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核心”“三确保”构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

    郭齐智 申克才

    摘 ?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知识的学习者;不仅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也是教学的研究者。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优秀体育教研团队的熏陶和培养,作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主场地的体育教研组,构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无论是对提升体育教研组学习能力,促进教研组成员专业成长和发展,还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序开展都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教研;核心;构建策略;研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8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1-0054-02

    体育教研组建设是学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提高学校体育科研水平、师生体育素质、教学质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建设是拓展体育教学内涵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本文将着重探讨构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途径和方法。

    一、构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作用

    体育教研组是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学研究的组织,是体育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是体育教学常规的落实者。同时体育教研组也是体育教学创新的“孵化器”,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构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有利于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合作交流,通过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分析、探讨、研究,由自我的反思转变为集体的反思,从而最终解决问题并朝着研究者的方向发展。合作是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标志和灵魂,合作对象既可以是同一层面的教师同伴,也可以是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就像现在一些学校推行的“青蓝过程”一样。通过研究合作,他们相互配合、支持,彼此共同探讨、共享成果,提升研究能力,推动体育教育教学的发展。另外,通过建立研究型体育教研组可以邀请校外专业人士参与教学的研究,充分发挥理论领先的优势,确保教研组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专业引领是教研组教师们研究方向纵深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构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途径

    (一)明确核心人物为引领,确保研究能力有保障

    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特点应该体现在“研究”能力上,这是研究型教研组的特点,也是研究型教研组的要求。而能够建设或引领研究型教研组开展研究活动的,则需要核心人物的引领。

    1.核心人物的选拔应具有核心能力

    作为核心成员,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理论知识、积极的研究态度,并且在一定区域内具有相当知名度或教学研究成绩丰硕。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校具有市级名师表彰的教师有三人,其中体育组教师就有两人,为此,体育组研究能力相对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很高的起点。核心人物的选拔可以推荐或自荐。核心人物一般多为具有丰富研究经验及能力的体育教研组长或体育教师出身的学校领导。

    2.核心人物熟悉学校体育工作

    对学校体育工作有先进的想法,对学校体育前沿信息有敏锐的捕捉能力,对教研组开展工作有清晰的认识,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有清晰了解,吸引和鼓舞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3.核心人物具有科学管理经验

    作为研究型教研组团队,轻松、和谐的研究氛围易于成员间的学习和交流。核心人物以分享和交流為特点,淡化人际关系之上的领导力,既能使教研组活动去行政化,又可避免活动流于形式;以专业发展和学术引领的现代核心领导力,使研究能力产生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4.核心人物引领下的研究型体育教研组的形成具有一定过程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在日常教研组活动中,的确存在活动内容空洞、形式多于内容、教师应付多于参与的现象。随着上级部门组织的优质课、基本功、运动会等活动的开展,体育组内教师在讨论中不断形成合理的思路和想法,逐渐使体育教研组内的研究气氛越发浓厚。特别是在优质课比赛前,组内教师在一起磨课、研讨活动,逐渐吸引更多的同事参与,笔者作为组内骨干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无论是参赛教师还是非参赛教师都从中受益,感受教学的真谛,并在教学比赛中获得良好的成绩。比如,年轻教师参加论文比赛,笔者建议可以把组内教师在站立式起跑教学使用的体育小游戏进行梳理,围绕游戏的目标、方法和价值三方面对每个游戏进行诠释,从而形成“站立式起跑游戏四则”教学论文,最后获得省论文评比二等奖。组内经常性开展此类指导活动,使组内的研究氛围逐渐形成,且得到不断扩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学校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中,笔者所在的体育教研组因教研成果多、教师获奖多,最终获评为校优秀教研组。

    (二)依托核心话题出实效,确保参与教师多受益

    提高体育教师能力的最好方式就是开展体育教学研讨活动,这也是“研究型”体育教研组能力提升的一个基本标志。笔者学校具有校区多、名师多、体育教师多的特点,在开展体育教研活动时,创新性地设计“一、二、三”方案,具体为:每次活动一个话题,每次活动两位主题发言人,活动结束后有三位老师进行实践,最后形成系统的小组研讨结果。从而让每次教研活动都能确保主题突出、内容翔实、形式多样,使每位体育教师通过参加活动感受到体育教研的魅力。

