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阅读导向赏学生美文

    李春霞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是:语文课程应“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这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因为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审美意识也得不到培养。

    结合参与“开源导流,审美愉悦”写作教学这一课题的研究,在教学中我们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在阅读教学中,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让学生感受文本语言的魅力。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让学生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在此基础上对“作文”也“夸夸其谈”“下笔有神”,而后齐改共赏,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进而助力学生愉悦作文和审美意识的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一、立阅读导向,开学生写作之源

    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首先要拓宽学生写作的源泉,我们认为,写作的源泉包括写作积累与素材的积累。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扩充学生的“内存”,把阅读吸收与写作表达密切结合起来是至关重要的。

    1.课内阅读中,开学生作文之源

    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部分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渗透写作知识。教师要抓住课文的思想内容、结构特点、写作顺序、重点词句等,教会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依据课文的写作、语言和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学会随文练笔。长此以往,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领悟到写作技巧,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体味作者对紫藤萝的描写,可以这样品读“作者从哪几方面,按什么顺序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引导学生写花可以由远及近,按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色、形、态”几个方面来写,第二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练笔,写一写春天的蔷薇花、槐花、樱花、梧桐花,秋天的菊花……这样学生既会有材可写,又会言之有据。

    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分析完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法: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指出作文开头方法: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中间: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事例)。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作文结尾方法:照应开头(首尾呼应)。接着提问:写“父亲”背影的时候,朱自清怎么刻画父亲的?“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帽,……他用两手攀着上面,写作启示:写人时要用多种描写方法(如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在写作过程中,朱自清除了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这件事情外,还写了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照看行李、讲定价钱、送我上车、拣定座位、叮嘱儿子、嘱托茶房)这些事情都一笔带过非常简略。写作启示:叙事要详略得当。

    最后再次总结写作启示。作文开头方法:开篇点题、引出下文;作文结尾方法:照应开头、画龙点睛。选材要突出文章中心,叙事要详略得当。作文中写人时细致刻画,要运用描写方法:外貌、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等。

    学完之后,再仿写课文,可以写一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亲人,这样既让学生生发出写谁的欲望,又会让学生学会怎样写。批阅学生的作文后,我们发现依托教材经典课文,既生发出写作的素材,又渗透了写作方法的运用,这是指导学生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摘抄积累,还可以进行读后感训练。在学习鲁迅的《藤野先生》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用200字写写自己遇到的脾气性格最古怪的老师,相信学生们一定很感兴趣;学习过朱自清的《背影》后,请学生用文字描绘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背影。进行读写结合。

    对于有些课文,学生学了以后会有所启发,或明白一些道理,或思绪万千,或感情共鸣……总之他们感到有话要说。这时,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就为他们提供了发表感想的平台。学生在情感宣泄的同时,也经历了一次写作锻炼,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撰写读后感是一种可以借鑒的作文训练形式。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语文素材,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写作方法的指导以及写作的训练,对生活内涵的揭示和表现生活技巧的探讨,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会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2.在课外阅读中,导写作之“活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阅读的量决定了学生写作表达的层次,阅读品位的雅与俗也直接影响着写作表达的高与下,所以在学习语文写作时,不妨吃着“课本”这只碗里的,还要看着“课外”这口锅里的。因为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抓好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所以,课外阅读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引导推介好读什么,做好专题推介。推荐并定期完成阅读任务,从初一到初三,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及阅读课时间,利用学生手中自己喜欢的篇目和学校图书馆的书目,规定并推介阅读篇目,做好读什么的引导,做好读书笔记摘抄,积累语言素材。

    初一结合教材推荐了朱自清散文系列、史铁生散文系列、名家笔下的我的老师系列、《论语》《诗经》经典篇目阅读。初二现代文学作品、《史记》及我的母亲主题系列,莫言、汪曾祺等人的作品系列。初三先秦诸子散文、汉代文学等系列。

    设立问题,建立阅读导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外阅读常常有误区,教师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和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部分安排学生定期完成阅读任务,只要学生读书,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就好,但教师却并不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这样的课外阅读收效甚微。

    课外阅读应建立导向,引导学生阅读时立足文本,读什么,学到什么,在文本的关键处提问,并做好批注。以《紫藤萝瀑布》为例,体味作者对紫藤萝的描写之后,第二课时教师可以有意给学生阅读描写各种花的文章,让学生根据学习课文时学到的描写顺序、角度、描写方法等方面重点去品读去仿写。

    写蔷薇花:蔷薇开了,沿着我上班的人行道,密密匝匝。清晨,我在花径里轻快地走着,沉醉在蔷薇淡淡地清香里。那一片墨绿的花墙上开着淡粉、洁白或者大红的小花,像黑夜里点缀着的闪闪烁烁的星星。不同的是,这些是含笑的星星。风吹过,蔷薇花墙一幕大剧上演:一群窃窃私语推推挤挤的姑娘,千呼百唤不出来,女伴们在鼓励着,催促着:“快点,快点。”靠前的姑娘左顾右盼,欲说还羞,终于被挤了出来。出来的扭扭捏捏,后面的女伴鼓掌起哄,笑得花枝乱颤。在这样的花墙走过,人也年轻了许多。

    写槐花:每一朵槐花都有一瓣洁白的花瓣向后翻折过来,靠近花萼处还带有浅浅的黄色。它的左右两边开着两瓣白色的小花瓣,中间的那片花瓣是弯弯的,里面包着黄色的花蕊。整朵花看起来像一只停歇在槐树上的白蝴蝶,又如凌波仙子,非常的淡雅、可爱。

    还有写樱花,写梧桐花,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充分体会描写之妙,在写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注重描写,比我们枯燥的讲作文要有效多了。在学生有明确导向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阅读、自我阅读的兴趣,完成自我阅读驱动力的构建,从而实现阅读的有效性。

    二、齐改共赏,提高学生阅读审美

    一个能欣赏美的人才能创造美,所以阅读审美尤为重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审美非一日之功,教师在平时就应多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即与学生齐改共赏美文。一赏教师之下水文二赏学生美文,在这里主要说说改赏学生美文。

    1.做好导改,欣赏与感悟并行

    我们的做法是,在学生完成一篇习作后,教师完成批阅,备课组教师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点,找出学生作文中优点及共有的问题,备好作文讲评修改案,引导学生修改提升范文。师生共赏,互相交流意见,进行品鉴。最后每个班级最少推荐一篇学生作文,形成学生作文册子。或许被推荐的作文还存在些许问题,那么教师可引导学生寻找作文中的亮点,共同欣赏、学习。

    例如,指导学生写点面结合的作文。学生们都写市场,但大部分都是泛泛的写面,我们针对这一情况,运用写场面的作文《铺卷书“面”,落笔“点”染—“点面结合”寫场面》来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好些学生在修改之后,实实在在地领悟到了点面结合之妙。

    2.形成校本课程《文思泉涌 ?妙笔生花》

    张化万曾说:“必须让学生的作文有更多的读者,更多的倾听者、欣赏者,让学生得到情感满足,在沟通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以成功促进儿童的新的作文学习。”对于处于初中阶段充满好胜心的学生来说,当看到自己作品中的闪光点被发现和肯定,心理是巨大的满足。

    因此,在不断的发现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自然提高。立阅读导向,赏学生美文,将课内课外,学生习作完美结合,厚积薄发,这是我们在写作道路上的一次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愉悦了我们的情怀,让我们在写作的路上越走越宽,让我们的学生才思泉涌,妙笔生花。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第六初级中学(26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