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稿件中凸显典型人物形象的措施

    雒瑞娜

    

    新闻一直都是向公众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每一个新闻媒体工作者都应该具备撰写新闻稿的能力。其中,在新闻报道中,有一类新闻资料是专门针对某个突出的人物形象进行报道写作的,彰显人物形象,传递真善美思想。那么,我们在撰写新闻稿的时候如何树立典型的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则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课题。

    我们都知道,新闻稿本身便体现着人文化色彩,但是要尽量做到客观、准确,不应该因任何人的主观思想为转移,虽然是在讲故事,但是却在背后反映着人性光辉,所以新闻媒体工作者更加应该重视新闻资料的人文关怀特征,尽量将生硬的新闻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但是不可脱离实际,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如果无法精确突出被报道人物的形象特点,那么我们所写的新闻稿便没有传递信息的媒体价值。那么,在新闻稿中凸显人物形象时,我们又该如何做呢?具体应注意四个问题。

    换位思考,理解

    被报道人物的心情与行为意图

    虽然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要保证新闻稿内容的真实性,不可使用溢美之词,以免让被报道对象的形象变得虚假,但是如果没有设身处地的思考、经历,也很难写出具有渲染力的新闻稿。尤其是在报道人物时,如果无法理解被报道人物的心情、行为意图,那么所写的新闻稿也会失真,难以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因此,新闻媒体工作者在采访被报道人物时一定要主动换位思考,暂时忘记自己的身份、角色,据实分析被报道人物的心理倾向、情感体会,客观分析被报道人物的行为意图,以便写出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的好报道。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要在新闻稿中塑造一个为学生无私付出的最美教师形象,那么则可重点突出被报道人物是如何倾尽全力为学生付出的。但是,如果一味唱高调,那么教师形象则会因此变得虚无缥缈,难以让读者被感动。而且,如果我们无法忘记自己的记者身份,无法以教师的社会地位去分析被报道人物的行为贡献,那么也很难准确确定被报道人物的突出品质。

    然而,如果我们可以做到换位思考呢?在报道前,如果我们能多次与被报道人物沟通,了解对方在执教生涯中的具体表现,且可找到让教师发生行为变化的关键转折点,真正理解对方的心情、行为意图,明白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资格被称之为最美教师,也能找到被报道人物被称为最美教师的细节内容,那么也必然可以写出内容真挚的新闻稿。当然,我们并不能每时每刻都可与被报道人物产生情感共鸣,那么又该如何攻克这一现实问题呢?对于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可以全面调查被报道人物的成长经历,对被报道人物的家人、邻居、同事、朋友等人脉圈进行调查,聆听他们对被报道人物的评价。这样,我们则可渐渐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人物形象,甚至可以在新闻稿中直接利用这些访谈结论去塑造被报道人物的形象特征。

    核心场景,再现

    被报道人物的血肉形象

    在新闻稿中报道相关人物,必然会涉及到场景描写,因为只有加入场景描绘,才能让被报道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真实、丰满,让整篇新闻稿变得精练、简洁与完整。但是,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这时,我们要提到一个关键词,即“核心场景”,其是指最能展现出被报道人物形象特征的关键场景,分析被报道人物是在何种场景下展现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可通过走访活动拍摄场地照片。在搜集新闻素材时,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尽量让自己置身于核心场景环境之中,想着对方在这一场景下是如何做事的。如此,则可再现被报道人物的血肉形象,写出渲染力强的新闻稿,让被报道人物的个人形象跃然于纸上。

    以党员个人先进事迹报道为例,针对党员所撰写的人物类新闻稿是为了宣传党员本身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所以应该要寻找能够展现党员形象的核心场景。在这时,如果我们只写党员每日伏案工作的事迹,虽然可以展现出一个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党员形象,但是却不足以突出党员本身为人民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因此,我们要选择党员深入到人民群众实践活动中的核心场景,就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可作为凸显党员形象的重要材料,但是需符合“为人民服务”这个报道主题。

