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护理 同心发展

福建省护理学会
自1995年始,福建省护理学会充分利用地缘、情缘和血缘优势,承担起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护理界交流的重任。20多年来,两岸护理学者不断互访交流,成为大陆对台交往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两岸护理交流的回顾与概况
(一)缘起
1995年,福建省护理学会张瑾瑜理事长一行5人应邀赴台湾进行专业学术交流考察,参访了台湾护理学会,在台中荣民总医院参加了“两岸护理学术研讨交流会”,成为大陆地区第一个赴台交流的护理学术团体。1996年,应福建省护理学会邀请,时任台湾护理学会秘书长张淑容、时任台湾护理师公会理事长卢美秀担任团长率团一行8人,到福州进行学术交流及参访医疗、教学机构,福建省医学会(当时,福建省护理学会和福建省医学会合署办公)会长魏忠义亲自接待台湾护理学会代表团全体人员,500多名护理人员参加了交流活动。自此,开启了闽台护理学交流的开端。
(二)发展
2005年以来,闽台护理学术交流不断升温,两岸护理届多次互访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已成佳话。
台湾长庚纪念医院行政中心杨丽珠主任分别于2005年7月、2006年2月,率团到福州参访交流。福建省护理学会召集省属及福州市多家医疗单位护理负责人召开座谈会,交流两岸护理发展现状,洽谈合作方向。
2006年7月,福建省护理学会与台湾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治基金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艾滋病护理与护理管理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此次研讨会是闽台护理界业内人员高层次学习与经验分享的盛会。会议吸引了来自福建省各地区和兄弟省护理人员共计126人参加。福建省护理学会姜小鹰理事长致开幕词,时任台湾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治基金会董事长及时任福建省卫生厅副厅长陈秋立分别在会上致词。
2006年7月,姜小鹰理事长率华东地区护理学会领导团赴台湾参访交流。参访团分别到台湾高雄长庚医院、台湾成功大学医院、台湾长庚技术学院等地参观交流,建立联系,协商合作。
2007年9月,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护理分会场暨福建省护理学会第六届第一次护理学术年会在武夷山市召开,学会特邀请了台湾护理专家邱艳芬、杨星瑜两位教授做专题报告。
2008年,台湾长庚医院在厦门海沧落户,从调研、论证、筹备到开始运营,这其中也倾注了福建省护理学会的热情支持和无私援助,学会专家多次前往指导,尤其在大陆政策咨询等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2011年3月,由福建省护理学会牵头,姜小鹰理事长为团长的全国高等护理教育院校长一行33人,应邀对台湾地区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及学会等10多家单位进行参访。同年6月,姜小鹰理事长应台湾海峡两岸交流协会邀请,参加ECFA首届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大会,这是大陆地区唯一被邀的护理专家。
2014年9月,姜小鹰理事长作为大陆护理代表受台湾护理学会邀请,赴台参加“亚太地区护理研究会议暨百周年庆祝大会”,彰显了两岸护理同仁深厚的友谊。
(三)品牌
闽台护理届经过多年的紧密合作与交流,在海峡两岸护理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共同努力下,福建省护理学会于2009年在三明市召开了首届海峡护理论坛。2009~2017年,福建省护理学会分别在福建、台湾、江西、山东等地成功举办了8届海峡护理论坛,努力将其打造为两岸护理学术交流的品牌活动。
8届海峡护理论坛,总参会人数累计达3000多人,其中台湾护理同仁达1000多人次参会(赴大陆参会600多人次)。大会曾邀请了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郭燕红副局长,中华护理学会李秀华理事长、姜小鹰副理事长,台湾海峡两岸医师交流协会黄松雄理事长,台湾护理学会王桂芸理事长,台湾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治基金会刘丽芳董事長等80多位两岸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共享国内外最新的信息和进展。大会还设置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多个分会场,以论文汇报交流、壁报交流等形式,促进两岸护理同仁共同探讨护理学科专业发展的焦点、热点问题,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以推进海峡两岸护理领域的科技创新,为护理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会议期间学会分别与台湾海峡两岸医事交流协会、台湾护理管理学会、台湾护理人员艾滋病防治基金会签订了学术合作协议,以促进两岸护理学术的持续交流合作,共享学术成果。
其中,第五届海峡护理论坛在台北市召开,福建省护理学会帮助大陆各省市护理专家办理赴台手续,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工作,组织了以姜小鹰教授为团长的91位大陆护理界代表赴台北参加此次盛会。会后,姜小鹰教授带领大陆代表参访了台湾具有代表性的医疗单位,包括台湾振兴医院、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台北荣民总医院及中心诊所医疗财团法人中心综合医院,以及长庚科技大学和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等护理院校,台湾地区医院护理管理、老年护理经验以及院校护理教育改革给予参访代表很大的启示和重要借鉴。
