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佩觿》中的几例汉字演化观念

    梅悦

    摘要:《佩觿》是一部成书于五代后周的辨别音近形似字的字书,具有重要的文字学价值,但是一直没能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在充分占有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该书涉及的部分汉字演化现象进行爬梳。

    关键词:《佩觿》;汉字演化;价值

    《佩觿》的作者是宋人郭忠恕,(1)生年不详,卒于公元977年。郭忠恕为后世留下了两部文字学字书:《汗简》和《佩觿》。关于《汗简》,后代多有论述。但《佩觿》却鲜少有后人言之。目前学界对其有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也仅见于姜燕的硕士论文《<佩觽>研究》。

    《佩觿》一书中,郭氏罗列的三十四种汉字演化现象,学术界历来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仅姜燕对其中的一部分有所论述。这三十种汉字演化想象是我们研究后周时期文字发展演化得人重要依据,下文举例说明。

    1.立教、多僻

    郭氏例举了汉文帝、王莽、武则天、隋文帝这些封建权力阶级运用权利强制利用文字宣扬教化,改字的目的是“立教”,改字造成的后果则是“多僻”,从这两方面说明异体字的产生是因为帝王改字。其实异体字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方言、别异等,但从帝王改字的角度颇有新意,为后世研究异体字产生提供了重要线索,值得深究。

    2.尚俗

    “尚俗”指的是汉语发展中的“词源”现象,即用比较熟悉的词代替不熟悉的词,其基本特征是在词的发展过程中更换其内部语义形式而保留语音形式,比如“下马陵”与“虾蟆陵”,这在当时还没有人触及到“词源”的情况下,郭氏已用“尚俗”概括了“词源”的根本原因,并举了不少实例,为我们今天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依据。

    3.备率、芜累

    《佩觽》中谈及到的“备率”现象指的是有些字受另一个字的影响而加上或改变了某些偏旁,使两个字使用共同的偏旁,这种“偏旁类化”现象是汉字形体演变规律的一种方式,也是汉字孳乳演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芜累”实际上是“备率”的泛化,“备率”讲的是受邻近字的影响,而“芜累”则是受同类字的影响,两者的后果都是“偏旁类化”。郭忠恕在分析“备率”及“芜累”的现象上,在学界也是先行者,为如今我们研究汉字孳乳演变提供重要的学术思路。

    4.独擅、方言

    古代有不少字是为专有事物所造的专有字,供某一领域专门使用,郭忠恕用“独擅”概括十分精当。而方言则是指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说法,相应的用不同的文字记录,即所谓的“异音同词”现象,另外,方言也是导致文字“多僻”的一个原因。郭忠恕的“独擅”与“方言”理论表明了文字随着语言的发展而繁衍的规律,是我们今天比较有价值的研究課题。

    5.迁革

    如果说上述是郭忠恕对文字演化在共时层面的研究,那么“迁革”就是郭氏在历时层面的考察了。如“荧泽”和“泂泽”,“荧”与“泂”读音相同,在迁革过程中,两者可相互替代。可见“迁革”论述的是同音同义而不同形的字,郭忠恕列举多个“迁革”的文字现象,利于后世文字工作者探索同音异形字的发展轨迹。

    6.避讳

    “避讳”与“立教、多僻”是有相似之处的,如果说“立教、多僻”是帝王改字,那么“避讳”则是为了帝王改字。在中国历史上,君王、尊长的名字是不能随意书写的,人们在书写过程中碰到需要避讳但又不得不写的字,便干脆改用他字,这种现象往往造成了古书用字的混乱,但换个角度看,这也能从侧面很准确地分析出古书的成书年代,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解决一些古书中存在的问题。

    7.务省

    郭忠恕的“务省”认为:两个字合在一起,加以减省或符号化,在形式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字,如“廿”、“卅”等字,这种现象是以汉字的表意性及古文合音为基础的,所以在减省后从字形上还能看出其本来意义,读音也与原来的字有一定关联。这一现象进一步研究不但是文字学研究的需要,也为音韵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以上简要分析了《佩觿》中关于汉字演化的部分基本情况,还有一部分内容限于篇幅不再详述。郭氏的34种汉字演化现象触及词源、汉字孳乳、汉字变更沿袭、异俗传承等多种汉字发展过程中的文字现象,涉及面及广。不仅在当时,更是现如今我们研究五代后周时期汉字演化以及整个汉字发展史的重要依据。

    注释:

    关于《佩觿》成书年代,学界多以“宋代”为定论,但经推测,大致成书于后周。

    参考文献:

    [1]郭忠恕.佩觿(叢書集成初編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

    [2]黃德寬.漢語文字學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3]張湧泉.漢語俗字研究(增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4]裘錫圭.文字學概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5]姜燕.《佩觿》研究[D].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6]裘錫圭.談談漢字整理工作中可以參考的某些歷史經驗[J].語文建設,1987.

    [7]姜燕.淺析《佩觿》中郭忠恕關於漢字演化的觀念[J].語言科學,2005.

    [8]周玉秀.《佩觿》簡論[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