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之我见

    谢从冠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国有企业需采取相关措施优化内部管理,通过内部控制,国有企业可快速改善和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夯实基础。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内部控制是协助企业管理层人员掌握企业整体发展情况的重要方式,而且在内部控制支持下,制定的经营决策准确性大幅度提升,从而加快实现企业的经济价值最大化目标。但是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内部控制环境薄弱、风险管理不到位、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有待加强等,本文在分析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基础上,针对内部控制存在的具体问题展开论述,最后根据问题产生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全面优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

    一、前言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内部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愈加复杂,其在经营过程中面对的挑战和风险增加,如何保证企业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稳定发展,是国有企业的重要任务。优化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竞争实力和综合发展水平的关键,国有企业应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积极解决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内部控制的作用可充分发挥。

    二、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管理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内部控制通过管控和监督各个经营环节,合理配置内部資源,解决企业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并且及时发现并解决资源使用中的问题。第二,规范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行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守行业规范、法律政策,保证经营管理行为合规合法,而通过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经营行为受到严格约束,并且也可及时判断企业的不合规经营行为,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为企业规避经营风险。第三,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完整,资产是直接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内部控制对资产完整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各部门根据内部控制要去合理使用资产,降低资产风险,避免资产流失。第四,内部控制可促进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内部控制可支持预算管理工作,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根据预算目标管控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而且可以借助经营分析对企业的管理进行控制,经营分析虽然类似于财务分析,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经营分析不仅包括财务分析,还同时从投融资层面、经营层面、资源分配层面等进行分析,准确识别各个环节的问题。第五,有效提升企业的资金使用率,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少数部门会因资金不足导致业务中断,而部分部门则会出现大量资金限制的现象,通过内部控制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则可以掌握企业各个经济业务的整体情况,将其反馈至管理层,企业管理层人员结合财务人员提供的经营数据,获知经营业务的资金需求,从而准确分配企业资金,确保企业资金能够被合理利用,避免出现资金短缺和闲置浪费的情况。

    三、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国有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不健全,由于企业管理体制的影响,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独立性加强,无法发挥协同作用,内部控制工作的分解执行力较多,各部门缺少统一的管理目标,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而且部分国有企业较为重视下级部门向上回报工作,却忽略上级对下级的反馈,内部控制管理的优缺点不清晰,内部控制的指令无法准确传达至执行人员处,内部控制执行效率低。第二,少数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足,且尚未完全掌握内部控制管理流程,以至于相关部门职责权限模糊,内部管理混乱,企业的监督机构无法发挥作用,内部控制人员的行为缺乏约束,内部控制有效性降低。

    (二)风险防范管理不到位

    风险防范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若是不到位,则不利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且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企业风险管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层对风险防范的重视程度不足,国有企业的少数管理层人员认为风险管理不利于企业控制成本,而且对提升经济效益的帮助较少,从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风险防范投入的精力较少。二是风险评估标准不健全,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分类方式缺乏合理性,导致风险识别受到阻碍,并且不利于制定风险防范对策,风险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无法及时控制。

    (三)内部控制审计监督有待加强

    内部监督机制是保证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的基础,而且只有严格的内部监督方可规范员工行为。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监督还存在较大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内部设置独立的监督机构,专门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监督,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监督机构并未完全发挥其作用,甚至存在部分监督人员听从管理层人员的指令,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足。另外,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中有少数员工缺乏审计专业知识,内部审计结果的准确性无法保障,在监督过程中,由于个别部门岗位职责不清晰,导致出现问题无法准确定位责任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

    四、国有企业优化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内部控制环境的不足和缺陷,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解决,全面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夯实内部控制基础。首先,国有企业要对内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可以从横纵两个方向入手,横向层面,国有企业应当增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不但要加强其在信息沟通过程中的联系,还需要衔接各个部门,保证部门之间的协同作用顺利发挥;纵向层面,企业不仅要求下级向上级报告和回报内部控制情况,与上级进行沟通,同时上级也要对下级进行反馈,指出内部控制中不合理的情况,协助下级优化工作。其次,企业管理层人员提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视,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相关工作进行规范和控制,同时在制度的指导下,合理设置各个部门的职能权限以及具体责任,要求内部控制人员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最后,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激励企业员工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工作,在内部控制改进过程中积极提出意见。另外,国有企业要组建专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团队,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引进复合型人才,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可得到提升。企业在引进人才时需注意设置招聘条件,严格筛选人才,从学历、人员素质、专业能力、工作经验等多个方面进行考察,保证企业可组建优质的内部控制管理团队。

    (二)加强风险防范管理

    国有企业全员需从意识上高度重视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中,企业管理层人员做好表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注重风险防范和管理,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风险管理制度,严格约束风险管理行为。国有企业应不断完善风险分类评估体系,结合企业的经营风险、资产闲置风险等的特点,设置风险评估标准,便于风险管理人员可准确的评估风险,从而快速制定科学的风险应对方案。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风险无法完全避免,但是企业仍需采取措施控制和防范风险,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内,因此对风险的感知力非常關键,国有企业通过内部的办公系统如ERP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预警和监测,实时掌控企业风险以及潜在威胁,而且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提前识别风险,将风险扼杀在“摇篮”。国有企业也可借助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力量,协助风险管理工作,由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站在专业角度客观的分析企业的风险防范管理情况,从而制定系统性风险管理计划。另外,国有企业也需加强对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约束,企业引进内部控制专家针对内部控制风险点的管控进行培训,一方面可以促使相关人员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另一方面也可加快提升风险管理人员的整体实力,使其按照相关规范展开工作,在工作中可准确识别风险,制定风险应急预案,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质量。

    (三)改进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工作

    国有企业管理层是制定经营决策,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关键,因此对其进行监督是保证企业稳定经营的核心要素。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国有企业要注重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独立性,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管理中的等级,严格监督管理层人员的行为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还应当为内部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业人才,使其利用过硬的专业素质对企业经营管理展开监督审计。国有企业也可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审查,比如与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合作,从客观角度对内部控制工作展开审计监督,从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另外,国有企业也可利用内部审计监督进行内部控制自评工作,对内部控制的相关管理部门和内控人员展开评价,及时掌握内部控制监督和执行效率,同时也要根据企业的业务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内部控制审计监督范围,从财务部门来扩大至企业的所有部门,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监督的作用,内部审计监督机构将审计监督结果编制成书面报告,同时将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要在报告中披露,督促各个职能部门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要求展开工作。

    五、结语

    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国有企业要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监督工作,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总而言之,国有企业需深入分析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问题的实际产生原因,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优化内部控制管理,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肇庆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