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的体验 情的反馈

    毛玉灿

    摘要: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可以借助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融入贴近学生实际的、新颖的内容,顺势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发言权交给学生,从而保持师生交流和谐顺畅。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景教学;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7-013

    学生的发展促使教育不断改革,特别是作为母语教学的初中语文课程,与其堆词砌字、生硬填鸭,不如善加利用学生的渐变过程,创设情景,以景促情,增强课堂互动。情景教学并不特指新课的导入,实际上它的使用遍及课堂的每一环节。情景教学情为本,但何情配何景?何景又衬何情?这是情景教学着重思考的问题。

    一、勾画文本整体情景,激发情感内驱生成

    文字本身是抽象的,但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抽象的文字变得灵动起来,以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学习内驱形成。一次在上《伟大的悲剧》,我引导学生找出了斯科特一行的五个人,分别对应怎样的身份与结局,以挖掘他们身上伟大的牺牲奉献精神,进程还算顺利。但一旦问到还剩几人,是在什么时间时,他们的思维就发生了停滞,一时无法反应过来。

    于是我画了一幅图,上面五个小人,依照文本再画出其中一人去世时的画面,即还剩几人,上面写好时间,同学们一下就能反应过来,全文的脉络就通过几幅图展现出来。我顺势让他们勾画出三人之后在帐篷中的场景,整个文章的脉络以及人物的形象一下跃然纸上,让人很容易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当时斯科特三人的无助、绝望之情以及南极的冰寒之感。由此可见,提升语文课堂教學效益,我们可以借助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学习内驱自然生成。

    二、呈现文本细节情景,促进情感认知深化

    朱自清的《春》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文章,也是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全文脉络清楚,先盼春,再绘春,后颂春,其中的五幅春日图景最具灵性、美感和生命力。上课伊始,我便让学生闭眼仔细聆听音频朗读,一段段听,在脑海中想象,再一齐朗读。为鼓舞学生能够在课堂展示自我,我先示范性地画出第二段“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的图景,重点突出一些细节——“山”字形绿山,“微波粼粼”的山脚下的湖水,以及山尖上一轮红日,简单但概括一切。学生自然对这样的简单无法接受,全员积极讨论。“山应该再平一点、绿一点,连绵一点。”“太阳太低啦,快被山挡住啦,看不到红脸啦!”“水应该再多一点,起码再升一点才叫涨吧。”学生不断就着文本挑出画面的错漏,课堂氛围一下高涨。乘兴,我让他们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接下去的五幅图景又会是怎么样的,一段结束后即兴画出来,并分别请五位同学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誊到黑板上,加上色彩,看看朱自清眼前的春究竟美在何处。

    果不其然,在我的简笔画指引下,许多孩子也采取了相同方法,重点勾勒文本中特色景物的一些细节。如“偷偷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就用绿粉笔画的短短的、尖尖的草叶片以示“嫩嫩的、绿绿的”,加上红的、粉的、蓝的、黄的、紫的等粉笔点点以示“野花到处是”,空中飘散着“蓝色”雨丝,笔迹轻轻地、略微倾斜,笼罩着田间地头上的低矮屋子。远处一二小人牵着绳索放飞着三角形的最简单的风筝,好似春景再现。自然还是会有学生精益求精,跃跃欲试想要改动下“美景”,我随机在讨论热烈的几位同学中挑了几位上台修改,这里多一些雨丝“密密地斜织着”,那里添上几笔鸟“卖弄清脆的喉咙”,整篇文章的细节一一展现。无须网上的高清春花、春雨图,学生自己就是大师,就是《春》的配图者。再配上自己的情感朗读,形声色结合,怎会不美?怎会不赞美、珍惜、期盼春日美景?情感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不断深入,由此带来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三、设计文本图片情景,注重情感张力延伸

    通过朗读勾画脑海中的画面,需要学生对景物有一定的认知,如此这般才能激发学生的品读兴趣,一旦遇到陌生的内容就必须依靠老师的引导与帮助,如教授《紫藤萝瀑布》时,许多学生不知何为“紫藤萝”。因此在教授此类文章时,我先找好图片,按照课文行文,从整体到局部,从花瀑到花穗到花苞到花朵,配合文字的解释,图文相合,调动学生好奇心,了解紫藤萝花的特点和变化,参与课堂讨论,感受宗璞在花下的驻足思考和人生体悟。

    景物有强大的情感张力,眼前景衬心上情,除了正衬还有反衬。《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名词相连,惨淡昏暗之状配合西下夕阳,断肠人沦落天涯无处寄居,正衬悲凉之意,倍增伤感。“小桥流水人家”全曲中唯一明亮之景:水波粼粼,一小桥架于河上,不远处归家的人儿点灯照亮屋宇,暖黄色的灯光渗出,此处团聚之景反衬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情,不言凄凉却已自现,更着漂泊无依之感。图片辅之,外化学生脑海中的点点画面,师生齐读、自读,语调低缓,静默中体会马致远的悲凉心境,情景交融。另基于全文情感的理解和各自形成的价值观之上,老师还可组织同桌交流、小组讨论以及组间讨论,提出某个争议性话题,如七上教材中《咏雪》一文中“公大笑乐”,究竟“笑”谁又乐“谁”,并无统一定论。课堂互动当是油然而生,无须言语煽动,不必强词夺理、矫揉造作。

    总之,一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不应只是灌输知识,而应着眼于45分钟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整合并重新开发教材及课文内涵,在教学中融入贴近学生实际的、新颖的内容,顺势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发言权交给学生,保持师生交流和谐顺畅。新时代教师需要不断前进,注入新的力量,传递新的理念,方可带领祖国下一代走向光明未来!

    (作者单位:如皋市江安镇江安实验学校初中部,江苏 如皋226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