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饲料质量检验与配方设计》课程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改革研究

    孙明梅+张健

    

    摘要:《饲料质量检验与配方设计》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为了更好的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为饲料生产及养殖企业提供优秀的饲料生产技术人才,现对课程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从改革的主要思路、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教学改革的思考三个方面阐述了改革的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高职高专;《饲料质量检验与配方设计》;生产性实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2-0045-02

    随着中国畜牧业向大规模、高密度的集约化生产形式迈进,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需要掌握大量的拥有扎实知识和娴熟技能的优秀技能型人才,因此对高职畜牧兽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如何能够使饲料生产课程科学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为生产实践服务,这就成为了摆在饲料生产方面课程教学开发设计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饲料质量检验与配方设计》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正确检验饲料原料并进行饲料原料的调制、设计性价比较高的的饲料配方、合理组织配合饲料生产并对饲料产品质量做出正确的评价。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与生产岗位的无缝对接,现对课程进行生产性实训教学改革。

    1 教学改革主要思路

    《饲料质量检验与配方设计》课程的理论应用性较强,在以往的教学中,理論知识的学习比例偏重,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中适应期较长,不能较快胜任饲料检验、饲料配方设计、饲料加工、饲料品质控制等饲料生产的基本工作,养殖企业的毕业生反馈不是很理想,基于此,《饲料质量检验与配方设计》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总的改革要求是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为载体,课程改革之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2,3]。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完成项目和任务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学生为了更好的完成生产性项目和任务,就必须主动的学习相关的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大大提高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首先重构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饲料的组成及主要饲料原料、饲料原料的分析与检测、饲料配方设计的原理及方法、全价配合饲料配方设计、浓缩饲料及预混料配方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整个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脱节[4,5]。改革之后以实际生产中需完成的工作任务为依据,更加凸显能力目标,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生产性实训项目和任务,全课采用双线并行的模式,即一个课内项目和一个课外项目,其中,课内项目为松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饲料厂配合饲料的加工与生产,分为4个子项目(饲料原料的验收、配合饲料原料品质判断、配合饲料配方设计、配合饲料加工与管理),18个任务,主要由教师带领学生在课上完成。课外项目为松原市兴农养鸡场配合饲料的生产,共包含8个进程(鸡常用饲料原料的选择、鸡常用饲料原料的质量分析、鸡配合饲料产品的开发与设计、鸡配合饲料产品的应用、鸡配合饲料常见加工设备、加工过程质量管理、鸡配合饲料质量分析、鸡配合饲料质量产品标准制定),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学生通过完成课内外项目,可大大提高学习情境和实际工作的有效对接。

    2.2 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课程改革之后主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及“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把知识渗透到每一个任务中去,让学生在练好基本技能的同时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所有实训项目源于饲料生产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由指导教师和生产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完全按照生产过程的要求进行实训教学,即充分考虑其实用性又考虑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细化操作步骤,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分组操作,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协作精神。采用灵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各项任务的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同时还采用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

    2.3 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课程的考核以往过分注重期末终结性考核的方式,现在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中课内项目和课外项目的考核共计100分,所占比例为7∶3。具体教学效果评价标准见表1。

    3 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3.1 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改革不能忽视理论教学

    生产性实训教学主要是教师边讲边让学生操做,学生在老师的组织指导下边做边学,但是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对于一些浅显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师可以不做过多讲解,主要由小组团队协作完成,但是有的理论知识晦涩难懂,单独靠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会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分类,对于较难懂的知识应该侧重讲解和示范,以提升教学效果。

    3.2 进一步加强校企共同开发力度

    教师和企业生产技术人员是课程改革后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所以应该加强同企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的将企业的真实工作情境带到课堂上来,进而实现课程教学与实际生产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每一节课都在饲料生产企业上,或者说每一节课都有饲料生产技术人员的直接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提前做好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校内试验实训条件,尽量模拟饲料生产真实的工作情境。只有校企共建的课程才能避免教师闭门造车,大大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M].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出版社,2008.

    [2] 尤明珍,陶 勇,任善茂.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8(6):111-112.

    [3] 邱开金.高职生产性实训教学规程及质量监控[J].职教论坛,2009(2):42-44.

    [4] 王海荣,石彩霞,杨金丽,等.以市场为引导探索“饲料配方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0):156-157.

    [5] 冀建军,王俊萍,罗永华.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的改革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5):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