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视野中的听障大学生设计史论课程思政探索

    林婧 张颖 肖阳梅

    摘要:残疾人高等教育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本文分析了面向听障学生的设计史论课程的思政建设途径。在文科教育创新发展的新时代,设计史论课既是塑造专业思维和视野的课程,也是践行明理、增信、崇德的落脚点,促进残疾人大学生更充分了解和参与社会。

    关键词:课程思政;听障高等教育;设计史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设计史论课程,是积累设计艺术知识、陶养美学情操的专业理论课程,也是能够让人终生受益的人文教育。人文的“人”拥有多个维度:人,是國家公民;人,是社会大众;人,是生产生活的创造者;人,是独具情思的个体。作为人文教育的设计史论课程,也要在美善相乐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信念、社会责任、创造意识和积极的人生价值,这和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也响应着教育部2020年11月出台的《新文科建设宣言》的精神。尤其是,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听障大学生,毕业后不仅是传播审美潮流的新一代,也是代表残疾人形象的新一代,因此我们还应该结合OBE理念,以培养对社会发展有担当、对时代之美有前瞻、对自我精神世界有自主意识的新时代残障者为使命。

    为听障大学生开设的《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是一门设计史论课程,它穿越数千年辉煌岁月,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程和杰出技艺成就,广泛涉及中华民族的种种创造行为,包括艺术行为、科技行为、经济行为、伦理行为,它不仅是艺术史论课,也是一部中国文明史。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我们的课程思政有着天然的联系,是培养良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佳平台。同时,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也有利于我们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更加合理,使原本“遥远”的历史档案转向现实性和切身性。

    一、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探索

    以民族文化自信为基石,在求真、求善、求美中,塑造学生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和文明素质,这不仅是课程思政的施教途径,也是新文科建设的目标。本课程的思政理念,从中国工艺美术的三方面人文内涵中来建构:

    (一)中国工艺美术内在包含着真,是知识教育,更是实践教育。

    中国工艺美术见证着中华民族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见证着世世代代人们意志实现的自由,这是由真至美的途径,必然要求我们在教学融入做人做事的道理,例如中国“工匠精神”,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历史上有无数能工巧匠可为今人榜样,今日也有许许多多聋人匠师在各个工艺领域守正创新。

    (二)中国工艺美术内在包含着善,是鉴赏教育,更是人格教育。

    手工艺是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实用品,它总是围绕着社会目而存在,正如孟子说“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个人生活汇聚着无数他人的劳动成果,这必然要求我们在授课中融入优良价值观,树立经世致用、造福社会的思想,这和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

    (三)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内在包含着美,是技能教育,更是创造力教育。

    中国工艺美术史浓缩了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生成、发展和嬗变过程,其中凝聚着我们祖祖辈辈的智慧和理想,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这种意识的创造性运用,而创造的动因来自人文之美,是人类美好愿望的物化。我们有信心也有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承和发扬这份国之大美。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探索

    以《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为代表的设计史论课程,作为专业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古人创作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形成学习设计学科的知识框架;作为人文教育,它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敏锐感知能力、理性思维能力、社会交流能力、文化共融能力和家国归属感,这些有助于整合为和谐人格,提升个体幸福。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本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整合:

    (一)价值引领,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本课程以三方面思政价值为引领,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1)使学生从造物哲学中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种种优秀精神品质,促进人生价值的塑造;(2)使学生从杰出工艺成就中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加强文化自信的树立;(3)使学生从工艺的社会意义中,认识到工艺从古到今一直是国家软实力,从而实现爱国情操的加强。例如,在《明式家具的榫卯工艺》一节中,笔者将榫卯工艺的知识作了如下整合,既营造润物无声的气氛,也追求惊涛拍岸的声势:1.启发做人做事的道理:从榫卯技艺之美认识中国传统工匠精神,树立身为设计师的职业品格。2.塑造积极价值观:从榫卯互相咬合的结构中认识到人与人之间互相支撑、发挥潜能的道理,每个人都要像榫一样积极投身社会,也要像卯一样去主动适应社会,激发残疾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强精神。3.增强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从榫卯的功能中认识到榫卯是构筑千秋家国的伟大文化,和学生探讨天安门前华表的榫卯结构,认识到我们每个公民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的榫和卯,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二)突出主题,紧密结合应用目标

