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主题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

    张亚斌

    摘要:历史主题课堂的概念正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而为人们所熟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历史主题课堂的主要发力点在于促进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能力,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之一,同时也在一个崭新的高度对诸多学校及历史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历史教师除了明确课堂中所需讲授的内容之外,还要将关注点落在怎么通过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来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并围绕教师“如何教”以及学生“如何学”来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在高中历史的教学实践中,新课程对历史体系中的时间性与空间性都提出了创新性的要求,故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渗透整体观念,围绕主题课堂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课程要求内容进行自主探究、自主交流以及自主学习。构建历史主题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主体性,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深度塑造。

    关键词:高中历史?主题课堂?教学模式

    一、历史主题课堂的優势及意义分析

    新时代的高中生,很难满足于现有的以时间为主线来依次介绍历史重大事件与任务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趣味性相对匮乏,并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历史主题课堂则为解决这种现行体制下的课堂问题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一个优秀的历史主题课堂,除了课本内的知识外,还需要教师灵活地收集图片、视频等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氛围紧紧围绕该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驱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探究来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更多便利。

    叶圣陶先生曾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的历史课堂,应当积极探寻新的道路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而传统教学体制下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压力相对较大,教学内容也在逐步扩充,这时便需要通过历史主题课堂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效率,让学生在主题课堂中仿佛置身于历史情境中,灵活地调动学生感官来提高实效性,还可以培育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历史主题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一)还原历史情境,切入教学主题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记忆的历史知识极为繁杂,体系相对混乱,致使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容易导致记忆不扎实,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创设历史主题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已有知识还原历史事件发生时的情境,给予学生充分的历史代入感,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连接,让学生在高度还原的历史情境中激发出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更加高效地理解教学主题以及课本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程中,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明确本节课的主题是君主专制,在课堂的初期,教师围绕君主专制这个话题,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设施来为学生准备电影《绣春刀》的花絮作为课堂的开场,并提出问题:大家是否曾看过《绣春刀》?这部电影主要描述的内容发生在哪个时期?随后得到回答,该部电影的事件发生在明朝。随后,教师继续追问:提及明朝,大家首先想起了什么?能否用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出明朝的主要特征?一些学生会举手回答“东厂、魏忠贤”等。教师继续引导学生,问:能否说出唐宋时期的著名宰相?明朝是否有人们所熟识的宰相?一些知识储备较为丰富的学生回答:明朝时期宰相之位被取消了。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探讨宰相被取消的根本原因,教师便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题:君主专制。优秀的课堂导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来探索历史知识,让整节课高度贴合“君主专制”的主题来开展,随后便可以灵活地展开君主专制体系的相关背景、存在的历史问题,将课本中相对零散的知识点通过一条崭新的线索来连接成一串,对学生来说则切实提高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效率,更可以培育历史思维,加深对课堂主题相关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积极创设历史问题,突出教学主题

    教材中现存的问题更新速度难以追上历史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的速度,一些课本中的问题很难避免与新课程标准、社会的需要相脱节的现象出现,所以历史教师需要积极创设历史问题,做到以教材为本而又高于历史教材的问题,紧密地贴合学生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需要。指向性较为明确的历史问题可以让课堂的主题更加突出,让书中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问题得到生动的体现,让历史教学实践在教师的层层设问中逐步推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最优解,在实践中探索历史,灵活地运用课本历史知识来指导现代生活。

    例如,教师在讲授《鸦片战争》相关内容时,首先围绕鸦片战争的背景来进行切入,引导学生对该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共同进行深度挖掘,明确本节课是围绕体制与文化相关问题展开。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较为热门的观点:1.鸦片战争是茶叶与鸦片两种植物之间的较量结果。2.如果没有禁烟,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发生。3.鸦片贸易的背后代表着什么深层次内涵。这些课堂设问可以进一步还原历史背后的深层次内涵,让学生真正理解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双方的利益诉求等,从而突出了教学的主题,还原了历史条件,帮助学生对鸦片战争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认知。

    (三)鼓励课外阅读,拓展教学主题

    为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不但需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学生的课外阅读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尤为关键的。积极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之外的知识进行搜集整理,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来对教材中一些难以完整描述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与拓展,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推动学生思维的广度,提升历史素养的深度。

    例如,在讲授汉武帝时期的思想相关内容时,主题可以归纳为“统一思想”。在完成了对书中内容的学习之后,学生对统一思想的作用以及必要性、现实意义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但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难以满足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课堂时间并不足以让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索,这时历史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对这些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探索,收集相关资料素材,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现代社会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书目,提供一些获取知识的途径,并通过学生的课后时间来拓展思维宽度,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体现人文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结合。

    三、结语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普通高中历史是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进程进行阐释,培育学生的历史意识与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主题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脉络形成一个初步的认知,利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认识并进一步指导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通过高效率地构建知识体系,将课本中的历史知识同现实生活进行融会贯通,积极引导通过学习历史来指导现实生活,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切实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德辉.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J].新校园(中旬),2016(05).

    [2]周本荣.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设计分析[J].考试周刊,2016(76).

    [3]张初泳. 基于“情境探究”的高中历史微课设计——以“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