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心力”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

    刘红梅 崔敏 洪珊

    

    

    

    〔摘要〕21世纪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儿童与青少年面临巨大挑战,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秉持“德以养正 能以致远”的办学理念,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重庆两江新区天宫殿学校践行五育并举,以“心力”课程建构与实践为抓手,加强学生心理建设,着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关键词〕“心力”课程;积极心理品质;学校经验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3-0065-05

    一、建构了学生“心力”发展的内在结构要素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校实施现代化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积极心理品质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核心动力。基于此,重庆两江新区天宫殿学校建构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结构要素。

    1.“心力”的内涵与结构

    “心力”是指人的心理力量或心理能力,是人精神成长和发展的核心。它主要包括认知力、品格力和适应力。

    学校基于对“心力”的理解,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思想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梳理了包括24项积极心理品质的“心力”结构要素(见图1)。

    2.“心力”培养目标年段细化体系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校育人目标,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对1-9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养成进行目标细化,形成了1-9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养成目标细化体系(见表1),落实到各年级和班级,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进行分阶段侧重培养和综合培养。

    二、建构了“心力”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国家课程开设要求和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学校建构了“心力”课程结构体系,通过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心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指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必修课程,初中13门、小学9门。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的“心力”。

    2.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指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学校根据学生“心力”发展需要,自主开发的学习或活动材料,主要包括学科拓展课程、德育主题课程和特色活动课程。

    (1)学科拓展课程。学校以语文、数学、体育等10余门学科教学为基础,结合学校区域资源优势及学生实际需求,开发了《龙头寺生活语文》《随动车学数学》《七彩田径》等二十余项学生校本学习材料。

    (2)德育主题课程。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学校以城市化进程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为抓手,编制了《天宫殿学校学生行为习惯三字经》绘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将德育活动进行了梳理,形成了“国旗下的讲话”“动力班队活动”“动力家长课堂”等德育主题课程。

    (3)特色活动课程,包括心育课程和社团课程。心育课程指学校结合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心力”养成行为训练重点,编制了《阳光心育》校本学习材料(各年级培养目标和主题有侧重)、《阳光心育实施手册》及《阳光心育课程评价量表》,引领学生学习,指导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同时开发了《阳光心育家长指导手册》,指导家庭心育的有效开展。社团课程指学校开展了合唱、机器人等六项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社团活动。

    三、探索了有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学校要全面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认识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全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在团辅、个辅、诊断、沙盘活动等基础上,形成教育合力,做到全科育人、全员育人及全程育人。基于此,学校探索了有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并建构了实施路径图(见图2)。

    1.全科育人,育人育心

    学科教学目标中融合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实施“五动”课堂教学,即能动、会动、敢动、互动、乐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学生的“心力”。能动,即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会动,即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敢动,即学生要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看法;互动,即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合作学习;乐动,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2.学科拓展,有效补充

    各学科教师基于学科特质,开发学科课程资源,结合学校重庆北交通枢纽的区域资源,积极开发学科拓展课程,作为促进学生“心力”发展的补充学习资料。例如,学校开发了“龙头寺生活语文”“便利交通下的法与制”等学科拓展课程20门,帮助学生发展社会情感,提前适应社会,实现全面发展。

    3.活动课程,多元发展

    学校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了围棋、陶艺、小牛顿等社团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同时,每年开展四大节活动(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丰富校园生活,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在读书节上我们评选出了“书香家庭”“读书之星”;在艺术节上举办“我要上六一”展演活动,学生们充分展现出对艺术节的热爱和对自己才艺的自信;在体育节上,学校体育健儿们奋力拼搏,展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在科技节上,折纸飞机、纸牌叠高塔、小船承重、小制作等活动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4.德育课程,强基固本

    用三字经典引领习惯养成。创编了《天宫殿学校学生行为习惯三字经》绘本,师生、家长人手一册,通過背诵、训练、创编情景剧等多种形式,学生们对良好习惯养成入脑入心。

    用国旗下讲话引领积极心理品质养成。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过程中,国旗下讲话从参与学生少、形式单一变成班级展示全员参与,有情景剧表演、诗歌朗诵、歌曲串烧等形式。切实体现了天宫学子团结、自信、阳光的一面。

    用动力主题班队活动涤荡心灵。每周一次的主题班队会,全校一到九年级统一主题不同标准,将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融入主题班队会中,规范学生的行为。此外,学校七彩阳光广播站、学报《七彩驿站》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滋养着学生的心田。

    5.家校联动,形成合力

    “全动力”教育将家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助动力,学校主动联系家长,通过微信、QQ等建立了多维度家校合作平台,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同时,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培训、家长进校园听课、亲子互动、家长进课堂献课等形式,促进家长行动,使家长学会与孩子更好地沟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孩子的积极心理品质。

    四、研制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养成测评工具,确定了每个年级的行为指标

    为加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行为评价,学校分年级研制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养成评价量表,评价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阶段养成情况。表2为一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养成评价量表。

    经过11年的研究,天宫殿学校厚积薄发,近五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获得“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重庆市立德树人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学业成绩提升明显;学校社会影响力增强,得到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当前基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心力”课程建设实践,仍有诸多待完善之处,学校还在努力探索中。

    (作者单位:重庆两江新区天宫殿学校,重庆,401147)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