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动画“机器生物”角色的情感表达

    于晓 刘凯

    【摘 要】本课题的研究,试图通过对动画片中“机器生物”角色情感表达的探讨,总结“机器生物”角色情感表达的规律和特殊性,探讨运用怎样的艺术形式和现代科学技术,可以更好地丰富“机器生物”这类角色的情感表达,为动画制作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动画;“机器生物”角色;情感表达;机械性

    中图分类号:J9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6-0070-02

    动画作品中的“机器生物”角色已较为常见,早期的“机器生物”角色有铁臂阿童木、哆啦A梦以及变形金刚等,近些年来,较为著名的则有《机器人总动员》中的“机器生物”角色瓦力(WALL.E)和伊娃(EVE),以及《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Baymax)等。“机器生物”角色是动画创作者创作出来的创意性角色,与具有自然生命体征的生物类角色相比,他们源于没有生命的“机器”设定,自然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与生物类角色的不同,尤其在情感表达、生命表现及典型性格塑造上都显现出特殊性。

    一、动画“机器生物”角色释义

    动画中的“机器生物”角色是动画创作者创意构思的结果。它们限于“机器”之身,虽拥有机器属性的身体结构,但具有一些“自我控制”的仿生物生命体征,并且会被赋予特殊功能。“机器生物”角色具有机能、智能、物理能三大基本属性特征。机能是指该类角色的设计创意源于“机器”,是不具有生命体征的机器或机械事物被赋予了生命体征,因此,他们具有机器化、机械化的特点;智能是指“机器生物”角色由于要被赋予“生命”,所以在局部设计上会出现仿生学的设计,因而使其具有了感觉和知觉,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判断力、学习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高级的“自我控制”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情感,能够完成情感的传达和实现。物理能是指该类角色具有的物理属性,通常表现为机器生物被创造时所赋予的特异功能及寿命等。

    可以说“机器生物”角色就是具有生命体征的时空运行工具,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难以进行的劳作、任务等。由于其程序化的设定,再高端的机器生物也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其核心控制系统是由人类编写的,如果传感器被破坏或系统被篡改,机器生物的功能属性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近年来动画影片试图让“机器生物”拥有更为独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但其本质和核心并未发生变化。

    《机器人总动员》中WALL.E是一个由各种废旧零件组合起来的小机器人,他的非凡能力是清扫整理地球上面的垃圾,是一种低科技的产物。EVE则是光滑而精巧的会飞行的探测机器人,她的任务是勘测地球上的植物,以确定是否适合人类生存。无论是WALL.E还是EVE,他们在独立思维的基础上服务于人类,才是机器生物其本职和存在的意义。

    此外,由于源于机器的角色设定,“机器生物”角色都具有人类所不可能具有的创意性机器属性功能。这类功能一般带有鲜明的机器特征,例如变形、喷火、医疗治愈、机器压缩、飞行等。哆啦A梦拥有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百宝袋,大白是具有治愈功能的医疗机器人,WALL.E的特殊功能是压缩清理地球上的垃圾。“机器生物”的特殊功能承载着人类的期望,是人类欲望所在,通过“机器生物”这类角色将人类的幻想释放出来,对反映生存环境和现代生活存在的问题有着启示意义。

    二、“机器生物”角色表情动作的象征性

    “机器生物”角色表情动作的象征性,是指由于“机器生物”角色不像人类一样拥有具体的五官,在對该类角色进行五官设计时,结合角色的机器属性特点进行仿生学的设计,也就导致角色在进行情感表达时,只能进行面部动作及情感的象征性表达,形成独特的表达情感的表情语言系统。面部表情的象征性会使情感表达具有含蓄性的特征。在许多动画片中,机器人的五官只有一双眼睛,没有嘴的形象设计,对语言表达起到了限制作用。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机器人的喜怒哀乐也可以透过眼睛表达出来。事实上,对观众而言,一个总是注视你并试图用眼睛来与你交流的个体,会使被注视者产生主观的理解,这就容易使观众对角色形成主观的个人描绘。语言的缺失让观众与角色的交流会站在误会又臆断的基础上,这种误会因为角色情感的融入反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机器生物”的表情具有高度拟人化特征。《机器人总动员》中WALL.E望远镜似的大眼睛通过伸缩开合传递情感,在开心的时候会向上撩起他的眼睛,在难过的时候他的眼睛就向下一撇,再配合向下收缩的身体,非常形象地表明了他的心境。EVE表达感情主要通过一双蓝屏光眼,嘲笑WALL.E的时候,眼睛会变成向下弯的月牙,表示她开心的状态;哭的时候眼睛会变成向上弯的月牙,代表她沮丧的心情;无奈的时候眼睛则变成一条直线。EVE还有一个很小女生的动作表现,即喜欢捂着嘴笑。这些特点都是外刚内柔型女性所具备的。程序机器人同时具备人的情感是大部分机器动画电影的前提,看到WALL.E默默为EVE遮风挡雨的情景,感动的不只是EVE,“无声胜有声”的艺术表现形式,让银幕下观众敏感的心灵也会跟着颤动。

    表情象征性的表现方法对角色的性格塑造和对故事情节的表现都有密切的关系。《超能陆战队》中主人公小宏创造的机器人,只要毁灭模式一启动,机器人便由可爱的绿色表情变成红脸邪恶的表情,进而会对敌人发动猛烈的攻击。角色之间通过表情与肢体语言进行交流,而观众通过观察角色的表情可以对影片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三、“机器生物”角色肢体动作的机械化

