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景兆亮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因此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基于此,笔者从小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入手分析,探究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语言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华文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主要内容。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切实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为阅读能力不仅体现出学生的阅读技巧,同时还可以体现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活用能力、评价能力及鉴赏能力等。而这就需要切实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掌握,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对这些现状的分析和总结,对其改进和完善,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

    (一)阅读教学广度不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推广,社会各界对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关注,教育部门也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和内容需要不断丰富,尤其是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作为最为关键的核心,而阅读能力又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而就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发现,阅读教学的广度不够,这主要体现在:教师过度依赖教材,没有很好地开展阅读拓展教学,而且在对阅读文章进行讲解时,通常仅提供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文章,导致学生由于课前了解课文不够全面,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较难跟上教师节奏,从而导致阅读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二)学生语文阅读基础薄弱

    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还需要学生的互动和配合,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动性。因此,需要运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线上互动、线下互动等多种方式进行阅读互动。但是由于小学生,无论是对知识的积累还是对生活经验的积累都相对较少,学生在阅读方面整体基础相对薄弱,这就造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有效开展互动和配合,导致教学过程中只能一味地由教师输出,教学活动进行往往不够流畅和顺利,从而使得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学生阅读能力得不到良好培养。此外,教师平时对学生语文基础能力没有仔细了解,也是导致阅读能力培养进程受阻的主要原因,因为不了解导致制定出来的教学方案在全面性和针对性方面欠缺。

    (三)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需求不匹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快速推进的今天,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进行优化改进,然而因为受到应试理念的影响,教师往往把死记硬背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在学生阅读能力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不匹配,尤其是难以契合新教材与学生的特点。再加上阅读文章相对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而教师在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就进一步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甚至还影响到写作教学的开展。此外,由于教学重点的偏移不仅会使得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关注度降低,同时影响其学习兴趣,进而导致其自主性不足,使得教学质量低下。

    二、新课改下强化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对策探究

    (一)以生本理念为引导切实优化课堂教学氛围

    阅读课堂氛围十分重要,是保障课堂和谐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学习时效短,要想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就需要教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营造课堂氛围的方式有很多种,创设或引入情境、组织游戏或比赛、角色扮演等,教师可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营造,使得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阅读。

    以《秋天的雨》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可将这一课放在下雨的天气再进行教学,并用语言将学生引入秋天的情景中,使得学生身临其境。

    师:同学们,炎热的夏天悄然过去,听,外面的雨声,是秋天的脚步声,秋天慢慢地向我们走来,缓缓地打开秋天的大门。此时学生会被教师引导着观察外面的雨,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感受着季节交替带来的变化,加深学生对秋天的雨的感悟。然后教师再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细细地品味,让其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又或者,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根据课文内容准备对应的图片,在展示图片的同时配上文字解说、语音解说、现场解说、手势解说等,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阅读的时候更加有效率,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情为基准,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及教学内容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阅读课文,使其阅读主动性得到增强,对其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同时还可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情景创设可借助图片、音频、视频展示一些小故事或短文,使得文字生动形象,以达到良好的激趣效果。2.教师可根据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和对童话故事的憧憬,从课文内容中挑选有趣的小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注重阅读范围的拓展,尤其是要注重课文之外群文阅读的实施,以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阅读素养的养成。3.拓展课外阅读活动,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定期到校内的图书馆或阅览室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在阅读结束后还可组织讨论会来分享心得。例如,在《大禹治水》这一课阅读教学完成后,教师组织一次讨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大禹的看法,教师还可适当设置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如果你是大禹,你能做到三次经过家门不入吗?”

    (三)致力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

    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也是促进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分辨、筛选阅读的书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选择具有良好教育意义、对人生未来发展有益的书籍进行阅读;同时可以分析每位学生的阅读特点,结合小学生的喜好推荐书籍,為阅读习惯的养成添加动力。除此之外,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个笔记本,将书中优美的句子、名人名言记录下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可帮助学生丰富自己语文知识储备量,为今后的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审视,明确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尤其要注重发挥兴趣导向作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稳步提升,为今后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