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需要编辑吗?

    符红霞

    传统的出版工作者对其文化属性的认知不可谓不深刻而对建立在图书商品属性上的市场意识却知之有限,运用不足,这必然会影响到图书正常的经营活动,进而影响到图书出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面临出版业的种种变革,有一种声音似乎变得强劲起来:我们还需要编辑吗?另一方面,许多进入图书出版行业的新人,对编辑的职业定位亦缺乏全面的、系统的认知,对成为一个好编辑的路径也所知有限。前段时间,我受邀就图书策划编辑工作和年轻的编辑同行做一些交流,借此也对自己近三十年来的工作实践做了一次简单的回顾和总结,其中一些好的经验拿来这里和大家分享。

    一、怎样发现下一个市场趋势

    商品经济的兴起,使得“市场”一词前所未有地深入人心,市场需求、市场容量、市场反馈等,所有图谋在起伏不定的市场经营活动中获利的人,无不希望对有确定意义的、影响市场的因素做出尽可能正确的反应,对市场的下一轮趋势有前瞻性的判断和把控。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充分的图书出版业,也是如此。而要做到这一点,重视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

    1.正确认识图书的商品属性,建立市场意识

    所谓市场意识,简而言之就是按市场的需求变化谋生产,按市场的经济规律谋发展的意识。通过市场检验产品的质量,通过市场树立产品形象,通过市场达到促进与交流。市场的最终目的,是为消费者服务,通过为消费者服务取得自身的利益。作为一种有着双重属性的特殊商品,传统的出版工作者对其文化属性的认知不可谓不深刻,而对建立在图书商品属性上的市场意识却知之有限,运用不足,这必然会影响到图书正常的经营活动,进而影响到图书出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重视图书的文化传承属性的同时,也重视其商品属性,建立积极的正确的市场意识,才能适应越来越市场化的图书出版业的发展需求。

    2.关心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各种流行思潮高度敏感

    图书出版活动的实质就是策划组织相关的内容并以图书的形式呈现出来,供读者阅读。组织生产出来的内容是否符合或满足了读者的内在需求,直接决定出版活动的成败。而读者的需求又是变化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潮、流行风尚有着千丝万缕的微妙联系,所以,一个好的图书编辑需要像一个灵敏的雷达那样,接受到各种浅表的和深层的信息,从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读者、组织内容,更好地服务读者。举一个小例子,2004年末我从杂志圈重回图书出版领域后,就是从之前服饰、美容等时尚生活类信息受热捧的现象中,感知到经济能力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后的女性,对于建立个人风格、提升个人魅力、更好地享受生活之美好的强烈愿望,策划出版了《衣仪天下》《修炼魅力女人》《中国淑女》等一系列女性生活时尚图书,在当时服务的中信出版社,于财经图书“一统天下”的格局中,另辟出别具影响力和增长潜力的时尚生活板块。

    3.对目标人群长期关注、深入研究

    越是成熟的市场活动,越是有清晰的目标客户、服务人群,图书出版也一样。选择想要服务的人群,长期从各个层面关注他们,研究他们,越是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特征、阅读喜好、消费模式等,就越能把握住他们的阅读需求,从而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图书产品,提高图书经营活动的成功率。因为以往的工作经历以及个人的兴趣所在,我的关注点一直在都市职业女性这个群体上,2011年更是在漓江出版社注册成立了以都市职业女性为目标读者群的“漓江阅美”图书品牌,所服务人群的锁定,使我们对内容的组织生产变得更有的放矢、更容易切合读者的需要,也更易于通过方便有效的活动增强和读者的黏合度,从而提高出版活动的效益。

    4.领先,创新,制造需求

    图书的出版活动,说到底也属于创意的范畴,从无到有,读者的某些阅读需求有时就是被好的内容产品所激发、所创造出来的,这其中,敢于领先,能够创新,也是图书编辑工作者业务能力的直接体现。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有两个小例子可以分享一下。一个是李宇春参加的那届“超级女声”大赛,大众参与程度之广泛之热烈完全超乎想象,直到最后阶段我才猛然觉得这是一本书的绝好素材,于是调动所有信息和人脉资源寻找切入点,最终迅速和一直大力报道此次比赛的《新京报》联手合作,以最快速度,在比赛落幕后一周推出了《我为超女狂》一书,创下当年出书速度之最,当然也为中信出版社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度和一定的市场收益。一个是博客兴起的初期,眼看着徐静蕾的粉丝过了千万大关,我果断出击,拿下了《老徐的博客》的出版权,并以最快速度出版,占据了“博客第一书”的宣传点。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因为作者是徐静蕾的关系,当时的中信出版社可谓吸尽了媒体的眼球,而10万册的销量,对于一个典型的短平快产品,也算合格。

    二、如何梳理选题思路

    选题的策划、组织、实施,是编辑工作的核心,也是最能综合编辑业务能力的部分,如何从纷繁的创意中梳理出正确的可执行的思路,如下三点是关键。

    1.确立读者的阅读利益点

    之所以将读者的阅读利益点放在首位来考量,就是充分尊重了图书的商品属性,图书出版印刷出来是需要读者购买回去阅读的,读者为什么要买这本书,阅读后会使读者有什么样收获等,都是需要反复自问并给出说得通的答案的。找到了读者的阅读利益点,并很好地满足了,一本书的销量可能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2.挖掘作者的最大价值点

    作为内容的直接生产者,作者的作用当然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因为在这样一个传播空前迅捷广泛的吸引力经济时代,“谁在说”很多时候比“说什么”重要得多。这个“谁”不仅仅指知名度,更指的是专业背景和成就,如果在图书内容过关的前提下,作者还有其他可利用的价值点被挖掘出来善加使用,对于出版活动的成功无疑是非常有益的。在我服务过的作者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衣仪天下》的作者沈宏女士,本身是企业人士,职业生涯中也有过在外交部和联合国工作的经历,而且人脉广泛,和时尚媒体的关系尤其热络,她的第一本书出版,宣传推广的力度当然大大不同,她自己先就把市场的热度搅动起来了,起初,因为比较高的定价使发行人员颇为这本书的命运担心,没想到当年重印了10次,累计印量近10万册,连我自己都感到意外。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