二、展望两岸护理协同发展
在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背景下,两岸护理界交流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多领域、多方位的新格局,台湾走过的路,大陆也许也会遇到。台湾的经验,不仅是医疗技术等,更重要的还有“软件”,如公共卫生防控,医学人文建设等,吸收消化“台湾经验”为己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推进两岸护理学科建设:
(一)建立健全艾滋病个案管理师的职业资格管理制度
2012年,国际艾滋病医师协会推荐把个案管理用于艾滋病领域,作为保证艾滋病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提高艾滋病HIV/AIDS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依从性的一种管理模式。在台湾个案管理师的资质要求方面,台湾须具备社工、心理辅导、护理或公共卫生等教育背景,同时从事艾滋病咨询或临床防治工作1年以上,通过专业协会机构认证。专业协会介于政府部门和用人机构之间,是社会自治的非营利机构,可联结政府和用人机构,做到认证的权威、公平和科学。福建目前尚未开展护理个案管理师的认证工作,建立由政府负责指导与监督,专业协会负责培训与认证的个案管理师认证制度,形成与国际模式相统一,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与岗位实际相结合的个案管理师认证办法。护理学会作为护理的专业协会,可通过制定准入制度,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认证制度,规范护理职业行为和职业管理,建立个案管理师在内的护士职业认证工作。
(二)加强各领域专业护理人员培训,以促进各专科领域的发展
依托海峡地缘优势,构架双方人才培养交流的合作平台,建立两岸专科护士的联合培养模式。设置准入制度及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培训课程,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方式,选择部分临床急需、相对成熟的专科护理领域,如重症监护、个案管理(慢性病、传染病防控等领域)、围术期护理、安宁疗护、老年护理等,联合培养专科护士,并在我省医院建立各种专科培训基地及专科护士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专科护士的认证体系,开展专科护理领域的高级临床实践活动。发展专科护士队伍,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三)加快推进我省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补短板、惠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台湾养老产业的机构式服务模式主要分为机构式、社区式与居家式三种基本类型。其运行趋于成熟,通过模式的学习,搭建福建省以居家养老护理为主,社区日间照护、机构养老护理等为辅,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制度、标准的建立,完善养老设施的建设,培养养老护理人才,推动长期护理保险的推进,发展居家养老信息服务,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平台。
(四)探索建立安宁疗护发展模式
目前我省安宁疗护体系仍处于空白阶段,应通过开展试点,探索建立下列安宁疗护的模式,如,①以社区为基础的照顾,以提供居家照顾为主;②以医院为基础的服务,在医院内设安宁病房或日间照顾、短期调整休息或附设护理之家等;③医院医疗小组作业方式,在医院中设立安宁小组,并接受会诊,以提供照护意见方式进行,无固定床位;④非医院支持的安宁照顾机构,专门为从事安宁疗护而设立机构,也有医护人员及疗护团队,也可提供入院、居家或日间照顾等多项服务。应加快出台安宁缓和医疗条例,为其提供法律保障。通过多渠道向人民群众宣传,鼓励签订《安宁缓和疗护的同意书》,利用信息化手段保证签订人的意愿得以执行。建立安宁疗护的团队,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安宁疗护人才培养。在高等院校建立生死学课程,幵设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积极开展生死教育,让人们接受临终关怀,引导人们较为理性地看待死亡,带动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推进安宁疗护有关的法律构建社会医疗保健体制,降低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支出。
(五)提升护理人员信息素养,以信息助力健康,科技带动创新
中国大陆目前的护理信息系統(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NIS)系统大多依赖于信息厂商的开发,其功能只能单纯的达到表单电子化,而不能从护理流程、护理程序、数据分析上进行智能化的照护指引及质量管控。台湾地区在护理信息能力发展策略上,受美国始于2006 年的科技与信息导向教育改革运动的影响,成功快速地建立了具备信息能力的护理队伍,产生了卓越的表现。对此,福建借鉴台湾护理信息发展模式,通过与台湾护理信息培养的知名专家合作,在高校开始护理信息培养课程,临床建立护理信息培养基地,着手培育本土化的护理信息人才。鼓励护理人员自行设计或联合软件开发商开发符合护理内涵的护理信息系统,护理管理系统等,助力护理学科的发展,并实现学科跨界,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