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一技莫谈艺

    张伟 苏米尔

    所谓“不通一技莫谈艺”,任何学科与行业都有自身的技术指标。我国职业院校作为技术人才诞生的摇篮,意义重大、使命艰巨。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这为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指明未来方向。教书育人旨在培根铸魂,特别是在影像时代,影视对于人的意识形态塑造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2018年,教育部与中宣部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优秀影片在促进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也就是说,影视教育即将对各个阶段教育实现全面覆盖。面对从去年“影视教育全覆盖”到今年“职业教育大变革”的全新挑战,我国影视职业育人亟待构建崭新格局。

    一、文质彬彬:强化影视思政的教育融合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于《论语·雍也》的论述对中国历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质”是一个人的内在德行,“文”是一个人的外在文饰,只有内外兼修、相得益彰,方能成为君子。职业院校不仅要技能,更要培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职业院校学子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至关重要。然而,许多学校把思政课与影视课作为两门割裂的课程对待,久而久之,思政课成为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一场宣教,影视课沦为拼凑学分、课堂放松的一场休闲。这既没有真正实现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直接浪费了许多教育资源。当前,鲜有职业院校将思政之“质”与影视之“文”有机结合。鉴于此,应当强化影视与思政两门课程的融合教育。

    一方面,思政课堂可以增加影视元素,提升理论讲授效率。思政课以理论灌输为主,这些理论成果以偏重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不必讳言,当前高考制度下,职业院校生源的文化课水平尚待提升,因此过多理论讲授未必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接受习惯。影视则不然,相较理论更强调感性思维、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往往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比如,在《近代史纲要》课程中,可以插入大量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影视片段。电影《鸦片战争》,不仅折射出“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真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以林则徐精神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气节;电视剧《戊戌风云》勾勒的晚清政坛图景让学子们身临其境地感知改良派的历史探索与失败根源;电影《我的一九一九》带领当代学子们回溯100年前的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让我们在光影世界中感受到丧权辱国的切肤之痛,也追寻了当时青年学子的五四脚步。影视元素的加入,无疑与思政理论形成理性与感性、逻辑与发散、抽象与形象的互文互涉,有助于提升课堂效率。

    另一方面,思政课堂可以激发探究兴致,观照现实世界。当前职业院校学子大都出生于世纪之交,特别是“00后”这代人在网络与影像环境中成长起来,其思维方式相较其父辈而言,更加适合影像思维方式,更喜欢微小的学习组块,通过轻便的移动学习媒体设备轻易地获取、存储、生产和流通,并在轻松的心态中获得一种轻快的乃至附有一定娱乐性的学习体验。[1]但问题在于,这一代人大都将精力聚焦于青春偶像与网络游戏,生活在网络影像营造的幻象世界中,对现实生活缺乏探索与思索。思政课堂可以利用一些现实主义优秀影视作品,在课上以影像思维引导学生对现实社会产生探索欲与思考力,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涉及当代社会现实的课程更深入地体会与钻研。比如,电视剧《长征》以史诗般的磅礴笔触勾勒出在世界史与人类史上罕见的万里长征,托举起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形象。通过感性体悟与理论讲授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思想。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被戏称为“猴子”的人民公仆侯亮平“大闹天宫”般地在各路同仁的协助下粉碎了虚构的汉东市贪腐集团,这一惊心动魄的荧屏言说正是贯彻党的“反腐倡廉”思想之艺术化表达,让青年学子在痛恨贪腐、支持“猴子”的情感振荡中培养清廉正直的思想。在课堂上,教师理应鼓励学生们积极讨论、勇于发言,将自己听课观影后的所思所感在课堂分享,形成思政课由被动灌输到主动探索的课堂格局。

    在职业教育改革、影视教育普及日益被提上日程的今天,思政课也日益得到重视。习近平同志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课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了思政课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重要使命。在这一背景下,职业院校的思政教育势必要思考如何开掘和配置丰富多彩的影视文化资源,使思政之“质”与影视之“文”相得益彰。

    二、道技相生:提升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是相较“业”更抽象、更宏阔的宇宙人生之规律、智慧,因而“传道”是中国历代教育者的首要任务。然而,对形而上之“道”的把握不能只停留于理念层面,而是要将宇宙天地之大道转换为历史社会之动力,这就必须诉诸形而下之“技”,从而抵达生产生活的实践彼岸。对于职业院校以“技艺”见长的教学而言,人才的技术实操能力高下是决定职业院校教育成败之枢机。影视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作为影视教育腾飞的“两翼”,理论与实践缺一不可。

    其一,影视职业育人理应改善硬件环境。影视艺术本身是伴随着光影科技革新而问世的一门“技艺”,影视艺术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伴相生。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突飞猛进,影视制作在技术上追求更加精良的视听呈现。特别是2016年“VR元年”至今的3年间,大量VR、AR、MR等影像技术对传统影视艺术发起了挑战。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职业院校的教育者,应当强化技术能力培养,优化硬件设备条件。例如,常州机电职业技術学院与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3D办合作,引进“3D特种兵训练营”,实现校—营—企产教融合“合作培养、定制特训、定向服务”合作培养数字化应用型人才。例如,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的影视动画实训基地引进了美国 Opti Track Prime13 光学动作捕捉设备。这种设备在影视表演、动漫设计乃至VR影像创设中均有用武之地,以技术操作提高了学习效率。“Opti Track 全身动作捕捉系统可对人类的自然全身动作进行准确捕捉,可实现多人动作采集或多物体运动跟踪,以每秒240帧的拍摄速度捕捉演员身体固定的标记点,能够实时准确地构建出完整的骨骼信息,实现人物全身动作的捕捉,与 Poser 和Motion Builder 软件兼容,允许用户创建全身动作的高级捕捉序列,还可以处理数据,并将数据以BVH、C3D 等格式实时导出至Motion Builder软件中使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