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直”对人生的影响

    任荟婵

    摘要:在《论语》中“直”字不仅出现的次数多,而且其意义也十分的丰富,在这丰富的意义中不乏有对人生方面的启示或者说是影响,本文就从《论语》中的“直”对人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来展开论述,希望对《论语》中的直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直”;人生;正面影响;反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9-0054-02

    《论语》中的直作为一种品质,对人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积极的,也有反面消极的,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

    1“直”的含义

    1.1“直”的字面意思

    许慎《说文解字》载:直,正见也。徐锴曰:“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据此可知直是十目所视,聚焦所见。看得清楚,看的明白的意思[1]。

    1.2“直”的真实意义

    既然是研究论语中的直,那就应该回归《论语》,用《论语》中的话语来解释直,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论语》中的直所包含的真实意义。

    公冶长篇载,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意思是有人去微生高家乞讨醋,微生高向邻家借来给这个乞讨的人。在我们看来微生高这一举动是正面的,是善良的表现,但孔子却认为他不直。从这里我们可推而得之,孔子在这里认为的直就是坦白直率的将真实情况表露给别人。李里在《论语讲义》中对此句的直也做出了解释,他这样写道:有就是有,无就是无,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你有醋,你就给,你没有醋你也要说你有醋,到人家那里要醋来给,就说明你这个人并不是真正的正直[2]。所以直在此处意思就是将真实情况如实坦白的表露出来。

    阳货篇载,“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孔子回答了子贡自己有厌恶的事以后又反问子贡,子贡回答说,自己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却作为自己的聪明的人,厌恶毫不谦虚却自以为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隐私却以为自己直率的人。结合上一句我们可得知直就是不揭发别人的隐私,短处而将事实真实的表露出来。

    卫灵公篇载,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以直道而行也。”意思是我对别人诋毁了谁?称赞了谁?假若我有所称赞,必然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如此,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这句话很多学者认为其前后两句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对此句理解分歧较大。对此句理解我赞成钱逊《读本》的解释。钱逊认为:有所试指经过百姓的考验,并非孔子一人的考验[3]。直就是爽快地说出不揭露别人隐私的真实情况,并且能够经受得住百姓对此的考验,它是一种优良的品格。一种强调诚实的品格。所以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应该努力追求这种品格,做一个不揭发别人隐私和短处实事求是的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的美好[4]。

    2“直”对人生的正面影响

    《论语》颜渊篇载: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闻,在家必闻。此句是子张问老师孔子士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是达,孔子因其混淆了闻和达,便详细解释道:品质正直,遇事讲理,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颜色,从思想上愿意对别人退让[5]。这种人,做国家的官时固然事事行得通,在大夫家必然也事事行得通。至于闻,表面上似乎爱好仁德,实际行为却不如此,可是自己却以仁人自居不加疑惑。这种人做官的时候一定会骗取名望。这就告诉我们,直作为一种品质可以给人们带来积极的影响,使具有直这一品质的士可以事事通达,并且还会得到名。李里先生在《论语讲义》中讲到:真正的达是名实相符,既有内在的德行,也有外在的名望。名者,实之宾也。名是实的宾客,有了是自然会有名。这里名实相符就是直的表现。因此直是正面的优良品质,它必然会引发出积极的影响,也可知直是达到事事通达的条件之一。我们现代的人,无论是为官,还是从商,亦或是普通民众,我们要想事事通达,名利双收,那么拥有直这一优良品质才会使得名长久,利长存。

    《论语》颜渊篇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意思是樊迟问孔子关于智,孔子回答道: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位置放在邪恶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正直。樊迟未听明白,就去问子夏,子夏给他举了舜、汤时举皋陶和伊尹而使不仁者远去的例子。皋陶和伊尹是当时贤德仁义之人,子夏对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的解释说明直这一品质是贤德仁义之人所具备的。也只有将正直贤德得人位列在小人之上,才能使民心顺服,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奸佞之臣远遁。而能够识别正直贤德的人,并且能够重用他们,这样的人却是更加贤德的人。所以直不仅能成就贤臣,更能成就贤君。那么,这就告诉我们当代的為官人员,应该时时保持自己直的品质,做到实事求是,处处为民,这样才能够深得民心,确确实实是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百姓茶余饭后所称赞的人。

    《论语》为政篇载: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思是鲁哀公问孔子怎样才能使人民服从,孔子回答道:提拔正直的人在邪恶人之上,百姓就会服从,否则就不服。这说明邪恶之人不能为民做主,不得民心。正直的人却不同,他们能体谅民情为民做主,深受人民爱戴,深得民心,所以要提拔重用正直的人。结合上句,识贤人用贤人的人也是贤德的正直的自然也会受到人民的爱戴,使人民信服。而只有使人民信服,国家才会安定和谐。因为颜渊篇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因此,政治上提拔正直的人,是使民信服,国家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之,这三句话说明直作为一种优良品质,不仅能使自己事事通达,更能使奸佞小人受到震服,人民信服,国家安定。这都是《论语》中的直对人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3“直”对人生的反面影响

    《论语》泰伯篇载: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意思是狂妄而不直率,幼稚而不老实,无能而不讲信用,孔子对于这种认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但从此句我们却可推之,狂而直,侗而有愿,空空而有信是被认可的。那么狂妄的人要想被人看得起,就需要用直来引导,否则就连下一等的士小人,都做不成。因为:子路篇有:“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言必信,行必果不就是狂而直吗?所以直这一品质是不应被任何人所丢弃的,而应紧紧的抓住。

    宪问篇有,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有人对孔子说拿恩惠来报答怨恨怎么樣?孔子回答他说:那拿什么来酬答恩惠呢?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拿恩惠来酬答恩惠[6]。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成》中也对此句做出了解释。总之,这句话是让人们爱憎分明,做个明白人。因对方不直而使自己招怨,必以直来威慑于不直,据理力争,使其悔过或者是得到应有的惩罚来报怨。因此直可以使怨消减,远去。这样,也可以说明在为人处事中,直是一种以诚待人的品质。因此,对于那些言行举止失当招致别人怨恨的人应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真诚的对待过别人。而对那些怨恨别人的人也应反省一下,自己应该如何对待这种怨恨,是憋在心里,让怨恨越来越深或是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对别人议论纷纷,还是将自己的怨恨以及怨恨的原因直接对对方说从而惊醒对方,给对方一个改过的机会,使对方时时注意,以免再次招致其他人对他的怨恨,从而也化解了彼此之间的矛盾,这不也是一种快乐吗?这不也是一种功德吗?

    直可以引导狂者走入正道,直可以威慑不直的人,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有所警醒,并能使怨恨消减,寂灭。化怨恨为功德。那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李里.论语讲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

    [3]钱逊.《论语》读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涂又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

    [6]王国轩,王秀梅.孔子家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1.

    (责编: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