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与传承

【摘 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面临新的任务。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精准对接当下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建立起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体系,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时代命题。《国家宝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元艺术结合起来,独辟蹊径、开拓创新,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全新的表达模式。
【关 键 词】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国家宝藏》
【作者单位】姚璇,郑州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4.014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进程中的精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度、智慧和神韵,蕴含中华民族独特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能量源。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意见“将滋养文艺创作”作为七项重点任务中的一项,对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一方面,文艺创作要溯本求源、洁身自好,从根本上抵制目前因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商业利益所带来的诸如粗浅、恶搞、炒作等不良创作倾向,文艺创作要有最基本的底线,这是新时代文艺创作最基本的要求;另一方面,文艺创作也万不可躺在千秋文化功绩之上不思进取,要改变长期以来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庋藏于高阁、疏于深掘、惰于细作的懈怠,竭力挽救因懈怠所带来的集体文化焦虑和民族文化自信的缺失。更重要的是,当下新时代的文艺创作要用心捕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虔诚之心、勤奋之态、精准之策划实现创新发展,将萎缩为一堆符号的传统文化体系还原为其原本博大精深的样貌,使其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滋养。
近两年可谓是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活跃时期,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汉字听写大会》等雅俗共赏的文化综艺节目,秉承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明的理念,从节目内容到节目形式等多个方面做了前所未有的尝试和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提供了很多借鉴。
2017年底,央视播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开播就获得了从官方到民间的广泛好评,豆瓣评分高达9.4分。区别于以往过度关注文物市场价值的文博类综艺,《国家宝藏》倾心于文物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价值,用妙思匠心深情讲述国宝的前世和今生,建立起人们与国宝之间的情感交流通道,提高此类文化综艺节目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高度。本文以《国家宝藏》为例,通过深入研究其在生产范式、主体定位、价值传承、观念启迪等方面的取舍与创新,以期为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一、生产范式: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记录的气质
《国家宝藏》之所以取得如此良好的口碑,成为时下一档成功的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综艺节目,首先得益于其原创的生产范式。栏目组为了找到最合适的表达形式,从2015年筹备到播出这两年多的筹备期内,对节目形式与内容几易其稿,最终形成如今的舞台样貌。具有央视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国家一级导演、《国家宝藏》总制片人、《朗读者》监制等身份的吕逸涛曾提出了“综艺稳生态”概念,他说:“就是综艺频道精益求精的电视匠人们借助‘国家舞台的平台优势,凭借多年以来团队磨合练就的一流实力,致力于开掘节目深厚的人文意蕴和文化品格,于人民群众之中寻找源头活水,和社会热点相契合,与观众的情感相融合,做到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大视角出发、大情怀展现。在体现时代特色的同时,坚持履行国家级媒体的职责使命,讲中国故事、扬中国精神、传中国文化。”[1]从他这段精准详细的阐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央视综艺审慎而又与时俱进的创作态度,而《国家宝藏》正是这种文艺生产理念之树结出的一枚硕果。正如有15年综艺节目从业经历、曾担任2016年G20杭州峰会文艺晚会文学总撰稿的《国家宝藏》总制片、总导演于蕾所说,《国家宝藏》是“熬制”出来的,“我们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属于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它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表达”[2]。
