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传播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慧

    【摘要】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从青年的视角出发,以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讲故事的办法,着重把握理论高度、实践力度、故事温度和逻辑深度,充分借鉴新媒体传播优势,向广大受众讲述“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有怎样的重大价值”等问题。《马克思是对的》的热播,对新时代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青年视角? 故事传播? 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G221? ?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①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了5集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于2018年4月27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首播,人民网、新华网等融媒体平台同步推出。这档对话节目分为《你好,马克思》《洞悉世界的眼睛》《不朽的〈资本论〉》《解放全人类的胸怀》《千年思想家》5集。节目有理论深度、实践温度,浸润着理想情怀,洋溢着青春气息,在社会上尤其是在青年学子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该节目以青年的视角、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讲故事的办法,着重把握理论高度、实践力度、故事温度和逻辑深度,向广大受众讲述“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有怎样的重大价值”等重大问题。《马克思是对的》的热播,对新时代探讨马克思主义新的传播方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以青年的视角讲述马克思的故事

    《马克思是对的》以青年的视角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节目请一部分大学生代表分享自己所了解的马克思的故事,另一部分大学生在讲台下倾听,在与主持人、专家学者交流中现场提问,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大多是青年关心的理论问题,贴近青年实际。每期节目邀请的两名专家学者中都有一位是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的青年学者,与学生们交流互动并给予形象化解读,让理论具象化,入脑、入耳、入心。片尾曲更充盈着时尚的旋律,洋溢着青春的激情。看完这样一堂别具特色且充满着青春气息和时代命题的公开课,不禁让人热血沸腾,在颠覆以往“刻板”式说教的同时,亦让人获益匪浅。

    从青年学生提问切入,解疑释惑。《马克思是对的》节目的内容从微观到宏观,构思精巧。以学生关心的小问题切入,内容具体,有故事性,让受众因熟悉而产生亲切感,或因为解惑而产生期待感。如,围绕马克思17岁时在一篇作业中表达的“为人类谋幸福”的理想进行讨论时,主持人提问:“你们17岁的时候理想是什么?”这样的问题简单而具体,学生易回答,也容易引发思考,从而自然过渡到青年马克思的理想信念,进而探讨青年马克思所处的大时代,做到了由小到大、由点到面。这样的问题设计,逻辑缜密,有效引导受众积极思考。

    青年学生朗诵经典文本,阐释理论的力量。请学生代表朗诵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是《马克思是对的》节目的特色,体现出了节目的逻辑深度。学生朗诵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既是对经典的致敬,更具有亲和力。通过对经典文本的学习,感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格魅力,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加强认知,领略理论的力量,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增强政治辨别力。

    二、讲“好看”的故事,了解真实的马克思

    《马克思是对的》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进行生涩难懂的解读,而是以讲故事的方式生动讲述我们“熟悉又陌生”的马克思。

    多故事内容的生动讲述,增强了可看性。《马克思是对的》做到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很“好看”。如何做到“好看”主要在于“会讲故事”,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提高节目的感染力,突出所要表达的主题,同时能够提升节目对受众的吸引力,让受众有兴趣继续观看下去。②虽然讲述的是严肃的话题,却从中挖掘出了很多有趣感人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既有马克思的个人经历,也有世界社会主义历史故事,还有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故事。这些生动讲述让我们了解到马克思也是和我们一样,是有血有肉的人,但他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是崇高而伟大的。

    多背景的故事内容,凸显了历史的厚重感。《马克思是对的》讲述故事注重背景材料的运用。因为任何事件都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增加这些背景材料能够进一步说明、映衬事件或人物的背景故事,阐明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好奇心,加深人们的理解,以实现对历史事实的强调和解释,并使节目得以立体化、全方位展现。

    三、贴近受众,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

    《马克思是对的》充分借鉴新媒体传播优势,贴合年轻人的接收习惯,使节目更具可视性和艺术性。

    注重多媒体交互的融合传播,诠释新视觉。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节目的后期制作中,成为节目表现形式的丰富手段。《马克思是对的》充分运用电脑特技和动画,如手绘动画的使用让客观的历史事实动态地展示出来,促进了节目画面的多样化,增强了生动性和可视性。此外《马克思是对的》还运用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包含历史影像、书信、报纸、照片等。如: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亲笔书信日记、珍贵照片等众多珍贵历史资料都在节目中一一展现出来。③多种资料类型的运用,加上多动画技术的呈现,使节目画面呈现多样化,诠释新视觉效果。

    创新语态,强化对话式话语传播。传播的本质就是对话,目的是与受者的思想与主张相互作用、交流,所以只有在对话中才能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马克思是对的》传播亮点就是在对话中讲述马克思的故事。节目邀请知名理论专家、高校青年教师和全国大学生代表走进阶梯教室,学生现场提问,老师们用通俗的语言耐心解答,在一问一答中完成交流,达成共识。这样的对话形式有很强的代入感,受众仿佛上了一节“高配版”的思想政治课,让生硬的理论知识“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增强了节目的传播效果。

    注释

    ①《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18-08/22/content_5315723.htm.

    ②③周勇、赵中颉:《展现中共南方局斗争历史 弘扬重庆市千秋红岩精神——重庆卫视节目創作特点刍析》,《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第12期。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研究”(2016CXW018)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中宣部《党建》杂志社)

    (本文编辑:宁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