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今博物馆发展趋势下讲解员向知识型人才转化的探讨

    杨惠岚

    摘 要:当今社会,文化蓬勃发展,走进博物馆的观众从文化素养到鉴赏水平在不断提高,而观眾的多样性,对博物馆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既对讲解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又为博物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实现与国际接轨,博物馆从原有的依托自身收藏、展览、研究等职能,逐渐偏向社会教育功能,使博物馆宣传展示与教育服务实现最优化。作为展品和观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文化传播、社会教育的直接承载者“讲解员”,其角色定位和发展方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博物馆的现状和未来。向知识型、智慧型转化是未来博物馆的发展趋势,也对讲解员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员

    DOI:10.12249/j.issn.1005-4669.2020.26.054

    基金项目:本文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2020年度馆级一般课题“对当今博物馆发展趋势下讲解员向知识型人才转化的探讨”(项目编号:2020DFCT-YB08)研究成果,受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资助。

    1 国内外博物馆讲解员的定位

    大英博物馆的建立,将“对人类文明中的所有艺术和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并让人人有机会接触人类的历史文物,从中获得知识和快乐”作为本馆的使命[1]。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建馆之初,就把“教育”作为建馆宗旨之一[2]。1990年博物馆协会又将“教育”与“为公众服务”并列为博物馆的工作核心。教育被誉为博物馆的灵魂。

    目前,很多博物馆设有教育部门并专设教室,供学校老师带着学生去博物馆授课。在一些博物馆讲解由退休教师、相关专家等担任志愿者,讲解十分专业,富有学术性,与观众的交流经常是讨论式的。

    在中国,针对民众文化普及和教育推广程度,面对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少走进博物馆的观众需要相关专业人员引导参观、传递知识、启发思考、文化共情,专职讲解员便在博物馆应运而生。明确讲解员在博物馆的角色定位,将指导讲解员的工作性质和发展方向,也为积极推动博物馆社会教育事业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 我国博物馆讲解员的现状

    为更好地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博物馆自2008年3月实行免费开放,走进博物馆的观众人数与日俱增,讲解员的需求有增无减。然而大众对讲解这份职业缺乏客观认识,认为讲解员只需年纪轻、外形佳,普通话标准,讲解稿背熟就可上岗,把讲解工作容易视为“吃青春饭”;而博物馆自身体制与编制的局限,管理者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影响,使得讲解员的培养和发展受阻;讲解员自身随着年龄的增长,外在优势逐渐流失,知识更新断层,职业未来前景免不了产生迷茫与无奈。诸多因素造成讲解队伍从性别、年龄到文化结构参差不齐,讲解队伍不稳定的现象较为普遍。

    目前我国讲解员较多停留在引导参观层面。讲解的内容一成不变,或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表演色彩;培训又侧重在基本的发声训练、形体礼仪、表达技巧等内容,专业理论与学术研究设置较少。讲解员面临着专业基础薄弱、研究能力不足以及对最新研究成果缺少了解的严峻形势。仔细分析这些问题,归纳有如下原因:其一,对自身职业定位、职业内涵的认识与理解存在误区;其二,缺乏学习与研究的能力,视野局限,缺少研究成果的关注意识以及了解研究成果的信息渠道;其三,前面提及到的综合因素,使得讲解职业发展方向变得不确定、不稳定,因而讲解员缺少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再就是陈列研究与宣传教育相对独立,需要加强融合,有益于讲解工作的展开。

    3 向知识型转化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网络与媒体的迅猛发展,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快捷多元,物质生活不断改善,大众对精神文化自觉意识随之增强,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人性化服务、社会教育的属性与功能也愈加突显。

