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地理教学探析

    陈锐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地理该怎样教学才能既有效又深刻?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地理课堂的教学设计。结合最近对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摸索,笔者试图从找准初高中地理课程的相通处有机衔接、地理教学方法的衔接、理顺教学内容的契合点、联系实际创设情景等角度对课堂结构进行优化,以期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既深刻又有效,并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一、找准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点

    初高中地理学科课程很多地方实际是相通的。高中教材的课程体系和相关内容,也可以作为初中相应内容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思路。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其课程体系和内容是这样设计的:“图片”感知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文字”分析、“图片”梳理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阅读内容”与“案例”结合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而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工业”虽然只是侧重分析“我国工业的分布”和“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但其内涵也和高中地理该部分内容有明显的相通之处,即哪些因素影响着“宏观层面”的工业布局,继而探讨“微观层面”的工业选择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实际都是讲“工业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和布局”。因此,笔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有意识地借鉴并渗透了高中地理的教学思路——通过“读相关的文字材料或示意图”,进而提取和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地理信息。

    【学习路径设计示例1】“我国工业的地区分布” 学习思路:“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这一知识点八上教材中未出现,但地图册上展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时介绍了主要工业中心的主要工业部门,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些工业部门,有必要向他们介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是“工业的区位选择”内容。因此,笔者在设计本节课时增加了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这一知识点。首先,笔者展示“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图,让学生观察、讨论我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工业这样布局的因素。先由学生讨论总结,后由教师做出总结。设计“读图验证”这一环节,推动了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以及辨图、析图、归纳总结的能力。然后通过活动题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的分布情况,让学生知道我国工业中心的分布东西部之间有不同的特点。最后笔者用顺口溜进行小结:工业分布似弓箭,弓在沿海箭穿江。东密中多西部少,四个基地沿海靠。辽中南、津京唐,长珠三角少不了。这样的形式,形象生动、方便记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资源:初中教材中的“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图”“2010年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人均工业总产值图”“中国交通分布图”“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中国政区图”等地图,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不同地区交通和矿产资源等条件存在差异。图层叠加法的运用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把相关地图叠加在一起,还可以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设计意图或效果预设:宏观上看中国的工业分布,不能仅仅让学生从“字面”上理解。事实上,如果没有一个“递进的思路”和一些“辅助思路的学习资源”,初中生很难凭空想象出我国广阔大地上工业分布的“前因”(各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因素的差异)和“后果”(工业地区分布的差异)。同时,通过学习思路的梳理和学习资源的呈现,更加能提升初中生迁移运用地图以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力的培养。

    二、强调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升入高中后,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学习阶段,无论在知识的深度、广度、难度还是思维能力的要求上都有较大的跨越。如何及时、有效、精准弥合初、高中地理教学之间的脱节现象,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应成为中学地理老师关注的重点。

    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在接受能力还是学习能力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在客观上决定了初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不同。初中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尚未形成,缺乏地理基礎,所以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都比较浅显,知识量也比较小,教师可以采取模拟情境、参与教学等教学方式,既可以完成地理知识的讲解,又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在七年级地理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的进度,不可过快,给学生一个适应阶段。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初中教师可以借鉴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及理解能力的一些方式,使学生将来读高中能逐渐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在帮助学生适应新教学方式的同时,教师也要在学习方法、自学方法、做题方法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切实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学习路径设计示例2】“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学习思路:观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举例”图,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读图帮助学生认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分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优势—归纳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因素—知识拓展。

    学习资源:引入美国“硅谷”案例(高中地理必修二)并设计问题。观察图4.19 美国的“硅谷”,并结合案例的文字信息,引导学生归纳“硅谷”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的条件。接着让学生阅读高新技术产业区北京中关村的材料(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材P107页“阅读材料”),观察“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示意”图,并结合案例的文字信息,让学生归纳影响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优势(区位因素)。

    设计意图:微观上看某地的工业选择,需要提供真实场景并让学生有对工业选择的“进入感”。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教师“讲答案”或者学生自己在书本上“找答案”的层面,而应该通过图文结合,通过设疑、追问,让学生有学习的获得感,所谓体验方能感知。以上例子,是为了融通初高中的课程体系,进行学习思维的有效衔接。初中地理的学习不能仅仅是“在哪里”“有什么”——识记地理知识、知道地理结果、罗列地理要素,应该从提高学生学习力的角度——运用图文资料、采取恰当方法进行理性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简言之,地理知识不是告诉学生的,而是学生自己“习得”的。

    三、理顺内容契合点,详略得当

    为了既不违背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又能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凸显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构建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路径。就“工业”这一节课而言,共有三框的教学内容。第一框“工业及其重要性”,教师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弄清楚工业的定义,掌握工业的重要性即可。这框内容相对简单,可以略讲。“工业”相关的课程标准要求讲述“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第二框“我国工业的分布”和第三框“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是這一课的重点,要详细讲。第二框“我国工业的分布”,可以先补充“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然后通过分析图4.21“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引导学生归纳我国工业分布的基本格局。最后通过活动题引导学生分析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的分布情况,既要学生知道我国工业中心的分布东西部之间有不同的特点,又要学生深刻理解工业分布会受到自然、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第二框重点要掌握工业的分布特点,笔者教学中投影中国工业中心图,结合中国政区图、交通图,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接着要求学生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笔者同时又指出我国工业存在一定的薄弱性,需要通过科学技术来推动其现代化进程,以此引出第三框“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第三框“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教材首先通过折线图展示了十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增长,接着图文并茂地举例介绍了一些我国领先世界的高新技术,然后展示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情况。教学中,笔者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案例,通过师生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分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优势,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真正理解我国工业发展不能再依赖廉价劳动力,还必须依靠科技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加快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四、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一提到工业,学生们普遍感觉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轻松进入本课的学习,笔者将所学的内容情境化来展示。笔者尝试用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红木家具生产流程引入工业的概念。先在幻灯上投影几幅中山市大涌镇红木家具的图片,让学生对红木家具这种工业产品“追根溯源”。接着播放有关红木家具生产过程的录像,增加学生对工业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以红木家具生产为例,“追根溯源”上个生产阶段。笔者引导学生从录像中分析得出红木家具生产的过程,即从非洲、东南亚和南美洲开采原木资源——锯木厂对原木资源进行加工——家具生产厂对木板进行加工的再加工阶段。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工业生产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的再加工阶段的结论。接着笔者在幻灯片上投影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的交通图,非洲、东南亚与南美洲的原木生产图,让学生得出中山市大涌镇红木生产的区位优势:中山市大涌镇位于珠三角核心区,该地靠近105国道及广珠西线高速出入口,西南物流园区位于附近,其原料多来自缅甸、非洲等地。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引入,使学生认识到工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工业生产的兴趣。

    “蓬勃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活动题,属于知识拓展类。笔者让学生结合当地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实例,事先分组搜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活的资料,制作成地理小报,课堂上相互交流、展示成果。这样的设计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对高新技术产业有更深的认识,从而真正落实“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在初中感性认识的过程中,在适当的情景下辅以理性认识的思路引导,有利于加深初中生对感性地理知识的全面把握和深入思考,为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通过重视初高中课程的相关性,关注教学方法的衔接,? ?理顺内容的契合点、详略得当,创设地理的情景,可实现地理课程的恰当衔接,凸显教学的重难点,呈现简约但又深刻的地理思想。教师不应只是教给初中生的地理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