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偏科生的成因及对策

    宋雅静

    〔摘要〕偏科是指学习中只注重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而忽视其他课程。据调查,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偏科生。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调查了小学高年级偏科生的现状(学生对于自身偏科程度的认识、对于偏科问题的归因,以及对于改正偏科问题是否有信心等),分析了小学高年级偏科生的成因,主要包括学生自身因素、教师因素、家庭因素和学科因素,并提出了若干改善偏科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偏科生;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33-0060-03

    一项关于学习的不同阶段出现偏科现象的研究表明,24.47%的小学生存在偏科问题,61.7%的初中生有偏科现象,19.15%的高中生是偏科生。小学是人生发展中的基础阶段,在小学阶段改变偏科倾向,有利于降低学生在初中阶段发生偏科的概率,有利于个体今后学业的发展,建构完整的智力结构。本文从教师与学生、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探究小学高年级学生偏科的成因及其对策,以帮助学生改善偏科问题,实现全面发展。

    一、偏科的内涵

    关于“偏科”,翟慎娟、王玉国[1]认为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其他科目成绩较差,这种情况可称为偏科。张希斌[2]指出偏科是指在学习中不能正确对待各门学科的学习,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喜欢的学科,忽视甚至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新华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对“偏科”一词的解释是:学习中只注重某一门或某几门课程而忽视其他课程。偏科分为真性偏科和假性偏科[3],假性偏科是指某门科目的成绩暂时较差,比如某次数学考试成绩暂时落后;真性偏科是指在落后的课程上面投入很多精力,依然不见起色。教育者要分清二者的区别,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本文中的偏科特指某科目偏差。

    二、研究设计

    首先,在总结现有文献资料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小学高年级偏科生成因的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随机选取洛阳市某小学五、六年级的50名偏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上来的问卷进行分析,并加以调整。然后,正式向洛阳市三所小学五、六年级的偏科生发放调查问卷,对10位科任教师进行访谈,收集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最终形成调查结果。

    三、小学高年级偏科生的成因

    (一)学生自身因素

    1.身心发展特征。小学生处于理智情感没有发育完善的时期,多会听从感性情感的选择[4]。有时因为喜欢一个教师,便爱上该教师所教的科目。同样,因为科任教师的一顿批评或者惩罚,便会对该教师所教科目产生厌烦情绪,以致这门科目的成绩逐渐下降。

    2.性别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男生在数学、空间和逻辑思维方面占优势,女生在言语、记忆能力方面占优势[5]。另外,在归因方面,女生倾向于将偏科归于自己基础薄弱,男生则将偏科原因归于科目本身过于枯燥难懂。鉴于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败进行科学归因,避免让学生将成绩落后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内部因素。

    3.学习习惯。调查发现,经常预习与复习的学生,学习效果明显高于未预习及复习的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带着问题去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学习效果会更好。预习与复习对于学习非常重要。

    4.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调查显示,63.64%的学生因为对某科目有兴趣而对之产生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起学生对偏差科目的兴趣,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知识转变成动态的、有弹性的经验。

    (二)教师因素

    1.教学方法。将近70%的学生认为某学科教师教学方法不当,80%的学生认为课上缺少师生互动。某些教师专业发展程度不高,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不懂得因材施教,很少与学生在课上进行积极的互动,课堂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

    2.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进行教育教学的保障。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教师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学生愿意向教师请教问题;不良的师生关系下,学生疏远教师,逐渐失去对教师所教科目的学习兴趣。

    3.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水平。学生会受到自己喜爱的教师或者关注自己的教师的影响,从而朝着该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对教师所教科目产生兴趣;而对于关注自己较少或对自己有偏见的教师,则会对该教师所教科目产生厌烦情绪。

    (三)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方式。当学生的某门科目成绩下降时,一些家长因分辨不清假性偏科与真性偏科,而采用不恰当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便从假性偏科转变成真性偏科。

    2.家庭文化氛围、父母的兴趣爱好和职业也会诱发孩子偏科。如果父母爱好理科,喜欢研究理科方面的问题,孩子也往往如此。如果父母本身偏爱文科,孩子往往也偏爱语文、历史等学科。此外,父母的职业对小学生的偏科也有一定的影响。家长是物理老师,孩子在物理方面可能会表现突出;家长是舞蹈老师,孩子可能以后也会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3] 。

    (四)学科因素

    1.学科的固有属性。相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数学和英语对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以掌握。数学强调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而英语作为非母语,小学生在学习时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2.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因科而异”。由调查结果可知,52%的学生认为自己未能掌握某门学科的学习方法,往往将学习语文的方法运用到数学学习中来,导致数学成绩下滑。方法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如理科类的学习,适合采用实验法和实践法;而文科类的学习,需要多写多读多记诵。

    四、应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偏科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方面

    1.采用多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弱势学科的学习热情。首先,寓教于乐,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免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枯燥乏味。其次,课堂上多提问,避免教师一言堂,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重建知识结构。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不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最近发展区”的原则,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5]。

    2.激发学生对弱科的兴趣,帮学生树立学习自信。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调查,63.64%的学生和80%的教师认为学生之所以出现偏科,归根结底是兴趣使然。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敢于创新,激起学生对弱科的兴趣。例如某些学生喜欢玩游戏,教师在教授乘法时,可设置逢7的倍数必过的游戏。教师还应因材施教,根据情况为学生布置合适的任务量,并对其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当其认真完成时给予鼓励;或采用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遵循小步子原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3.端正学生对弱势科目的态度,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调查发现,很多偏科生认为自己“天生不适合学习某学科”,还有一些偏科生苦恼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此,教师应端正学生对弱势科目的态度,同时教给偏科生学习弱科的方法。例如某学生英语偏差,教师可鼓励其多听、多说,教其运用自然拼读法和组块法记忆单词,运用意群阅读文章,在平时多培养该生的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4.科学安排座位,促使学生互帮互助。打破传统的座位排列方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兴趣,遵循互帮互助的原则,进行座位安排。例如将英语成绩突出但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和数学成绩突出但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安排为同桌,二人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二)家庭方面

    1.满足孩子的基本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学习动机不足是引发学生偏科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某缺失性需要没有满足而引起的[4]。因此,家长应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他们能安心学习。

    2.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和家庭教育方式,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态度。采取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强调孩子必须服从自己,事事为孩子做主,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例如,有的家长自作主张给孩子报许多课外班,可能并不是孩子想要的。有的家长采取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不对孩子提任何要求,也会造成孩子偏科。只有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才最有益于孩子的发展: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及时督促其学习,让孩子从小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高年级偏科生的转化工作任重而道远,教师和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弱势学科的信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慎娟,王玉国.中小学生偏科现象再审视[J].少年儿童研究,2012(11):27-29.

    [2]张希斌.关于小学生偏科现象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0(10):76.

    [3]杨芮涵.小学生偏科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学园,2015(22):136-138.

    [4]刘倩茹,桑文宁,刘妍君.从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看小学生偏科现象[J].教育现代化,2017(47):379-381.

    [5]陈琦,劉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