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启迪学生的阅读兴趣

    范文锐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它创造的是主动学习的人。真正的人类社会,应该是学习型的社会,而阅读就是教育的核心,学校里的每个学科知识几乎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一直希望通过音乐课堂,启发学生热爱音乐艺术的同时,又能激起他们热爱阅读的兴趣。

    一年级的孩子很好动,下课时,他们总是在走廊上嬉戏打闹,有时上课了都不知道进教室,我真希望找到激励他们按时进教室上音乐课的办法。在教学中,我尝试过这样的做法:在上课铃声响前一分钟时,我会播放一段音乐,然后配着音乐为学生朗读,朗读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去选择,有时是儿歌,有时是诗歌,有时会是一个小故事。铃声响了,我会继续读,直到读完。课前的朗读持续了一个月,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回来了,一听到音乐,他们会马上回到教室,安静地听我朗读,因为他们都希望能够听到完整的朗读内容,有些没有听到完整内容的孩子,下课后会来找我借书去看,有的孩子会让我在午餐的时候给他们补上这些内容。记得一次上《阿凡提骑驴》时,我讲了一个阿凡提是怎样用智慧与地主周旋,保护穷苦人民利益的故事。有一个小男孩贪玩进教室晚了,没听到故事的开头。下课后他来找我,他说很喜欢听我的朗读,想知道更多关于《阿凡提的故事》,他还想学会唱更多新疆维吾尔族的歌曲。我抚摸着他的头,心想我们种下的热爱阅读的种子,也许不会立刻结出果实,但是,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在音乐鉴赏课中,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欣赏音乐中的画面美、感受声音的美,还要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热爱。课堂上,教师深入浅出、恰如其分的导语,是激励学生欣赏欲望、诱导学生欣赏思路的有效方法。音乐作品浩如烟海,古今中外、南北东西应有尽有,要想让涉足音乐知识较少的学生学会听古典音乐并爱上古典音乐,教师要做到课前非常努力认真地去搜索资料,进行大量的阅读。如,小学高段,学生们接触的音乐家越来越多,为了使他们对音乐家贝多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认真阅读了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秦子超、白楠编著的《自由的音乐之神——贝多芬》,近卫秀磨编著的《贝多芬外传》,提前一周就把音乐教室的文化走廊布置为贝多芬专栏。课前、课后,专栏前都可以看到孩子们对着画面指指点点、窃窃私语的身影。我也时常加入他们的讨论,在热烈的议论中,他们已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贝多芬,想欣赏他的音乐作品了。经过这些铺垫,我感觉时机成熟了,开始上课,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正式向同学们介绍这位伟大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贝多芬4岁开始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由于勤学苦练,8岁时就展露出他出色的音乐天赋和才华。在他12岁时,他结识了生命中的贵人华尔斯坦伯爵,伯爵一直资助和鼓励他。有一天,伯爵听完贝多芬的演奏,没有像往常那样急于鼓掌,而是抚摸着贝多芬,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没有文化,就仿佛天空没有了阳光,人没有了灵魂。”伯爵的点拨使贝多芬恍然大悟,他开始广泛地阅读古典文学著作,也广泛阅读政治、哲学和科学方面的书籍,最终成了欧洲乐坛上的大圣。贝多芬在25岁时患上了耳疾,45岁时失聪,音乐是他自己灵魂的声响。贝多芬的可贵在于他每每生活失意时,都会在音乐中找到内心的平衡,挫折和疾病不仅没有对他造成伤害,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因失恋而谱写出《致爱丽丝》,因向往自由而谱写出《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因失聪而谱写出《第九交响曲》(《欢乐颂》)。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中饱含了对人生的深刻感受,又充满着激情,正如他说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通过对音乐家生平及音乐作品的了解与欣赏,使学生对音乐的欣赏不仅仅停留在对音乐的喜欢上,更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下课后,学生会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阅读贝多芬的传记作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还会去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在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起来了,当我们再学习到其他音乐家时,学生们就会主动去看书、查阅资料,从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能与其他同学分享很多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如在学习莫扎特的时候,有学生竟然说出了莫扎特生活的年代是中国的清朝时期,为了能和孩子们聊下去,我又看了《中国皇帝大传》,把音乐学习和中国历史结合到了一起。

    《查尔达斯舞曲》是意大利作曲家蒙蒂的小提琴独奏曲。“查尔达斯舞曲”起源于吉卜赛人的民间舞蹈,在匈牙利广为流行。我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一边观看吉卜赛人的民间舞蹈,一边欣赏音乐。民间舞蹈是各族人民风俗的体现,是生产劳动和宗教信仰紧密结合的产物。舞者的外貌、形体动作,舞者传递的情感和意境,使孩子们的面容时而沉静时而欢乐。看得出他们早已被画面中劳动的愉悦和丰收的快乐深深感染了。

    接着我以小提琴家大卫·格瑞特为切入点,用激动人心的演奏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让孩子们感受古典音乐也可以变得这么动感、有魅力。小提琴被誉为乐器皇后,充满了灵气,那一根根琴弦发出的动人美妙的声音,时而像吉卜赛人的歌声,时而像万马奔腾,令人神往;时而高亢激昂,像涨潮时的海水拍打着海岸;时而委婉低沉,像母亲在呼唤着久别的孩子,荡人肺腑,撼人心魄。孩子们沉醉其中,思绪已漫向天际。在视觉、听觉和教师精心营造的气氛中,孩子们对这首古典乐曲产生了浓厚的学习欲望。一个同学说:“老师,一开始的引子部分充满了激情,紧接着就显得深沉而略带忧郁。”我说:“是,这个速度缓慢的乐段叫‘拉逊,它有小调色彩,旋律抒情。”另一位同学举手说:“老师,后面一段欢快而奔放,舞蹈也越来越热烈了,我都想跟着跳起来了,哈哈!”我说:“对啊,快速而活泼的‘弗里斯和前面的乐段‘拉逊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欢快而奔放的氛围。”一个学过小提琴的同学举手说:“有一段小提琴是用泛音来拉奏的,表现出了幽谷回声的动人效果。最后切分音的处理,把乐曲推向了狂放的高潮。”当全曲结束时,孩子们自信、准确的语言表述,对美的感受和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

    在新教育下,音乐课堂不仅要能够启迪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经典阅读的热爱,更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审美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