    在主题设计上,坚持突出活动性、实践性、研究性,为此设计一系列的主题,并有针对性地实施。这样的主题设计不仅使大家研讨有目标,而且在参与研讨的过程中还能通过实践去感受,在实践中发现,确保活动的质量。比如:开学初,举行“小学体育教学常规”系列话题,先后设计“如何快速集合”“如何养成学生的体育常规”“强化高年级班级纪律的方法”等系列话题。在“如何快速集合”主题研讨时,两位主题发言人分别结合自己的经验,针对低年级采取情境教学法,设计出动物或颜色为特点的集合方法;另一位发言人针对高年级的特点,设计出“读秒集合”法,对学生集合倒计时,从集合时间一分钟逐步缩减为四十秒,促进学生快速集合整队。在实践环节,三位教师不仅完成两位教师介绍的方法,而且其中一位教师还创新性地针对中低年级进行“友好伙伴”集合方法。这些具体的活动主题不仅涉及体育教学管理,而且也涉及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反思、体育教学案例分析等内容,这些活动持久的开展,的确促进了体育教师更有思想地深入课堂,善于发现课堂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本组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和教学视野的开拓。

    (三)开展核心研究有突破,确保研究能力快提升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而且还影响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热情。如果能在此类“核心问题”上进行深入研究和突破,则能确保组内教师具有很好的研究能力。为此,笔者建议组内教师在深入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采取“二关注”的策略,具体为“关注体育教学、关注教学背后”,启发教师关注教学,善于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推动组内教师主动进行教学研究。

    1.关注体育教学,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笔者所在学校存在班级多、场地小的困难,每天体育课,狭小的空间内同时有4~6个班级上课,班与班之间相互影响很大,如何上好体育课成为大难题。为此,笔者建议组内同事从场地的划分、器材的设计、游戏的使用等角度进行研究,力争突破场地小带来的瓶颈。在教学中,教师从场地的分配着手,逐渐过渡到关注器材的使用和合理运用体育游戏,不断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同事余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最后一节课学生放书包耽误时间问题,在每天最后一节课进行以书包为器材的体育教学,随着书包游戏的不断使用,最后围绕场地开发出了书包的12种体育教学游戏,极大丰富了体育教学的趣味性。随着体育教师深入进行教学研究,逐渐解决了“大班额”的教学管理问题、游戏化体育教学问题。不仅解决了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充实和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

    2.关注教学现象,提升研究教学能力

    课堂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个部分构成,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以某一个部分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通过关注教学现象,不仅能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而且能在反思的过程中,快速提升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组内优秀教师洪老师在跪跳起教学中,通过跪立,臀后坐,上体前倾,两臂上方摆、制动,拔腰、展髋,脚背和小腿用力压垫,使身体向上腾起,迅速提膝、半蹲起立保护与帮助等常规教法,使学生能掌握该动作技能。在教研活动中,她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组内教师感觉她的方法具有操作性,建议她把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整理出来,于是,她撰写的《提高跪跳起能力的练习方法》一文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文章发表后,扬州陈忠老师发表博文《再议跪跳起的教法》,促进组内教师对这节课进行再教学和再总结。通过对两种教学思想下教学设计的研究,笔者感觉在教学中关注的动作技术性的内容较多,缺乏吸引学生的环节,于是笔者从“以学生为主体”着手,以“启发诱导激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刻苦锻炼精神”对这节课进行再设计,不仅解决了学生对跪跳起的学习問题,而且随着学习任务的提高,课堂生成的内容特别好。特别是条幅在跪跳起中的应用,引得同组的老师赞叹,原来跪跳起还可以这样教。

    总之,构建“研究型”体育教研组,要抓住核心环节,形成体育教研特色,为体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发展打下基础,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