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转型背景下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吕桂苹

    在当前财务转型的发展背景之下,想培养对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财经类专业人才,相关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及时更新换代。相关单位要转变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建立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管理方法,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转型,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考核方式,明确教育体系管理方式的升级优化方法,最终实现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升级。

    一、我国目前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通过对社会现实进行调研考察和深入研讨可以发现,企业对于财经类专业人才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转变。从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细节入手专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但是因为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财财经理专业人才的经验有所欠缺,仍存在大量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人才培养缺乏实战训练

    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财经类专业人才时,仍旧将考察的重点侧重于书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度。虽然现在大部分院校陆续开设了实践课,但是这些模拟实践课的设置安排较为单一且简单,模式固定且考察方式也同实际的业务要求差别较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学校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兴建了审计,金融,会计等专业的模拟实训室,但是实训室的设备与学院的学生人数并不匹配,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这就导致模拟实训室无法发挥出其全部作用。虽然职业院校也会安排理论课程修完的学生去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实习,但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融合度较差且完成校企完美合作的难度较大。也缺少企业人员来到院校进行实践经验的传授,导致学生无法掌握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学校在安排学生完成教学实习的期限过短,带领学生走访学习的企业较少。有的院校虽然安排的教育实习周期足够,但是学生实习管理却采用分散式管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之间交流经验和统一归纳总结。这些原因造成了财经类专业的校外教育实习流于形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职业院校做出了相应的创新改革但是最终的成效并不是很明显。

    (二)财经类专业教师在实践方面缺乏经验

    我国职业院校的财经类专职教师大多没有实践经验,授课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因为缺乏实际在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导致自己掌握的财财经理的理论同社会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自身的动手能力较差,且教学侧重点也可能出现错误。部分财经类专业教师虽然会考取内部审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中级会计师证等,但大都没有实际从事过相关业务的经验。这就使得指导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和指导学生课业的时候并不能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提供完美的教学指导经验,只能帮助学生加深理论的理解,这对于缺乏举一反三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职业院校财经类专业教职人员的从业要求过高,使得符合其职业要求的优秀人才数量较少。在现实的财财经理教学当中缺乏具备优秀理论知识储备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三)对学生考核方式存在缺陷

    当下我国的高职院校财经类学生的能力考核基本都采用期末理论试题考试的方式。这种考察方式只能判断学生是否完全掌握理论知识,无法判断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虽然学校设置的财财经理模拟实践课,审计模拟实践课,会计模拟实践课也会纳入期末考察,但是这些实践课程大都会安排为选修课,考查课等要求较低,学分较少的课程。在安排毕业论文的撰写期间,大部分的毕业论文题目涉及到的内容过于宽泛,理论性过强,难以理清逻辑递进深入的关系,这就使得学生无从下手。使得学生生搬硬套一些理论资料,并没有彻底理解自己的论文研究题目,这样就导致教学任务设置考察方式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学校的教学制度安排不合理

    1.培养目标设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在设置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学目标时,通常默认为培养面向金融,工商企业,保险类或者政府等非盈利性机构和科研机构等从事财经管理理工作的人才。这显然同现实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选择不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毕业生会大批量涌入优秀的企业单位从事财务经理工作。这显然同原有的预期进入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等的培养目标不符,为了符合实际的需要,要将教学培养目标设置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2.开设的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财经类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学科,涉及到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因为学科的分支众多存在交叉,在设置安排课程期间又会发生学科交叉重复的问题。这样就会浪费教学资源。财经类专业课程本身设置安排较多,学生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本身较多,加之学校重点设计安排理论知识而忽略实践课程的设置安排,这样会使得学生缺少锻炼实践能力的渠道。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快产教融合的步伐,完成理論到实践的转变。

    3.教学硬件设备落后

    制约于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安排,学校在实践设施的建设安排和教学硬件设备上配置不充足。随着国家对于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视,加大了资金拨款的力度,高等职业院校的财经类专业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仍旧无法同庞大的学生数量向匹配。在培养企业需要的财经管理类型人才期间,教师因为缺少实战经验使得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计缺少灵活的引导性,使得学生缺少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税务管理,企业账务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能够开展实际分析的案例较少,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

    二、财经类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和建议

    (一)观念更新

    形态意识的指导思想能够为财经类专业升级改革提供正确的指导帮助。要想实现财经类专业的改革要树立培养实践性人才的意识,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点培养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的财经类人才。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养成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本着培养优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财经专业人才,要求学生熟悉现代化的信息知识、人工智能知识及专业的理财,会计,经济管理,财经等知识体系,能够胜任金融保险,企业,政府非盈利等组织机构的财经类综合人才。

    (二)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依据时代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需要结合新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完成财经课程的设置。结合财经岗位的特殊性,针对性制定课程体系,系统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能保证教学方案的执行,高薪聘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学科专家担任讲师,打开学生理解财经发展的新思路,整合学科经验和教学重点,形成系统的可操作执行的方案完成指导任务。

    (三)改变教学方法

    采用实践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重视理论知识的填鸭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财经知识的热情。在课堂的教学任务中适当增添案例分析内容。让学生模拟实践具体情况,逐渐熟悉企事业单位财经工作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直观展示财经数据的变化内容,提升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的教师队伍质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开展,在时代转型发展的背景之下,需要多方面多角度的考量教师人才的品质,鼓励大家参加财经专业前沿知识和理论的培训。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紧跟现实的动态发展要求,加强自身的实战经验锻炼。教师在进行授课期间可以适当的放手,让学生主导课堂,采用模拟演练的方式指导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实践演练。让学生演示企业管理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加强财经类专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成立校内的实践教学中心。

    安排财经类实践教学,打破传统模拟随课程进行,且多为验证型、演示型的模式,可将会计模拟、审计模拟、税收模拟、证券模拟、金融学模拟等各项模拟有机结合起来,并与理论体系互相渗透。加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可以实践的平台,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教师要定期取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深造,丰富实践经验。各高职院校广泛开启第二课堂,聘请优秀的事务所,企业,事业单位的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等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来校任教,开拓学生的眼界。

    (五)构建新的考核方式

    学校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发生改变之后,相应的需要改变学生的考核方式。转变注重考察理论知识的应试教育,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考察形式,在考核范围内加入适当的时事内容。根据财经类各专业各学科自身特点,对考核形式与内容应合理设计,同时融入实践能力考核相关内容。以财经分析课程为例,可让学生每人选定一个上市企业,随着课程的进程,学生跟踪分析选定企业,期末考核时教材理论知识考核占50%,对选定企业的综合分析占50%。各类会计模拟课程、审计模拟课等的考核应考核实际业务。此外,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应全部理论联系实际,应鼓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型的报告,以此培养学生分析問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经济转型使得对于高职财经类的专业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从相关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要具备能够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要重点培养学生将经济财务管理等理论知识有机同现实的发展需要有机结合的能力。传统的财经类教育侧重点并不适用于现实社会的需要,需要加强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训练,培养综合性应用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定期为教师提供去企业实践的机会,加强同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转变教学目标设置,优化教学考核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求培养出更多的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财经类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