《国家宝藏》由央视联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9家国家级博物馆倾力打造。在每期时长90分钟的节目里,分别聚焦一家博物馆所甄选的3件国宝,节目为每件国宝精心挑选由明星担纲的“国宝守护人”来演绎国宝的前生故事,深挖国宝的文化价值、历史價值和艺术造诣,再由与国宝有着浓厚缘分的普通人讲述国宝背后的今生故事。与此前热播的文物鉴宝类综艺节目相比,《国家宝藏》摒弃了只关注文物的真假和市场价值的综艺理念和取向,摒弃了鉴宝专家用一系列距离百姓生活太远的鉴宝行当的专业名词、术语进行讲解的综艺形式,摒弃了将文物带至节目现场由专家检验、审视的综艺流程,将综艺目光真正望向国之重器,赋予它们思想、性格和情感,并综合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将它们从静态化的博物馆带到综艺的舞台,带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给人们穿透历史的情感体验。
《国家宝藏》通过深入历史,在浩如烟海的档案中探寻消散在历史中的国宝前生故事,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宏大的背景进行编剧,并由明星担当前生故事演绎人,以或厚重,或恢弘,或灵动的小剧场演绎方式,采用或深情,或诙谐,或慷慨,或低吟的风格,多样性地呈现国宝的前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如通过小剧场国宝前世传奇的演绎,观众为天才少年王希孟如烟花般绚烂而又短暂的一生唏嘘感叹;因乾隆帝盛世豪情的“任性”及农家乐审美取向会心一笑;为越王勾践多舛的人生、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所砥砺,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是早已沉淀到我们骨髓里的文化基因;也为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作为“爆款”风靡阿拉伯国家那样的“营销策略”拍案叫绝。同时,多种舞台形式的综合运用尽显纪录片气质,清晰的画质、绚烂的色彩、变幻的灯光让古老的文物焕发出新生活力,让观众领略了一场又一场视觉盛宴。
二、主体定位:另类选秀,用国之重器解读中华文化密码
自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采用产业化运营模式获得良好成绩以来,才艺类、婚恋类、旅游类、职场类、野外生存类等各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充斥荧屏。《国家宝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选秀”,但它的主角是承载着华夏5000年文明史的国宝。然而这并不是《国家宝藏》的优势,因为这些国宝的存在常态是静默的,它们的价值深藏在历史中。与那些相互角逐、明争暗抢甚至互相比惨的真人秀主角相比,静静的国宝没有那些套路。可以说,做这样一档节目要比其他已经形成成熟产业链的真人秀节目难得多。不过,这也是《国家宝藏》的可贵之处,它赋予沉默的国宝以人物的性格和情趣,赋予它人格化的情怀和历史的沧桑。《国家宝藏》使国宝成为舞台上唯一的主角,它打通了國宝和观众的隔阂,让千百年来积淀的文化和情感在人们的心间涌动。
在《国家宝藏》的舞台上,专家、明星、主持人唯一的服务对象就是国宝。而9家国家级博物馆的27件宝物最终谁能“晋级”9强,脱颖而出成功走向《国家宝藏》盛大特展的展台,全由观众投票决定。《国家宝藏》的每一个环节围绕的也都是国宝本身,为了让观众全面认识和理解国宝所蕴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节目呈现了360度全视角的记录特质。除了小剧场明星演绎的国宝前世故事,节目还挖掘了国宝的今生故事。如上海博物馆甄选的大克鼎,区别于其他传世的国家礼器,它是周天子奖励给为当世带来无限和平的一介伙夫克的奖品,这是它独有的历史往事。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和平的代言者,却在屈辱的近代饱受战火之苦。大克鼎的收藏者苏州潘氏一门为了保护国宝,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几代人恪守祖训,即便在家境中落之后仍坚守着大克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潘达于毅然决然将大克鼎捐献给国家,为它找到了一个更好的安身之处。大克鼎今生故事的讲述人——潘家后人为观众带来的这段故事,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观众。守护国宝是每一位华夏子孙的使命,这一使命潜移默化地刻进了每一位观众的内心。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国之重器中氤氲而出,给现代人带来无限的、深厚的文化滋养。三、价值传承:克己复礼,以民族文化自信对抗市场商业导向
