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让口语交际真实发生

    陈秀清

    摘要:生活才是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大课堂,只有把学生带入生活化的交际实践中,在课堂上再现生活、设计生活、模拟生活,最终把学生带入生活,真正与生活相融,调动“真”感受,激发“真”思维,承担“真”責任,引发“真”应对,让口语交际真实地发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再现生活 设计生活 模拟生活 融入生活

    新课标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口语交际能力的公民,小学语文从一年级便开设了口语交际课。然而,课堂是“死“的,学生只能从中学到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交际模式存在着表演化、程序化、单一化等缺陷。而生活是“活”的,“活”的人物角色、“活”的情绪变化、“活”的场景等,无不考验着学生的听、说、胆量、思维、应变……生活才是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大课堂,只有把学生带入生活化的交际实践中,让口语交际真实地发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再现生活,调动真实感受

    课本中的口语交际专题是许多专家学者经共同商议选定的。它们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只是受教室这个空间的局限,以及上课这个时间的制约,学生交际的欲望受到压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前就应精心捕捉能刺激学生各种感官的生活场景,用手机或摄像机拍摄下来,上课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借助于多媒体再现生活的一幕幕,使学生身处能让其动情的情境之中,调动真实感受,情动而言发,不吐不快,大大激发了他们交流的欲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来。

    生活情景的再现不是机械的,它应该不露痕迹、自然而然,迅速调动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从而引发话题,推动交际活动的开展。如:在上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课《一起做游戏》时,我先和同学们聊聊大家平时喜欢玩的游戏,激发学生对交际内容的兴趣后,话锋一转:“可是有的同学做游戏时却吵起架来,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快看大屏幕。”同学们满怀疑惑地看向大屏幕,一开始看到大屏幕上出现了自己同学的身影时都激动地喊着他们的名字,继而看到好像屏幕上的同学满脸怒气,一个个才静下来仔细听听到底是怎么回事。一看完视频,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议论开了。过了一会儿,我才开口:“同学们,他们为什么吵架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讲明了规则不清是吵架的原因。接着,我让学生回看视频,针对争吵内容提出解决方案,制定游戏规则,鼓励学生用上连接词,边做动作边把游戏规则说得更清楚。为了让交际真正发生,我让学生尝试着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在不顺利的时候,适时引导他们注意语气、注意表情、注意礼貌、注意把规则说清楚,给胆小的同学多点鼓励……同时,也不忘引领被邀请者做出相应的回应。最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起了游戏,在游戏中结束了口语交际活动。

    二、设计生活,激发真实思维

    口语交际专题训练中的“设计生活”指的是根据现实生活的逻辑和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要求而精心设计出来的艺术化、戏剧化的生活情境。这种生活情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典型,也更引人入胜,在学生完全不知道它是人为设计的情况下,以真实生活的面目呈现给学生。交际的参与者除学生外都是扮演者,他们所进行的交际活动是表演性质的,担负着串连口语交际环节,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制造各种难题,不露痕迹地启发他们动脑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他们寻找不同的人来解决问题的任务。

    在设计的生活情境中,各种矛盾高度集中,学生必须激发思维才能够进行下一环节的口语交际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智慧水平,教会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生活状况时如何通过有条理、有针对性地交流沟通解决问题。这样的交际活动中,学生还是以本人的身份参与交际,是实战性的。如:有段时间,我发现学生特别躁动,课间十分钟总是在过道、操场,甚至是楼与楼之间的狭缝间追、跑、拉、扯,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我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了一堂口语交际课。上课铃声响后,学生们却久久不见老师的身影。就在学生们望眼欲穿的时候,我才匆匆忙忙地走进教室,满怀歉意地说:“同学们,真对不起!下课的时候,隔壁班的几个同学在铁门边玩游戏,一个男同学的脑袋磕在门柱上流了很多血,我正好从那儿经过,急忙先把受伤的男生送到医务室再赶回来上课。不过,老师的心到现在还放不下呢,你们说这事该怎么处理呢?”同学们一听,一个个脸上写满关切,纷纷举手出主意。对于他们的主意,合理的,我给予肯定、采纳;不合理的,我引导他们思考、讨论。最终,我综合了同学们的意见,把全体同学分成一个个任务小组,为什么安排任务:有的到办公室把事情报告给隔壁班的班主任;有的得到了电话号码,负责通知家长;有的到校长室向校长报告,请校长出面处理此事;有的到医务室安慰两位同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事先安排好参与活动的校医、家长、班主任、校长会通过“刁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规范他们的语言,纠正他们的语速、态度、音量、表情等。所有的任务完成后,学生们兴奋异常,很有成就感,在不知是人为设计的情况下完成了口语交际训练,不但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安全意识。

    三、模拟生活,承担真实责任

    现实生活中的人形形色色,性格不同、年龄悬殊、身份各异的人与他人交流沟通时遣词用语、说话风格、神态表情、语气音量等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在同一年龄段,每个人由于环境改变而进行不同身份的切换,如在学校,你是学生;在家里,你是儿女;在旅途,你是旅客;参加各种活动,你可能是小记者、小向导、小小解说员……稍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随着身份的切换,与人口语交际的方式也会随之改变。但是小学生却没有这个意识,通常是以最本真的童言童语、纯真无邪面对任何人,交际中常常出现种种不合时宜的情况却不自知。

    校园内的角色模拟训练使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以很高的速度在提高,但那是处于理想状态中的水平,只有把学生带到生活中,由模拟过渡到现实,所谓“水平”才能转化成“能力”。“训练”是为了“实战”,练有所成之后,我会让学生化身小导游,带上远方来客,游览家乡名胜;作为小老师,教邻居小朋友学拼音;成为交通劝导员,走上马路执勤;投身于志愿者行列,为敬老院老人送关怀……在这样的交际活动中,学生的身份在不断地转换,对象各不相同,每次承担的任务也迥异,他们除了用上校内所学外,还得为完成任务另费一番口舌。实战生活的口语交际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更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

    四、融入生活,引发真实应对

    口语交际课程因生活需要而开设,然而课上得来终觉浅,生活没有彩排,只有融入生活,直接面对人性的难以捉摸、人心的复杂多变,学生的语言才能因为生活而丰富、因为生活而具有生命力、因为生活而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当学生能在真实生活中自如应对,解决具体问题时,口语交际才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

    学生融入生活,在引发的真实应对中有可能轻松自如,效果甚好,从而自信满满;也有可能磕磕绊绊,无法达到交际目的,满心惆怅,茫然无助。因而,老师一方面定时组织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交际活动进行反馈,全体同学进行点评,互相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可利用课间、放学等时间与学生交流,针对学生的困惑给予指点,使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下一次的口语交际。在完全融入生活的交际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以真实的自己面对真实的生活,所引发的都是真实的应对,考验的是他们的真实能力。老师在活动中隐身幕后,只能以一个富有生活经验的长者的身份适时从旁点拨,帮助学生迈过交际活动中遇到的坎,使他们在口语交际能力提升的路上走得更顺、更远。

    教师在课堂上、在校园中巧妙地链接生活,让口语交际教学扎根生活,使学生从“实战”中得到真实的口语交际体验,学到真实可行的交际方法。这只是为学生打开口语交际大课堂的一扇门,最终还得让他们真正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提高口语交际的本领,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际往往指向一定的目的,目的万变,交际不止,学生口语交际的学习将伴随其一生。

    参考文献:

    [1]于姣.基于生活化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新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143.

    [2]吴茂扬.生活化口语交际教学刍议[J].文学教育(下),2017(02):7071.

    [3]管石华.口语交际“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