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点点滴滴

    刘思佳

    2007年,我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听爸爸妈妈说,我是全家人抱着长大的。每逢寒暑假,我的两个表姐都从襄阳赶来,专门哄我玩。这些我都不记得了,但能够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体会到他们对我的关怀与溺爱。我哥有时会很生气,说爸妈偏向我,这是我们兄妹俩经常吵架的原因。

    在我的记忆里,觉得红薯好吃得很,又香又甜,对它情有独钟。我说起这些话时,奶奶很生气,说我不知道好歹。在她心目中,红薯代表了贫困、艰辛,不堪回首。我的衣服,没有烂的,稍微有些旧就捐出去了。我还有一套“乞丐装”,是妈妈特地买给我的生日礼物,穿上别有一番风味。我的鞋子只穿一年就嫌小了,再不就是嫌过时了,就嚷着再买新的。爸爸则是勉强能穿的就穿,实在穿不了了再买新的。我总是被新上市的新款鞋子花了眼,总闹着去买。

    我很喜欢听爸爸讲过去的事,他的经历就像是在演电影。我也多次到老家的山沟里去,已经看不见爸爸劳作的痕迹,连他说的茅草房也变成了平房,幸好织布机还在,猪食槽被挖起来靠在墙边,小院里静悄悄的,没有了往日的喧嚣。爸爸所说的大山现在已经封山育林,不让闲人进出,以防引发意外火灾。爸爸说的上山的路已经硬化,沿路已经建成景区,山水相依,鸟语花香。庄上人们干活全部机械化,省时省力。

    说起交通工具,我已经玩过的有学步车、踏板车,现在的自行车是第三辆,前两辆都骑报废了。我不知道一辆自行车在爸爸上学的年代那么重要,承担着代步工具和运输工具的任务。在我眼里,小汽车是一定要有的,驾驶证是一定要学的,否则,就寸步难行,将落后了。

    我的学习动力,来自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渴望解开人类心理和宇宙未解之谜。我总是对不同人们不同的心理现象进行思考,认为人类本身的问题归结到底,是人自身与外界环境的关系问题,人要不断更新视觉,审视自身和身边不断变化的世界,找准自己的位置,瞄准自己的目标,扎扎实实把手头的活干好,把周边的人际关系搞好,创造有利于自身成长的环境,达到环境和谐、心理平衡,以昂扬向上的心态过好每一天。爸爸也告诉我,处处留心皆学问,让我注意街面上、大路边的标语标牌广告,是汉语的品一下意境和品位,是英语的看看是否有书写错误,再看看是什么意思,巩固所学知识。受他的启发,在妈妈给我买新衣服时,我都会在弄清标签和布面上面的汉语标识和英语标識的意思后,去分析判断,再决定是否购买。

    以前,我想当天文学家,现在我想当一名心理医生,之所以改变,是因为我发现有很多患心理疾病的人,甚至有像我一样年轻的同龄人,由于没有有效治疗,中止了学业,荒废了青春,甚至失去了生命。我想,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我们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如果不断提升本领,开拓更广阔的视野,以更加科学的视角认识世界,人们的心理会健康,会迎来更加光明的曙光。我的理想也得到了爸爸妈妈的支持,他们鼓励我拓宽思维,奋发图强,成人成材,为更多的人创造幸福。

    (指导教师: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