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与处置措施

    龙艺

    

    不良贷款是金融领域各种深层矛盾长期积累的体现,同时也暴露出很多方面的问题。由于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的不良贷款现象,对银行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以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与处置措施为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一、引言

    所谓的不良贷款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和呆账贷款的总称。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现象的出现会对银行的资金和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必须要得到银行的重视。而形成不良贷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有银行内部的因素影响,必须进行辨别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置。

    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行政体制原因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宏观经济和行政体制导致的。经济周期对银行的不良贷款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经济较为繁荣的时期,不良贷款的发生频率就较小;在经济较为萧条的时期,贷款人获利较低,财务状况较差,就到导致很多不良贷款问题的发生。同时,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贷款都是在国有银行在形式行政政策职能中逐渐累计的。在市场经济改革下,部分地方政府为了地方上的利益,不遵循经济规律,利用行政手段对银行进行干预,硬性要求银行将贷款投放给经济效益较差或者不够景气的企业,由于政府从中进行干预和介入,导致银行很多债权无法落实,造成一部分不良贷款的形成。

    (二)银行信贷管理方面的原因

    银行贷款管理较为粗放,信贷管理水平较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化解信贷风险能力较差,甚至是违规进行贷款发放等都是造成不良贷款产生的重要原因。首先银行对于信贷准入的把控不够严格,对于贷款条件和资质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不具备贷款资格的单位进行贷款发放,最终导致貸款无法收回,给银行造成资金缺口,形成不良贷款。对于部分信贷人员的担保有效性没有进行足够的重视,导致贷款担保难以产生作用和意义,造成银行的损失。行业风险预警信息不足,造成贷款风险失控,在对贷款行业市场发展情况不够了解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投资,使贷款风险逐渐增大,对于客户信息获取较为滞后,没有及时准确的识别贷款风险,控制贷款风险的能力较差,从而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此外,信贷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贷款权限较为分散,相应的贷款管理监督机制没有形成,审贷责任没有分离和落实,贷款管理制度较为滞后,信贷人员业务能力较差也是影响银行信贷水平的重要原因。有关信贷人员职业素质较低,违反贷款业务办理流程,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观念,违规进行操作,越权进行贷款的发放,而银行的贷后管理工作又较为薄弱,从而影响银行的经济利益。

    (三)信用与法律环境的原因

    信用是贷款的主要考察项目之一,也是在市场经济中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银行在进行贷款的过程中,整个信用环境银行贷款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可以更好的促进银行贷款效果和发展,相反一个较为恶劣的信用环境,也会对很多信用良好的人造成影响,从而导致银行资金回收困难,造成银行经济效益的下降。法律也是影响银行信贷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信贷纠纷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进行追回。但是部分地区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较差,存在一个不受信用的现象和风气影响整个信贷的环境,部分地区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导致一些贷款难以追回,造成了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从而导致信用大环境不够和谐,整个区域失信用户较多,造成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严重,从而影响银行的整体效益和发展。

    (四)借款人本身的原因

    除去上述的几点原因,借款人方面的原因也是导致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借款人存在欺诈情况,借款人所提供的信息资料为虚假的,故意提高其资产信息情况,骗取银行的信任,这其中包括普通欺诈和严重欺诈两种情况,通过信息方面的欺诈获得银行的贷款,从而造成不良贷款问题的发生。此外,部分企业借款人经营机制不够健全,由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较差,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经验,造成企业效益低,负债高,出现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造成企业还款压力较大,甚至是无力偿还出现破产倒闭,从而给银行造成影响和损失。还有部分借款企业通过企业改制、兼并、重组对贷款债务进行逃避,造成讨债、废债等情况,或者是借贷企业或者借款人出现了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农作物减产等情况,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低,造成贷款难以归还,形成不良贷款。

