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杨雨婷 冯子妍 温坷 王艳萍

    【摘要】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主要原因是由于妇女在绝经期前后,卵巢功能衰退,使得雌激素产生波动,出现性激素减少的一系列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并伴有其他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临床可见月经紊乱或绝经期出现如潮热汗出、烦躁抑郁、耳鸣头晕、失眠心悸、腰膝酸软、阴道干涩、皮肤蚁走感等症状,患者年龄45~55岁最为常见。要认真对待围绝经期妇女的正常身体及心理变化,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目前西医治疗大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但此类方法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血管类疾病,并增加了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中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着明显优势,运用中医学整体观念的特点,从多个靶点出发辨证论治,具有多角度、多方式的调节特点,且对脏腑的毒副作用小,适宜患者长期服用。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疗;激素替代疗法

    【中图分類号】R27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7..02

    1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认识

    围绝经期综合征在中医学中亦称为绝经前后诸证,在中医古籍中并没有对绝经前后诸证的专篇记录,对其症状的描写可散见于《金匮要略》所述“脏躁”“百合病”“老年血崩”等病症中。《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内经》说:“肾病者,善伸数欠颜黑”,心主血而藏神,心血既虚,神志不宁,且心火上亢,不能下交于肾,则肾亦病,所以本病发病与肾有关。

    1.1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与肾阴亏虚、脾气不足、心肝火旺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此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基础。作者认为本病的发病根本为肾,肾中精气不足导致冲任二脉气血亏虚,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为该病根本病因病机。

    1.2 辩证分型

    中医常见证型为: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肝肾阴虚证、心肾不交证,即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证型。

    肾阳虚证:肾阳亏损,命门火衰,阴寒内生,则见腰背酸软疼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浮肿自汗,夜尿频多,气短语怯,眩晕神疲,经少经闭。张帆[1]认为,体内气血津液可以疏通调达,是一身阳气的温煦推动所致,如果人体肾阳虚,就失去温和外达之能力,气血津液运行不利,重则凝聚阻滞不通。因此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阳虚证之病机为肾虚为致病之本,寒阻为标,标本同存,互为因果。

    肾阴虚证:肾阴亏虚,失于滋养,虚热内扰而致虚热证候。肾阴亏虚,相火妄动,阴亏则经血来源不足,故经少或经闭,多伴腰膝酸软。《素问·六节藏象论》载:“肾精不足,骨髓化生无源……易于骨折”,说明肾阴不济,会影响骨髓的形成和发育,出现骨质疏松、骨折等症状。同时《素问·六节藏象论》也指出,因肾阴不济,则精血亏损,围绝经期的妇女会有头发发白并脱落的现象[2]。

    肝肾阴虚证:《傅青主女科》云:“经本于肾,而五脏六腑之血皆归之”,此也指出了肾精的重要性,强调经水是来源于由肾精所化生的阴血。肝肾同源,精血同源,按照五行制化理论,水为木之母,则肾为肝母,母虚子亏,肾精不足,无力滋养肝木,肝肾阴虚。又因肝藏血,主疏泄,为经血之源,气机调畅之枢,若其藏血不足,月经则不能按时而至;疏泄无则,气机难以调达。故肝藏血与疏泄的功能协调,是女子气血调和,阴阳协调的关键。女子到了中年,肾气渐衰,冲任渐衰,天癸渐竭,肾精渐亏,使精血无以化生,肝藏血无源,从而导致阴虚无以敛阳,阴阳失衡,脏腑失调,诸症丛生[3]。

    心肾不交证:久病伤阴,房事不节,或思虑太过,情致忧郁化火;或因外感热病,心火独亢导致心肾水火不济。根据中医五行理论,心属火,肾属水,心火必须下降到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炎之心,使心火不亢。若肾阴亏损,水不济火,不能上养心阴,则会导致心火偏亢,扰动心神。金哲教授[4]根据肾藏精、主生殖、为冲任之本的生理功能,以及与生殖内分泌具有内在联系的特点,提出围绝经期综合征以肾虚为本,肾阴虚水不涵木,致肝火偏旺,水不制火,心火上炎,则心肾不交。肾阴不足,心火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使心肾阴阳水火失于协调既济,则出现一系列症状表现。

    2 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

    2.1 中药治疗

    张玉蓉[5]等人运用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之法,采用补肾安冲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阴虚证,处方组成:菟丝子20 g,熟地20 g,巴戟天15 g,仙灵脾15 g,龟甲(先煎)30 g,何首乌20 g,浮小麦30 g,远志6 g,酸枣仁15 g,夜交藤15 g,枸杞15 g,丹参15 g,甘草10 g。该组方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且对患有内分泌功能失调及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

    杨文[6]自拟之中药养心定志方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心肾不交证,药物组成:生地12 g,麦冬12 g,山萸肉12 g,生龙齿30 g,酸枣仁15 g,黄连3 g,当归12 g,白芍12 g,黄芪15 g,白术12 g,茯苓15 g,炙甘草5 g。全方兼顾全面、补泻共进,以达到交通心肾、滋养肾阴以及清降心火之目的,良好结合病机,总有效率高达93.4%,治疗疗效佳。

    2.2 其他外治法

    赵文斌[7]应用针灸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对患者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取穴:关元、三阴交(双侧)、肾俞(双侧)、太溪(双侧)、命门、并配合督灸治疗,针刺治疗为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督灸治疗每周1次,2周为1疗程,共计4疗程。采用督灸结合针刺法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肾阳虚证患者的治疗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新治疗手段,具有很好的镇静安神、止痛等效果。

    孙凌蓉[8]收治3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分别对其选取关元、气海、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肝俞(双侧)、三阴交(双侧)等穴并随症加减,采用针灸徐急补泻的方法,有效率达到87%,患者回访情况佳。

    3 结 论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个体差异,临床表现有很大不同。有些妇女不需要治疗,而有些女性需要医疗干预才能控制症状。治疗目标是为了缓解近期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早期发现,降低其他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中医治疗做到因人制宜,因病制宜,通过整体调治及药物多靶点作用,改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侯 聪,张 帆.张帆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08):1504-1505.

    [2] 燕玉奎,余 琰,邵 晶,王志旺,郭 玫.从肾阴虚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11):165-167.

    [3] 李春楠,张进军,李曦雯.绝经前后诸症经验探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08):1428-1430.

    [4] 李云波.金哲治疗心肾不交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述要[J].北京中医药,2009,28(07):504-505.

    [5] 张玉蓉,陈小平,谢 波,曾科学.补肾安冲方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05):1-3.

    [6] 杨 文.养心定志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心肾不交型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0):71-72.

    [7] 赵文彬.督灸结合针刺治疗肾阳虚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9.

    [8] 孙凌蓉.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