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论文:

姚雪 孙满利内容摘要:为探究土遗址病害量化分级方法,引入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通过对陕北榆阳区牛家梁至芹河段长城29座单体建筑的病害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得出不同病害类型对遗址保存状况的破坏程度,采用多种病害加权法计算各单体的病害程度并尝试对其进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敦煌研究院成功的数字展示案例和“一带一路”文化旅游的需求,通过现有大量的敦煌石窟数字化资源转化为多元的可视的数字化成果,使不可移动文物突破物理空间和地域局限,走出文物本体环境,面向国内外,以新的展示环境、新的视觉表达、新

内容摘要:大住圣窟所刻《略礼 七 阶 礼 佛 忏悔等文》与三阶教《七阶礼》有诸多相似之处,从《七阶礼》的演变轨迹及大住圣窟对三阶教的影响等方面可以确定《略礼 七 阶 礼 佛 忏悔等文》影响了《七阶礼》,从中可窥《七阶礼》的起始形态,并为研

内容摘要:敦煌文献伯3813所录唐代判词中,有数则判词与存世唐判如《龙筋凤髓判》等相比较都有明显的差异。其叙事均稍为繁复、滑稽戏谑的特征明显。上述特点显示伯3813唐判中部分判词已经开始偏离“临政治民”的功能,而逐渐带有世俗化与娱乐化的倾

张磊 左丽萍内容摘要:敦煌佛教文献《大乘无量寿经》共约1259号,包括730余号残卷或残片。通过对英藏、俄藏、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本《大乘无量寿经》残片的内容、断痕、行款、书风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将其中的19号残片缀合成9组。关键词:敦煌文

张小艳内容摘要: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一百多种疑伪经,绝大多数都不载于清以前的藏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其中不少都是残卷(片),给整理研究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内容接续、残字拼合、行款相同、字迹书风相近等角度的比较分析,将《无量大慈教

张涌泉 朱若溪内容摘要:经对现已公布的敦煌文献图版的全面普查,可确定的昙无谶译《金光明经》写卷有280号之多(其中41号残片系我们比定),绝大多数为残卷或残片,其中不乏本为同一写卷而撕裂为数号者。本文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英国国家图书馆藏及

黄艳萍内容摘要:烽燧是边境候望系统中的基层军事组织。据我们统计《肩水金关汉简》1至3卷中不重复的燧名至少有161个(未包括残损严重的燧名),实际的烽燧数量应超过此数字。可见汉时金关地区烽燧组织十分庞大,彰显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根据简牍

聂丹 聂淼内容摘要:传世文献不见“行(巾券)帻”,仅见“行(巾券)”,意思是绑腿。在《居延新简》中,“行(巾券)”不是绑腿,而是用来裹头的长条形布带。《居延新简》中的“行(巾券)”也称为“帻”,也可以合称为“行(巾券)帻”,就是用来裹头的

伏俊琏 张志杰内容摘要:苏莹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也是敦煌研究院的学术开创者之一。他毕生从事敦煌学的研究工作,在敦煌史地、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写本文献、敦煌文学、石窟考古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时,先生还十分注重对国际敦煌学研究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