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备课:优化教学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石冰冰

    摘 ?要:了解二次备课的深层内涵,研读文本、深究教材,依据校情、师情、生情,合理地进行充实完善、增补删减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果最大化,以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向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转化。

    关键词:体育教学;二次备课;优化过程;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8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1-0031-04

    近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成功地举办了全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教学展示活动。这次活动是在全省上报的七百多份小學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评选基础上由各组评委推荐选拔进行的优秀课堂教学展示。现场展示的12节课均能扎根操场、立足课堂、关注学生、鲜明特色、精彩纷呈。省教研室从二月下发规程之日起,宣传发动、撰写文本、上报文本、评审文本到九月份的展示活动止,历时半年多的时间,可谓是真研究、研究真。由此可见,一节高质量的体育课一定是建立在优质备课基础上且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笔者撰写的二次备课文本在这次评比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且进行了实践课的现场展示,从整个参与过程中深受启发、感悟颇多,现从二次备课是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重要途径的视角谈谈参加本次活动的诸多体悟。

    一、研读文本、深究教材是二次备课的前提

    本次评选活动研读的文本是省编《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小学体育教师备课用书》,整套备课用书集结了全省名特优教师的教学智慧,每一个单元都涵盖单元教学价值和意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要求、单元计划、单元学习评价、课时计划(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留白、教学建议、教学过程设计留白、小贴士等)、课后反思留白等,突出了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着重点,强化了指导性和操作性,优化了基础性和实践性,力求通过最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基本身体活动来进行教学,力求用儿童化的语言、方式、方法和手段来实施教学,是“合格课”的保底要求,也是将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工程,深受一线体育教师的欢迎,其意义和价值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文本呈现的内容总是“共案”的,是面向全省所有教师、所有学生的,因地域、文化、环境、空间、时间等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地各校在使用时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师制宜、因生制宜。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深究教材,因为教材是达成学习目标的媒介,对教材研究得越深刻、越透彻、越准确,个性特长的创造空间越广阔。深究教材首先要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与教材进行深层对话,理解教材的知识、技能、方法体系,把握教材要学生学会什么。其次是研究如何运用教材。反复研读、品味教材的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文本,把自己对教材的已有认知、对教材本身固有设计意图的设想及达成学习目标的方法融入文本中,使教材、文本、个性理解融会贯通,力求与二次备课评选活动规程提出的个性化的创新设计要求无缝对接、相得益彰。

    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情、师情、校情进行二次备课,将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独到理解融入其中,使集体智慧更具教师个人的教学个性,更适合个人操作,更符合所教学生的特点,从而缩短备课用书与教师个人及所教学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发挥备课用书的最大价值,这样形成的二次备课的个案,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鲜活生动、各具其味,不仅闪耀着集体智慧的理性光辉,而且跃动着独特的个性魅力,更凸显了学生的学习所得,这也应该是二次备课评选活动的深层内涵。

    二、充实完善、增补删减使教学过程更优化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对原有教案中过于简单或不适合的内容环节进行必要的充实完善、增补删减,从而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以笔者执教的跨越式跳高第三课时两腿依次过杆技术为例(表1)进行表述。

    由表1可以看出,在原备课教学建议七条的基础上,从教法、学法、练习内容、形式、时间、要求、场地、器材、评价等层面进行的二次备课增至十六条,且凸显了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利用课前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温习、预习。学生来到上课场地后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导学单上的内容,借助图解及文字温习前两次课的知识点,预习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及要求,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从思想上先入为主,增厚学练前的储备。

    2.学习目标的预设从认知、技能、情感三个方面进行,表述的架构为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结果,可观测、易操作、能评价,且在技能目标中体现了本次课的重难点及关注点,并融为一体。

    3.准备活动的设计丰富新颖、活泼有趣,且铺垫性强。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在强劲动感的音乐伴奏下学生两路纵队围绕布置好的圆形场地进行错肩跑、V字形跑、两脚交替跨越橡皮筋、折返跑等,跑进中师生、生生适时的互动击掌加油,课堂气氛高涨。为了更好地承接基本部分的教学,笔者围绕本课两腿依次过杆的重难点技术进行了动作的拆解,引领学生原地向上、向高纵跳,各种踢腿、摆腿及上一步、上三步起跳练习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4.教学环节衔接紧密,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方法多元丰厚。纵观整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均是围绕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进行设计的,每一教学步骤的表述都包括练习的内容、方法、形式、要求、次数或时间等。课中将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各组的小骨干既是小组长也是本组的助教,要负责本组成员的学练,要发挥团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保证不让一个成员掉队,并在导学单上即时评价,记录本组学习情况。从原地、上一步、上三步起跳两腿依次过30cm、40cm、50cm高度的橡皮筋→随着高度的增加,拉大助跑距离的起跳两腿依次过橡皮筋→组间循环体验挑战其他组的高度→优生展示→设置本组的初始起跳高度,学以致用跨越式跳高的规则,小组内体验比赛→补偿性的素质练习游戏,俯撑两手臂依次移过20cm高的橡皮筋等,教师主导到位不越位,学生主体充分不过分,整堂学练过程充分呈现由易到难、衔接紧密、环环相扣、承上启下、润物无声、自然生成。

    5.巧用导学单,学习评价即时有效。本节课紧紧围绕如何学会跨越式跳高技术创新设计了图文并茂、直观形象、简单易行的导学单。从图1可以看出,导学单的内容包括上步起跳时摆臂及脚后跟过渡到前脚掌的方法、完整技术的图解、本次课练习的要求及学习评价的内容等,各组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每完成一项任务,在具体任务要求下的括号内打卡,可以用☆标注,也可以打√,在挑战高度时,每完成一个高度在相应的空格内即时评价,通过学习评价学生清晰地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学得怎样、下次课应该如何努力。

    6.合理充分运用场地器材。从课的开始学生就在圆形场地内与导学单、跳高架、橡皮筋、体操垫、米尺等零距离接触,素质练习时也是围绕关键词“依次”借助橡皮筋进行的补偿性练习,整节课无一物闲置,且充分利用,做到了一物多用、一物实用、一物巧用、一物到底。

    7.渗透了教育的元素。准备活动错肩跑时,提问学生相遇时靠哪边行走才能保障道路通畅无阻呢?学生回答右侧,教师适时表扬,要求学生要做一个文明出行的好少年。教学中渗透了跨越式跳高的相关规则,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学习这项技术就要了解规则、运用规则、遵守规则,做一个守规诚信的好少年。鼓励学生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践行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理念,要求学生互相鼓励、客观评价、互学互长,做一个帮助他人、赞美他人、成长他人、成就自我的好少年。

    三、小结

    二次备课时,笔者在整体理解原教学建议的基础上,将个人对教材的独到理解、对教学原理的深刻领悟、对学情的准确把握融入到二次备课的教学设计中,实现了对原文本的再表述、再创造,杜绝了预设与达成“两张皮”的现象,优化了教学环节,呈现出师生真心投入、真诚表达、真正合作的良好态势,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最佳。在最后总结评价时,省教研室公布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设备检测到的本节课的练习密度为72%,平均心率为140次/分。由此可见,真正的教育教学不在于口训,而在于行动,不是做不到,而是没想到,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体育教师,着力通过二次备课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向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