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公共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模式与运营创新研究

    【摘 要】 当下,企业机构对线上知识资源和运营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加,客观上要求专业出版社这一行业知识服务提供商从职能上进一步创新和升级,由传统的知识生产者向更加高效的知识运营者转变。

    【关 键 词】行业公共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模式;O2M模式

    【作者单位】唐学贵,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融智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0.09.008

    近年来,随着企业职工学习培训网络化程度的进一步深化,企业机构对线上知识资源和运营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加。但是,传统的静态内容供给和课程学习越来越无法满足学员对及时性、持续性、丰富性和精准性知识服务的需求,而企业机构单一的培训组织部门在线上知识运营与服务过程中普遍缺乏人员配置、服务资源配置和系统持续运营维护配置。因此,企业机构对基于资源建设与平台运营的行业公共知识服务平台需求强烈。在此背景下,作为专业出版社,回顾行业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认真分析其现实痛点,并探寻适合专业出版社主导的行业公共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模式十分必要。

    一、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发展历程回顾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社会大众开辟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人们在接受传统的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交互。在这样的背景下,围绕某个行业提供知识服务的学习平台应运而生,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

    1.电子化学习阶段(E-Learning阶段)

    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发展的早期形式是E-Learning。E-Learning即Electronic Learning,中文译作 “电子(化)学习”。随着互联网的兴起,E-Learning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学习方式,凭借快速、高效的特点越来越被大众接受,也越来越受到企业机构培训部门的重视。2000年左右,国内部分大型金融、通讯企业如中国工商银行、太平洋保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开始以E-Learning形式开展在线学习,随后,E-Learning风靡全国,其快速发展对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学习型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在 E-Learning阶段,大多数企业更注重学员是否学习,而忽视了培训资源的优化以及与线下培训的结合。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4G技术与宽带的快速普及,中国企业的教育培训迅速突破了“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发展为更高效的社会化学习模式。

    2.平台及课程优化阶段(M-Learning阶段)

    移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企业培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即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这是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发展的中期形式。移动学习依托互联网更快的传播速度和更便捷的接收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在内的各种智能终端)为开展个性化学习、碎片式学习和全方位学习提供了条件。移动学习的课程以微课及动画为主要呈现形式,M-Learning阶段优化了平台和课程内容,但大多数企业仍然忽略线下培训的重要性和人才成长路径的设置。

    3.人才发展优化阶段(混合式培训阶段)

    在“互联网+”浪潮席卷下,学习培训进入人才发展优化阶段。这个阶段也叫混合式培训阶段,其特点是以多终端应用设备为载体,以社区化学习和线下培训为主要模式,利用网络化应用覆盖前期学习、中期培训、后期评估的人才成长全周期学习路径。这是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发展的当前形式。目前,以智能化、云计算、大数据为支撑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彻底打破了学习的边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培训业态为学员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供给,同时,海量的数据又为分析学员的学习行为提供了充分资料。这种巨大的变化决定了传统培训体系和管理制度面临重大挑战。时代需要构建完整的学习生态链、提供体系化的在线学习整体解决方案来解决深层次的培训需求问题。

    二、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发展痛点分析

    1.知识内容的持续性供给能力较差

    随着行业知识服务平台的大规模建设与实施,动态的知识内容持续供给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比如,当前许多行业都在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创新技术应用”“互联网+模式创新”等重点学习主题建设,但这些主题本身是动态的,不间断地产生新的重要政策、热点事件、典型案例等。对于这种学习主题,仍然按照传统的出一本书或者做一套课程的思维很明显不能满足广大学员学习的及时性和持续性要求。相反,目前新媒体领域流行的“专栏式”知识供给形式,更适合这种需要快速迭代更新的内容传播要求,因为专栏不是“按套”而是“按期”供应的。某一期专栏做完,虽然还不知道下一期的内容,但鉴于专栏形式和筹备模式是前后一致的,只需每期邀请不同的专家或嘉宾对不同的热点事件、典型案例等进行访谈、研讨,就能持续地迭代更新内容。但是,这种“专栏式”的内容建设难度明显过高,很多区域性的内容制作单位或培训机构很难具备这样的内容制作能力,也很难邀请到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栏目制作和内容生产。这导致采用传统分散式的在线学习模式很难统一施行这种效果更好的知识服务模式。