    观众的鉴赏水平、文化修养等精神层面有了更高的需求之后,讲解已不只是停留在对展品的介绍,那种一成不变的讲解内容和讲解模式难于应对各种观众的诉求,观众也由被动接受到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主动选择。现实状况是:普通讲解员欠缺调动观众情绪和激发观众兴趣的意识,交流沟通的能力不足,讲解浅显,在面对观众提出有一定专业水准的问题时显得不知所措;而优秀讲解员善于观察观众情绪与反应,对讲解能做出相应调整,能够较为深入地解说藏品和它背后的故事,在解答观众提出的各种问题时也能够做到巧妙应对、有的放矢。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讲解员得善于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将“因材施教”、“因人施讲”作为自身追求的最高境界,而在这过程中,向知识型人才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虽然众多博物馆不断推出各种形式的展览和教育活动,但是这些都仍然需要依靠讲解员的沟通引导才能有效开展。可以这么说,无论科技和文明如何发展进步,人与人的交流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博物馆要实现有效的交流和传播,讲解员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专业特长、思想悟性存在差异,讲解员的工作侧重点会随之发生变化,发现擅长领域,找准自身位置从而确定发展方向。作为讲解员不能只是孤立、被动地去利用现有的讲解资源,而应该运用本身的工作特性捕捉文物信息,及时获知行业以及专业领域的动态、研究成果、学术观点,不断更新和充实讲解内容,使自身的讲解得到逐步积累和丰富,既具备学者型讲解者的能力,又具有专职讲解员的表达素养。成为观众眼中的“知识型讲解员”,这些是讲解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经过程。

    4 向知识型转化的有效方式

    不是每一位讲解员都有能力成为知识型、学者型的讲解人才,要实现向知识型人才转化,就须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实施:

    4.1 增强对讲解职业的认知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在于开阔眼界、传递知识、传播理念,达到启发思考的目的。讲解作为博物馆实现教育的纽带,其意义在引导观众参观,诠释藏品展览,通过对文物的“讲”和“解”与观众产生思想共鸣,唤起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激起观众时常走进博物馆的兴趣。所以说,讲解员不应只是作单纯的信息传递,要善于观察与沟通,具备表达和组织的能力。转换讲解员吃“青春饭”的固有思维,除了讲解入职的基本要求之外,在录用标准以及职业培训中更应从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多项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4.2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讲解员是博物馆的形象代表,需要注重在思想、文化、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养。一方面,立足博物馆这方平台,通过历史传播、文化教育,引导观众拥有正面的价值取向与健康的审美情趣,是讲解员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基本环节。另一方面,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坚持职业操守,树立持久的职业信念,当作讲解员不断追求和实践的必要环节。再一方面,培养自身在人文方面的兴趣并养成持续关注习惯,加强提升文化修养和品味,是讲解员综合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

    4.3 加强专业素养

    要向知识型人才转化,除了努力提高大众对讲解职业的认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应以不断增强学习研究能力为目标。具体通过几方面作好准备:第一,逐步增强学习思考能力。不满足于浅层次了解展览,力求深入理解并扩展文物或展品的来历及其背后的故事,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诠释展品的方法,充分表达陈列意图,通过展览或文物发掘现实存在的价值,探究对社会大众具有的教育意义。第二,学会分析理解学术观点、成果,并且恰当地融入到讲解中。运用“史学”观念诠释藏品内涵,以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的语言引发观众兴趣和思考。第三,研究观众类型、了解需求。通过日常工作的长期累积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对观众年龄性别、知识层次、性格特征等作出科学分析,在面对观众时能作出客观迅速的判断,有针对性地输出信息,随时观察了解观众的关注点,对讲解的内容、节奏甚至形式适时调整,不作千篇一律的讲解。让观众在获取知识得到满足感,同时能带来精神思想的启发。

    只有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对博物馆拥有全面的了解,不仅是熟悉藏品以及产品,把握博物馆的研究方向,而且拥有持续的热情、强烈的讲解欲、旺盛的求知欲,才能为观众提供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讲解,成为博物馆的专业性人才。

    5 未來发展趋势及目标

    讲解,在于激发观众的参观兴趣,对展览及藏品蕴涵的物质世界及文化精神有更深的思考与体会。通过讲解,观众对博物馆既产生亲近之感又存有敬畏之心。

    面对国家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知识型的讲解员愈加被大众所期待,讲解员向知识型人才转化成为发展趋势。我们也应该清楚,成为“专家学者”是讲解员的职业理想,对多数讲解员来说确实有着遥远的距离。但是,只要肯认清自我、找准定位,坚守职责、耐住寂寞,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学习钻研并与时俱进。相信经过长期积累沉淀,就有蜕变升华成为“知识型”讲解员的可能。

    参考文献

    [1]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J].中国博物馆,2015(1):128.

    [2]菲利普·德·蒙特贝罗,梁毓秀.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J].文化译丛,1982(3):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