    工艺是社会生活的集合点,它凝聚人类价值观念于一身,反映着人文的完整性。本课程把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实践维度作为每一章的重点主题,以更好地服务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核心目标。例如:讲“工艺与伦理”,可以在诸子百家就美与义、巧与利的思辨中展开,唤起学生的职业责任;讲“工艺与经济”,可以从唐宋博大多元的社会经济中,分析文化产业繁荣的途径;讲“工艺与教育”,可分析中国近代从工艺到工业的变革,将有助于理解蔡元培先生说的“美育救国”。

    (三)加强时效,广泛联系当代社会

    工艺美术是设计的古老形态,它具有服务社会的本质,其价值要进入市场被评估,因此,更恰当的教学方式,当是站在时代的镜子面前,鉴古知今、既往知来。比如,引导学生分析当代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考察当代文创市场;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新时代优秀继承成果;关注当前新手工艺的复兴,包括新技术、新形式、新应用,以及旅游手工艺、家庭手工艺、新中式设计的繁荣现象等等。这既是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过程, 也是普及生活美学的过程, 更是引导学生革故鼎新,积极面对新时代、新问题、新市场的过程。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探索

    设计史论课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人文知识储备为依托,并以一定的价值观念为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它对于听障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听障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强、知识面较狭、知识储备量少。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方法必然是特殊教育方法与设计史论教学方法的融合,力求制定更加贴近学生认知模式、更能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案。

    (一)在教学手段上,信息无障碍支持是核心问题。它包括信息无障碍传达和信息无障碍技术支持这两个方面:(1)构建信息无障碍传达模式,在授课过程中,综合使用文字、手语、图像,让任何情况的听障学生都能够及时获取知识信息。这要求教师对“聋人文化”——包括其认知特点、手语语言与群体习惯——要有足够的了解。对聋人文化的尊重,亦是塑造听障学生自信心和自主性的途径。(2)积极使用信息无障碍技术支持,为听障学生实現更高效的功能代偿。信息无障碍技术包括数字化语音转文字产品、语音转字幕悬浮翻译等,这些智能设施均是出自中国领先国际的新兴高科技企业,学生能感受到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人文化应用,在对社会关怀的领悟中,也有助于提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二)在讲授方式上,结合鉴赏法与语境法,创设更加立体的学习情境。鉴赏法侧重讲解工艺美术的内在构成因素,包括技术、艺术、功能、流派等,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观察力和理性判断力;语境法侧重讲解工艺美术的上下文关系,例如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经济政治,并对工艺作品中蕴含的价值、关系、成因、和影响进行探讨,在丰富的评价标准和见仁见智的观点中,加强思想素质和交流沟通能力。由此,从内建构知识系统, 从外撑起能力、情感和价值,不断优化课程学习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间的联系。

    (三)在开放课堂的设计上,围绕北京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世界文化中心的地位,利用博物馆、艺术馆、在线学习平台、文化企业、数字信息库等资源,在互动体验中达到参与社会、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这不仅是课堂开放,也是课程优化,以这些平台的资源为支撑,将知识以SPOC形式作灵活化整合穿插在常规教学中,将有望延长听障大学生内化知识的时间,解决教学效率的问题。

    (四)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收集当代新手工艺和具有传统气质的现代设计案例,将它们引入课堂、写进讲义,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选择贴近听障学生文化语境的实例,为此笔者采访了多名听障手工艺匠师,他们在琉璃工艺、景泰蓝工艺、陶瓷工艺方面拥有杰出建树,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自信自强。此外,笔者也注重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笔者本人是听障教师,当过工艺品设计师,所以一直以身教言传给学生积极正向的示范,同为听障者,我能做到的,相信学生也一样能做到!什么是听障者?我们不应该聚焦于我们没有的听力,而应该聚焦于我们所拥有的专注眼睛和灵巧双手。

    四、总结与反思

    “师者,教以事而喻诸德也”,作学生的引路人,不只是闻道有先后,更是洞察世界的方向有正偏、是坚持信念的态度有强弱。历史一再告诉我们,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也一定是人文科学大发展的时代,这意味着教师要在世界观和信念的各个层面进行反思、加固和提高,然后才能教引学生在时代的路口更好地把握自我、实现自我。在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中,我深深感受到,只有以国家发展为方向,以服务社会为职责,结合听障群体的需要去“明道、守道”,方能以更广阔更明亮的视野去“传道”。

    资助项目: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课程建设项目

    *通讯作者:胡可tjthuke@bu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