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王晓晶

    摘要: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进行拓展分析和综合引导教育。具体而言,教师需要依托数学六大核心素养进行渗透、引导、启发教学,让学生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迅速提升数学.综合素养,发展数学思维,拓宽数学维度。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更多地需要以方法教学为主,以思维模式引导为辅,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以教学实践为辅助,简单分析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以期给广大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一、注重生活经验,开展生活化课堂教学

    高中阶段的数学概念比起中小学阶段的数学概念要抽象得多,这也将导致学生难以理解高中数学知识。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在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给予重视的基础上,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对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对教学重难点进行把握,进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和思考课堂问题。同时,教师还需要利用对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促进学生认识基础数学认知。使其能够以基础数学知识为依据,充分理解新知,并在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下,领悟知识本质,强化自身的数学思维,积累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如此,教师将能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高。如,教师在教学“集合”时,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每届新生都会参与学校的军训,在某天,学校要求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那么这个通知的对象,是高一全体学生还是个别学生?由于所引入的案例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因而学生会存在相应的基础认知。在此种认知的驱使下,学生也就能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集合”的概念,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二、 依据学生特点,开展趣味化课堂教学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使其能够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习新知。因此,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解,并以其个性特点为依据,对学生所感兴趣的、与所教学知识相关的事物进行选取,组织富有一定启发性的、有趣的、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新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增强他们对数学活动探究经验的积累,从而使其在数学学习兴趣被激发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课堂。就以“空间几何体”这章节的知识为例,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这种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空间几何体的理解。针对此教师就可以在教学此章节知识之前询问学生:什么是空间几何体?并指导学生在不看书本和相关学习资料的情况下,想象一下“空间几何体”是什么样的。而当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出空间几何体的大致图形之后,教师又可以询问学生:“该如何绘画出空间几何体。”之后,教师再利用各种教学用具和设备,对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等空间几何体进行多方面的展示,并在展示过程中,询问学生:“这些空间几何体与哪些图形相像,与自己在脑海中所构建的空间几何體是否一致,它们又存在哪些差别。”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促使学生对空间几何体进行细致观察,更是能够加强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的构建能力,使其能够在理解知识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利用数学实际应用特征,体现学科的现实思维指导意义

    数学学科具有鲜明的应用性特征,只是在应试教育的映射下,学生逐渐忽略了数学学科的应用性,只将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对高考分数提高有利的科目进行学习。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转变应试教育观念,突出学科的实际应用,注重思维指导性和思维影响性特征。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当融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将这些应用逐渐迁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体现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和指导性。

    四、关注个体差异,设置弹性化课堂教学内容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内容的设计一定要有弹性。具体的设计方式可以就同一个问题情境,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者开放性的问题,以此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个性化发展。由此可见,数学教材实际上就是数学知识的载体。然而教材难以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就需要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的情况下,以教材内容为依据,遵循新教学理念,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不同的思维水平,掌握他们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教学要求,以此在注重其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为其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譬如在教学“三角函数”时,由于学生能力的不同,其知识理解和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对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划分。针对学困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理解函数概念、性质定理、单调性和值域等,并且教授他们记忆口诀;对于中等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理解了函数概念定理、单调性和值域后,对公式进行熟练应用;而优等生因为各方面能力水平方面都比较强,教师就可以要求其在对函数概念、定理性质、值域公式和单调性等知识进行掌握后,尝试着在生活中挖掘函数知识,并利用函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结语: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归根结底就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借助数学思维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现学科的思维指导性和实践应用性特征。本文从改变数学学科教学模式,尊重学生数学学习主体地位;借助数学数形结合分析,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思维能力;利用数学实际应用特征,体现学科的现实思维指导意义四方面进行着重分析,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总之,高中数学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仲朝晖.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求知导刊,2021(22):16-17.

    [2]刘杰.高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家长,2021(1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