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健康食品领域虚假广告应形成打击合力

刘英团
4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10起虚假宣传广告,全部来自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领域。通告称,这些广告宣传内容含有不科学的功效断言、夸大宣传治愈率或有效率、利用患者名义或形象做功效证明,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严重危害公众饮食、用药安全。(5月4日《生命时报》)
虚假医疗广告犹如“过街老鼠”。但是,一次次的曝光与集中整治并没有使其销声匿迹。究其原因还是有关部门的监管和查处力度不够,简单的罚款已不足以遏制某些企业、医疗机构和个人谋取暴利的冲动。被罚款之后,那些“黑心”企业、医疗结构和个人会蛰伏一段时间再“重出江湖”。
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是治病救人的,广告吹上了天,轻则耽搁治病良机,重则害人性命。大学生魏则西之死,就曾把虚假广告推上风口浪尖。从法律上看,广告主违反国家规定,利用广告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宣传,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或者给消费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乃至造成人身伤残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都应当依法予以追诉。法律规定赫然在目,“治病”要找到“病灶”,治理虚假广告不但不能“手软”,还要抓住“蛇之七寸”。比如,通过依法追诉发布虚假广告主体的刑事责任,对非法敛财的企业、不良医院及个人绝对具有“杀一儆百”的警示意义。
当然,治本之策是管住虚假广告的发布平台。《广告法》规定,各种产品在进行广告宣传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质量鉴别。尤其是药品、保健品,必须由专业的部门来鉴别。只有所有的条件都符合法律规定,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才允许发布广告。广告发布前,广告主管部门也要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
健康食品领域虚假广告的乱象根本原因不在于立法,而在于执行、在于监督。从实践看,美国的事后惩罚制度值得借鉴。在生命健康领域,美国的事后惩罚力度比其他领域要严厉得多。比如,美国谷歌公司就曾因違规发布医疗广告,被罚款5亿美元。试问,如果我们也对生命健康领域的虚假广告相关责任主体处以5亿美元的罚款,还会有“人”以身试法吗?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