    而且,在选择核心场景时,我们也要注意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之中,因为只有将党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融洽关系写出来,才能展现出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服务,始终将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的党员形象。但是,选择核心场景需要新闻媒体工作者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从不同于常人的眼光去发现隐藏起来的新闻价值,所以我们要多实践、多走访,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水平。

    追求真实,寻找

    与普通群众的关联点

    新闻报道的受众群是每一个人民群众,所以是否可以让人民群众在读到新闻稿时产生思想共鸣,也决定着这份新闻稿的传播范围,影响着新闻稿的宣传价值。这就需要做到真实、真情,所以新闻媒体工作者要主动寻找与人民群众的关联点,思考如何才能引起人民群众的重视,由此判断新闻稿的重点,据此描绘被报道人物的主要形象。

    虽然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但是追求真善美的优良品质却是我们每个人一生拼搏都在努力的方向,但是这并不是要在新闻稿中塑造如圣人一般的人物形象,而是要让人民群众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人物,让人民群众产生亲切感。比如,如果要把对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作为被报道对象,那么如何在对方高尚的道德情操之下寻找与人民群众的关联点,则成为撰写新闻稿的关键。在报道时,虽然我们可以罗列被报道人物的突出贡献,但是为了避免假大空,还可以适当展现被报道人物做出贡献决定时的心情、真实想法,不必拔高行为意图,而是要真实。比如,有的被报道人物在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根本不像常人想的那么复杂,有可能是为了一个人、有可能是为了一种信仰,在采访时,新闻媒体工作者要记录被报道人物的真实想法,不可添加溢美之词。而且,在为社会做贡献的时候,被报道人物也有可能会产生放弃的念头,这也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既想要了解为何没有放弃,也渴望探究如何才能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对此,报道者则可深入分析被报道人物的心路历程,用鲜活的文字去展现一个真实、平凡却也伟大的人物。当然,每一个被报道人物身上吸引人民群众的点不一样,所以我们不应死守规则,而是要学会另辟蹊径、寻找特点,以便写出有吸引力的新闻稿,让被报道人物的形象變得更加鲜明与具体。

    抓住闪光点,调控报道内容的主次

    一般来说,一篇新闻稿的字数虽然不确定,但是却有篇幅限制,被报道人物的贡献越多、社会影响力越大,媒体工作者就越愿意花费大量笔墨去描写对方的丰功伟绩。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要科学调控新闻稿的主次与轻重。这就像我们说话一样,如果没有重点,事无巨细,那么听众也找不到对话重点,很难实现有效对话。因此,在撰写新闻稿时,新闻媒体工作者要抓住被报道人物的闪光点,科学把控报道内容的轻重、主次,以便切实突出被报道人物的形象特点。

    在分析被报道人物的闪光点时,我们既要通过对方的主要事迹去分析对方的形象特点,还要切实关注生活在被报道人物周围的人民群众对其所做出的判断,因为人都有多面性,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人会看到被报道人物乐于奉献、从不在乎个人利益的伟大形象,有的人则会看到被报道人物在为他人服务时无暇顾及家人的无奈形象,还有的人会看到被报道人物在面对老人、孩子时难得显现出来的童心。这些资料都能帮助我们重点描绘被报道人物的人物形象,而且不仅仅是去写被报道人物,还是为了传承一种精神、一种品质,让新闻稿充满文学性、故事性。当然,对于一些细枝末节,无法展现被报道人物突出形象的内容,新闻媒体工作者则可适当删减,保留能够引起人民群众共鸣的稿件材料,切实提高新闻稿的可信度。

    总而言之,身为一名新闻媒体工作者,撰写新闻稿是我们的基本工作,而如何在新闻稿中突出各个报道人物的人性则是我们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努力增强报道的真实性、故事性甚至是文学性,即便是新闻稿,也要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为此,新闻媒体工作者应该要尽量站在被报道人物的身份上思考问题,从中发现根本问题,同时还要抓住能够突出被报道人物形象的核心场景,追求真实、追求事实,寻找被报道人物与普通群众之间的关联点,准确判断被报道人物的形象,科学调控新闻稿的内容,让新闻稿变得真实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