    三、不良贷款处置措施

    (一)严把“五关”提高贷款质量

    想要有效避免不良贷款问题的发生,一定要严把“五关”提高银行的贷款质量。第一实行四岗制,把好审、贷、查三权分离关,粗放经营是导致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原因,一定要将原有的经营方式进行改革,在进行贷款时做好调查岗、审查岗、审批岗以及检查岗的职权制度,将审核、贷款、审查权限进行分离,经过以上的贷款审查流程才能进行放款。第二要实行贷款权限区域控制,对贷款风险进行把关。将原有的贷款审批权限进行改革,将借款人的资产质量、人员素质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作为贷款金额确定的依据,确定好不同阶段的审批权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期的调整。第三要将信贷人员尽心集中办公,把好资金冒、跑关。将贷款的制度进行规范化和落实化处理,严禁贷款人员进行单人操作,所有贷款必须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处理,改变原有的贷款专员工作状态,专门设立贷款部门,并根据个贷、企贷、按揭贷等不同的主体设置不同的部门进行分开办理。第四要对抵押物进行现场鉴定,做好抵押物变现关。对于涉及到抵押物的贷款,要成立专业的鉴定小组,对抵押物进行合法合规的现场鉴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和所在地理位置进行贷款金额的调整,确定好贷款额与抵押值之间的比例。第五是要实行法律顾问制,把好手续合法关。设置专门的法律资讯机构,配备相关的专业的法律人员,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贷款须经法律顾问认可方可进行下款。

    (二)改进贷款管理方式健全信贷体制

    当前银行贷款管理方法是对信贷人员下达贷款指标,忽视贷款的过程,只注重贷款的结果,从而造成很多不良贷款问题的发生。因此,一定要对贷款风险进行必要的分析、防范和控制,从贷款管理方式和信贷体制上进行改革,防范不良贷款的发生。第一要具备预防为主的思想观念,建立全员的贷款内控机制,以及贷款风险预警机制,控制好贷款过程中各个流程中的风险点,从而提升风险识别、控制、处置效率。第二实行相关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和分析系统,使信贷决策更加合理和科学,通过分析系统先将贷款人的资质进行核实,对不良信用的贷款人进行制裁。第三,建立相应的纠正预防程序,持续的改正和提升信贷管理水平。建立定期稽查审核制度,及时纠正预防信贷过程中的问题,优化和改进信贷流程,健全信贷体制,减少不良贷款问题的发生。

    (三)加强人员管理提升信贷队伍素质

    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是影响信贷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避免不良贷款产生的重要环节。想要提升银行信贷水平和效果,有效避免不良贷款问题的产生,就要加强对银行信贷人员的管理,不断提升信贷队伍素质水平,强化人员的建设。银行要合理的核定信贷人员的岗位,充实信贷人员的数量,使信贷人员占全部人员的百分之三十。同时要注意信贷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选择较为年轻、文化水平较高、思想素养较好的人员从事信贷工作,不断提升信贷人员的整体水平,对于表现突出的要进行重点培养和提拔,给信贷人员提供良好的晋升条件和环境。此外,要对信贷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信贷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提升信贷人员的思想观念素养,规范信贷的工作流程,让信贷人员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先进的理念和技能,培养信贷人员的职业精神和岗位责任心,提升信贷人员的实践能力,促进整体信贷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还要对信贷人员进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对于违规进行贷款操作的人员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惩治,加大管理监督力度,不定期进行信贷人员的考核,从而将不良贷款问题进行有效的降低。

    (四)加强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查监督

    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的发生,还要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审查,不断强化对借款人审查监督的力度,从根源上避免造成不良贷款问题。借款人是导致不良贷款问题发生的直接原因,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状况也直接决定贷款能否按期归还,因此,加强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查,就可以有效的避免不良贷款发生的风险。银行在进行贷款过程中,一定要对借款人的资质、经营状况、资产情况、综合能力、信用素养进行综合的考察,调查借款人资产的真实性,涉及到担保人的也要对担保人的担保可行性进行审查,在完全确定好情况后,才能进行贷款的发放。此外,银行在进行贷款后,还要对贷后管理进行提升和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资产情况进行持续监督和观察,掌握借款人的动态,一旦发生一些贷款风险的征兆,就要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置,以便减少银行的贷款风险和损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良贷款的产生对银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银行要从宏观经济和行政体制、银行信贷管理、信用与法律环境以及借款人的资质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辨别和管理,从而有针对性的進行解决,严把“五关”不断提升银行的贷款管理质量,加强信贷队伍素质,加强对借款人资质的审查,从多方面进行管理,有效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发生。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