哭诉悲惨往事、愤然离席、退赛、不和、发飙、内幕等炒作手段,不知从何时起成了互联网、新媒体博眼球的撒手锏,似乎不借助这些炒作制造话题就没有曝光度。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驱使下,文化被当作一种商业资源来进行市场运作,并逐渐向成熟的产业转化。一个文创商业模式成功后,就会有一大批跟风者,整个市场看起来一片繁荣景象。然而,在这样的繁华过后,除了一片唏嘘还能留给观众什么呢?在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中,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商业和文化的契合点,立足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坚守文化、文明的初心,去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民族的文化自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国家宝藏》以国家央视平台的谨慎和高远,克己复礼,立以谦卑之态,持以敬畏之心,向国宝致敬,向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匠人精神顶礼膜拜,不炒作、不哗众取宠、不故弄玄虚,不依靠后期人为剪辑,更不借助所谓的毒舌点评,短短90分钟的节目凝神聚气,全部环节都紧紧围绕国宝令人心醉神往的魅力和其令人牵肠挂肚的传奇经历展开,让民族精魂涤荡人心,让殷殷匠心震撼心灵。即便是本本分分地讲故事,《国家宝藏》同样以情节和内容取胜,因为让观众折服和感动的正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与那些在观众的一片差评之声中收视率仍疯狂飙升的节目相比,《国家宝藏》能够让观众由衷称赞。很多观众留言写下了“良心综艺”“这才是中国真正的综艺”“好感动,泪目了”“向文化传承者致敬”等好评,绝大多数观众吐露了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点赞、为祖国灿烂的文化叫好、身为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的心声,也有大批观众留言表达了对节目组的欣赏和称赞。
当然,克己复礼与创新发展绝不是矛盾的,克己复礼指的是《国家宝藏》在创作上秉持守住底线的高度文化自觉、审慎的态度和恭谨的综艺风尚。正如光明日报社评所言,“这里没有任意判断的‘鉴定,没有随意而出的价码,文物回归到最为浓缩和纯粹的文化载体,观众获得的是蕴含在内里的文化密码、附着在其上的文化符号”[3]。在内容创作上,《国家宝藏》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蕴涵独特的妙思,实现了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艺结合起来的现代性转化。四、观念启迪:守护历史、选择未来,借创新跨越古今鸿沟
《国家宝藏》在2017年底让文化综艺火了起来,它的成功带给我们多方面的思考。从其独特的构思来看,在甄选国宝时,为了避免给观众一种“明星文物”的错觉,让观众一进博物馆就直奔明星展品,节目没有对入选宝物进行明星包装,没有刻意宣扬“第一”“首创”“领先国外多少年”这样的观念,而是引导观众去关注博物馆所呈现的悠久的、璀璨的文明。正如制作人、导演于蕾所说:“文物的价值是不能单纯通过是否精美、价值多少、品级高下等来衡量……我们综合考量了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人文价值和所代表的文明侧面,以及它给今天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等。”[4] 在选择守护人的时候,除了看重明星的观众认可度及良好的口碑,更看重的是他们与国宝在冥冥之中的联系。如睡虎地云梦秦简的守护人是撒贝宁,他出生于湖北,系北大法律专业科班,因主持《今日说法》而闻名,与秦简的主人公喜也即秦朝一名普通的法制工作者有很多契合之处,由他担任守护人能瞬间拉近国宝、历史与现代人的联系。又如故宫人在战乱年代花了16年将国宝南迁,上百万件国宝无一丢失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传递着文明需要一代代接力的使命感。在台词和剧情的设计上,打破固有的思路,采用了轻松活泼的讲述方式。如清乾隆时期各种釉彩大瓶瓷母的命名方式及对乾隆帝“农家乐式”审美的调侃等,迅速地抓住了现代观众的眼球,深入人心。
从产业角度来看,借创新跨越古今鸿沟,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经之路。《国家宝藏》在综艺领域迈出了一步,而故宫博物院早已走在文创的前列。近年来,故宫“萌”系列文创产品和表情包一经推出就广受青睐。对出版业而言,纸书阅读方式的回归及迅猛发展的电子书市场皆是大有可为的创新传承空间。参考文献
[1]杨骁. 央视《国家宝藏》引发热门话题,对传统文化的新意表达——让综艺节目彰显“国家舞台”气度[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12-22.
[2]钟菡. 《国家宝藏》很年轻!有多年轻?上下五千年![N]. 解放日报,2017-11-28.
[3]阎晶明. 《国家宝藏》:让国宝活起来[N]. 光明日报,2017-12-08.
[4]艾雯. 《国家宝藏》让国宝“活起来”[N]. 资阳日报,2017-12-11.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