜明、具有统一性的一连串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发展思维品质的常用教学策略之一(王后雄,2010)。因此,授课教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追问,旨在帮助学生进行对文章的深层理解。

    (4)强化学科核心素养,升华主题意义。在最后一个环节,探究贝多芬的品质之后,引领学生思考:我们能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以促进自身的学习?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这些意志品质用于促进自身的学习生活。

    (5)加强迁移创新。由于将最初的作业设计提前到了课堂中的语言内化阶段,第一次修改后将作业由口头描述贝多芬改为笔头作业,但迁移应用不够。经过打磨,最终作业改为运用所学动词短语、副词、侧面描写等写作策略描述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旨在使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的语言和内容,并进行迁移创新。

    3.最终设计。最终的设计和之前相比,前两个环节不变。之后的设计如下:

    (1)引导学生首先总结作者描写贝多芬自身时运用的描写策略,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描绘Umlauf、Caroline以及观众表现的意义,带领学生总结侧面描写的意义。完成对整个故事的梳理后,学生根据表格,口头介绍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的故事并将录音发至微信群;其中教师邀请四位学生分别介绍故事的四个阶段并给予评价。

    (2)学生思考为何贝多芬被称为音乐天才,探究贝多芬在天赋之外的意志品质,并思考如何将这些意志品质用于促进自身的学习生活。

    (3)作业是基于问卷星对于上课核心内容的检测,同时要求学生完成对微信群内录音的互评,最后运用所学动词短语、副词、侧面描写等写作策略描述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五、教师反思与结语

    通过笔者的设计与试教,经反复讨论修改,最终呈现的线上课堂基本达成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线上教学有自身的特殊性,为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尤为重要。由于线上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可检测性不易明显化,教师更应依据教学目标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同时通过提问、反馈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本课例中,在学案和评价表的指引下,在教师不断的提问与反馈下,学生对于本课的了解不再局限于贝多芬与《第九交响曲》的故事,而是进一步体会这部交响乐的成功与贝多芬对音乐的坚持与热爱是离不开的,探究并学习天才背后强大的意志品质。授课教师反思后发现,教学前小组讨论不是很激烈,教师可以加大对小组讨论的监督,并针对学案内容下发组内互评表,让学生课前完成,进一步督促学生进步。“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也要求教师在反思阶段评价课堂效果,反思并作出调整,为日后教学改进或补救提供参考(王蔷,李亮,2019)。这也要求教师们不断学习,在反思中进一步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冬冬,王怀波,张伟,等.“停课不停学”时期的在线教学研究——基于全国范围内的33240份网络问卷调研[J].现代教育技术,2020(3):12-18.

    [2]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20(5):50-54.

    [3]王蔷,李亮.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