    2.融媒体知识课程内容策划实施能力欠缺

    随着大量融媒体形式的创新和应用,作为知识内容载体的课程形式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大屏课概念。知识点微课、口播小视频、PPT音频课、圖文音频课、直播公开课、虚拟仿真课等多种形式的课程不断涌现。这些课程的适用场景和供给模式又各自不同:有的课程适合专门学习,有的课程适合碎片化学习;有的课程适合PC端学习,有的课程适合移动端学习;有的课程适合即时性的学习,有的课程适合长效性的学习。同时,和传统的中心化内容生产都是由相关部门统一采购生产不同,这些内容的生产渠道各不相同,除了传统的OGC生产(专职人员职务生产内容),还有PGC生产(第三方机构联合生产)、UGC生产(平台用户自发生产)等融合知识分享传播模式。这对企业机构培训部门的内容策划和平台管理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很多单位既没有相关人员编制,又没有对应业务的执行能力,从而导致行业学习平台内容建设始终数量不足、形式落后。

    3.系统同质化建设严重,持续维护能力偏弱

    当前,部分行业集中化程度不高,行业内的企业机构大多选择建设自身的学习平台或独立采购学习课程;部分行业集中化程度较高,行业内企业机构的分支机构大都拥有自主研发和独立运营的职工学习平台。这些职工学习平台同质化程度很高,课程、考试、问答、测评、专家等功能模块大同小异,存在严重的系统资源重复建设问题。同时,由于大部分机构并非专业的技术型企业,职工学习平台系统的持续开发和维护能力普遍偏弱,致使许多学习平台迟迟无法更新迭代、名存实亡,职工的使用频次不多,使用意愿普遍不强。

    三、行业公共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模式创新

    如何有效满足受众及时性、持续性、丰富性和精准性的知识服务需求,是当前各行业知识服务面临的课题。鉴于当前行业知识服务平台持续性供给能力较差、内容策划实施能力欠缺、系统持续维护能力偏弱,企业机构对基于资源建设与平台运营的行业公共知识服務平台需求强烈。“公有云”平台和“私有云”平台融合运用的行业公共知识服务平台是创新发展的趋势所在。

    1.建设基于“公有云”的行业共享内容资源和专家平台

    (1)专业出版社是“天然”的行业共享内容资源和专家平台建设者。针对上文所述许多行业知识服务平台面临的资源少、人员缺、能力差等发展痛点,基于“公有云”平台构建公共内容制作与运营分享体系是解决之道。在这方面,各行业的专业出版社拥有巨大的优势:一是出版社拥有众多权威的专家资源;二是出版社拥有可信度较高、知识体系严密的内容资源;三是出版社拥有与权威专家紧密连接的众多专业编辑力量。为此,各行业的专业出版社可以充分发挥在行业内专家资源、内容资源和人力资源上的独特优势,打破传统出版编印发的线性商业模式,成为行业机构公共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和知识服务运营商,率先在持续性和多样性的融媒体知识供给形式上做出尝试和创新,为行业新型知识服务运营提供样板和示范[1]。同时,出版社可结合自身的专家资源优势,带动行业优质知识提供者一同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向各个用户机构提供精准的知识供给服务。

    (2)专业出版社已拥有众多建成行业共享内容资源和专家平台的典型案例。在专业出版社认识到自身优势并投入众多资源建设本行业的共享平台之前,传统的知识服务商承担了这一角色。比如中国知网依靠自身力量建立了各行业的内容资源分享平台。又如钢铁行业知识服务平台、水利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商贸行业知识服务平台、信息通信行业知识服务平台、统计行业知识服务平台等,都是典型案例。在2015年国家大力实施专业数字内容资源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支持下,各专业出版社认识到自身在专家资源、内容资源和人力资源上的独特优势,开始基于自身能力建设、运营本行业知识服务平台,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比如,化学工业出版社积淀了60多年的专业内容资源,汇聚了化工领域众多的专家资源,打造了行业级化工安全在线教育培训平台——化工安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CIEDU)。人民卫生出版社建成了“人卫助手”系列知识服务数字平台;知识产权出版社建成了中国知识产权大数据与智慧服务平台(DI)等。

    2.建设基于“私有云”的个性配置用户标签和数据接口平台

    建设“公有云”的课程库、专家库后,并不意味着企业机构放弃所有的自有平台而仅仅接受公共平台服务。这既不符合职工学习管理的组织要求,也不符合不同区域专业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所以,建设“公有云”的公共资源平台并不是要取代“私有云”的职工网络学习模式,而是要优化和升级原有模式。在“公有云”平台和“私有云”平台融合运用的过程中,企业机构根据本机构的用户需求标签,采用大数据技术从“公有云”的公共资源池中进行个性化匹配与接口对接,这样既能实现不同区域、不同专业的学员快速获取适合自身的公共服务资源,又能保证学员不需跳转平台就可以获得无缝衔接的服务体验。这种模式能较好地解决各企业机构缺乏建设资源和服务的弊端。