    “机器生物”角色肢体动作的机械化是指由于“机器生物”身体构成的限制性而造成的机械式单一的行为模式。机械性是机器生物角色与生俱来的最鲜明的特点,即由于“机器生物”的身体是由机械关节构成的,机械零件的组合使得其关节不可能像人类一样灵活运动,肢体动作自然会带有机械的卡顿感。例如《机器人总动员》中WALL.E的身体构成具有工业化的特征。其菱角分明,像极了20世纪初的林肯轿车,眼睛好似老式望远镜,而其身体是一个破旧的铁箱子,腿由传送带和齿轮组合而成。而EVE则具有现代高科技机器人的机械特征,磁悬浮的脑袋,整体造型光滑简洁,极具未来感,功能强大且攻击力惊人,可以说是高级机器人里面的一员。

    肢体动作的机械化都有哪些特征呢?首先是表情的机械化。“生物机器”角色一般表情比较单调,并且表达也不够完整。迪士尼公司在设计大白时原本有五种表情,但是设计师发现“大白的表情越少,就越是萌得不行”。所以大白无论喜怒哀乐都是面无表情的,这反而出现了呆萌的感觉,更受观众的喜爱。其次是动作。“机器生物”的动作在符合常规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增加了机械运动特有的卡顿感。《机器人总动员》中WALL.E一直想牵EVE的手,WELL.的手被设计成机械抓夹的形状,两人握手时机器的运动感十分明显。且不同的机器人由于构成不同,会有不同的运动特征。大白是由聚乙烯充气构成的机器人,它的肢体动作轻巧有弹性,他的机械性行为参照了企鹅的走路方式,走起路来有些摇摆,像个巨大的棉花糖。最后是语言。肢体动作的机械化对“机器生物”语言的程式化起到弥补的作用 。“机器生物”角色的语言匮乏,表达的语气也少之又少。这时无声的肢体语言的重要性便大大超越了有声的对话,成为更重要的传媒手段。《机器人总动员》中WALL.E肢体语言比较丰富,拟人化明显,遇到危险时总喜欢把脑袋缩到身体里,而在无奈时喜欢戳两个机械手指。尽管它的形象破旧,但动作灵巧,观众只需观察角色机械化的行为动作,就可以猜出角色当时的心理变化,这足以说明肢体动作是“机器生物”情感表达必不可少的部分。

    四、“机器生物”角色文辞对白的程式化

    程式化是指角色按照创造者设定的程序步骤去做事情,具有单一、不能改变、无法变通的特点。由于“机器生物”的核心控制系统是由人类编写的,尽管具有智能的属性,但它的行为方式并不能脱离原本的程序设定。而在“机器生物”角色中尤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的简洁性以及对白的程式化。大部分机器生物所运行的程序是预先设定好的,除了执行指令以外,不具有任何特殊语言,所有的情绪情感都是通过几个極其有限的词汇和相应的语气来表达。例如在《机器人总动员》中,WALL.E和EVE第一次互相介绍自己时,断断续续的几句“W-A-L-L………E”“EVE………”,虽然只是努力叫出对方的名字却让人感到温馨。从始至终WALL.E和EVE之间没有更多的语言,只是简单叫出了对方的名字,但是语气与表达环境的不同,使得无声的表达胜过千言万语。这也是“机器生物”虽然对白单一但是情绪可以传达到位的重要原因。

    部分“机器生物”会有根据情景与其他角色进行自主对话的功能,尽管其智能性更强,但是程式化的语言模式核心没有变化。“机器生物”看似程式化的对白通过与不同故事情节的碰撞,对影片的整体氛围会产生不一样的化学效果。《超能陆战队》中的大白需要接收到患者对它的服务满意的指令才可以进入休眠状态,在影片最后,为了将主人公小宏顺利送出传送门,当它最后一次问小宏对其服务是否满意时,这句程序化的语言无遗将影片的氛围推向了高潮。“机器生物”虽然只有简单的语言,但身上的精神和感染力丝毫不减。《机器人总动员》中WALL.E的行动感染了EVE,感染了船上的每一个人,为了重返地球而努力。

    五、结语

    动画作品中的“机器生物”角色作为被人类创作并赋予情感的一类动画角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院线观众。随着科技和智能的发展,不同时期的机械角色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试想,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动画中出现的机器生物可能会真实存在于未来的现实生活中。随着动画技术的发展,机器生物动画题材将越来越丰富。动画作品中的“机器生物”角色塑造的手法多种多样,但要设计出贴切、生动、传神的“机器生物”角色,不仅考察创作者的艺术功力,更是对角色艺术性和技术性的双重考验。这类角色是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作者应当进行全面思考,实现“机器生物”角色与动画创作的完美结合。

    对机器人情感表达的研究,实质上是对当代人类正在缺失的纯真情感的重温。当前,我国机器生物动画创作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还存在主题一般、题材陈旧、线索单一的特点,我们应当鼓励创作者大开脑洞,将科幻元素本土化,创作出超时代特征的“机器生物”,为中国动画的世界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姜在新.透过“机器人WALL.E”看美式动画片的情感世界及其表现手法[J].电影文学,2009(21).

    [2]黄雨水.“高科技、低情感”生存困境下的心灵补偿——评析[J].当代电影,2009(03).

    [3]汪豪.论动画角色设计的情感内涵与识别性[J].大众文艺,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