    基于以上论述,行业公共知识服务平台的主要建设模式就是构建基于“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云”嵌合式统一资源服务运营平台。“公有云”平台和“私有云”平台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共同构筑满足行业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平台。

    四、行业公共知识服务平台的运营创新

    各专业出版社基于自身独特优势建设各行业公共知识服务平台后,还面临平台运营的问题及挑战。如何真正让运营落地,如何实现投资的有效回收,需要不断地进行运营创新。

    1.O2M模式是行业公共知识服务平台运营创新的方向

    行业公共知识服务的有效运营模式必须符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突破之前传统的中心化运营模式,体现“公有云”平台和“私有云”平台相融合的特点。因此,以中心化精品资源建设结合行业知识自媒体聚合模式的O2M模式是行业公共知识服务平台的创新方向。O2M模式是线下(Offline)与线上(Online)流量向移动端(Mobile)转移,并在移动端(Mobile)完成交易,在线下完成体验与消费的新型电商交易模式。经过对线下资源、传统互联网平台资源的整合后,最终来到移动端的经营、管理、营销行为,都属于O2M[2]。它是以知识应用的实际需求反向决定知识精准供应的新型知识服务模式,也是目前整个数字出版行业由传统的“内容服务”向新型的“知识服务”转型升级过程中在企业培训领域的具体应用方向。

    O2M模式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早期的“百度知道”就是这种模式的雏形。O2M模式首先由知识需求者提出问题,然后建设开放性的应答者服务平台,快速精准地根据问题提供答案供需求者选择,后来在这种模式基础上发展出知乎、得到、分答一系列更加完善的O2M知识供应模式的应用平台[3]。今日头条的出现,使得这种模式的内容供应、应用走向了顶峰。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中心化编辑生产内容模式逐步优化。如今,这种已经被开放互联网验证、具备良好客户体验和经济价值的创新知识内容供应模式,正逐步被各种知识密集型专业领域采纳运用,各行业垂直领域内的得到、知乎类型的平台随之纷纷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各专业出版社要积极转型升级,由传统的知识生产者向更加高效的知识运营者转变。

    2.O2M模式是解决行业学习平台运营痛点的理想模式

    (1)解决供应频次低的问题。传统的中心化知识内容生产方式供应频次过低。传统书刊生产形式无法满足企业机构对具体知识应用快速获取和高频次应用的需求,采用O2M知识服务模式后,专家可以采用自主生产发布的模式快速更新内容,使知识的供应频次极大提升。同时,平台也会对重点知识专题进行栏目化供应,以专栏或者在线大讲堂的形式按周或者按阶段供应,随时把握最新的热点领域和技术创新方向。

    (2)解决内容数量少的问题。传统专业出版社自身的内容生产能力是有限的,众多的专业应用和岗位实践知识内容供给不可能面面俱到。采用O2M模式提供知识服务后,行业内的大量专家可以开设自主运营的知识自媒体主页,平台也由过去中心化的内容生产平台转变为开放性的优质内容提供者聚合平台,其内容供应能力大大增强。

    (3)解决精准性不够的问题。传统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知识需求者对于知识应用的需求差异巨大,经常发生众口难调、培训内容不够精准的问题。平台采用了O2M知识服务模式后,得益于知识内容的大量扩充,可以采用类似今日头条模式的智能内容匹配推荐系统,将用户的需求标签和针对性内容进行精准化匹配,使得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想要的内容。

    (4)解决公共服务缺乏的问题。目前,传统企业需要可持续供应的线上培训内容,服务运营公司普遍缺乏人员编制和服务资源,比如,按需进行专家邀请、课程订制、内容策划和公开课讲座在线实施等。平台可以采用公共资源接口的形式,将图书、课程、专家、讲座等快速调取到各单位自身的学习平台中,以公共服务知识云的形式大幅度降低企业培训资源建设成本,提高员工的学习培训效率。

    综上所述,专业出版社不仅要推进知识内容生产,还要发挥在专家资源、内容资源、人力资源上的独特优势,聚合本领域优质知识服务创作者与出版社自身的精品内容,创新运用O2M知识服务平台运营模式,统一将内容服务、技术服务、运营服务等融合实施,形成对本行业各机构的“OGC+PGC+UGC”全方位知识供给需求的高质量供应,实现企业学习培训服务由传统的静态内容供应向动态的服务运营转型与升级。

    |参考文献|

    [1]张凡. 探索知识服务商业模式[J]. 出版参考,2016(6):40-41.

    [2]封扬帆. O2M:移动互联时代的商业模式[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李芳慧,王玲. “互联网+”时代下的知识服務平台运营模式探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8(12):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