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探析

    梁贞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是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工程。要在借鉴吸收西方国家价值观传播经验基础上,创新对外传播理念,拓展对外传播路径,形成切实有效的对外传播策略,用潜移默化的文化力量传播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使国际社会逐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文化;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0-0036-0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进入了持续40多年的“冷战”时期,世界总体格局呈现出“两极”对立态势,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斗争;在价值观领域、意识形态领域较量。1991年12月25日,随着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国旗的悄然落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走到了尽头,同时也标志着持续40多年的“冷战”终结,世界格局由此进入转换时期,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两极对立的格局不复存在。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对“苏东剧变”的原因进行了持续研究,虽然结论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具有高度共识,就是“苏东剧变”与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有直接关系。“演变”是寻找一种办法在两制度之间进行一场“和平竞赛”,促进他们向西方靠拢,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冷战”结束并不意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终结,相反,在后冷战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隐蔽、越来越激烈,国家安全也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在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的情况下,能不能守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关系着国家利益。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

    (一)应对西方国家价值观输出

    “苏东剧变”在许多学者眼里意味着以美国价值观对外输出的全面胜利,进而强化了美国价值观对外输出的信心,并认为这是比军事斗争成本更低、更有效率的战略。今天的中国,从肯德基、麦当劳到游乐园、好莱坞大片,从情人节到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到处充斥着美国文化,整个中国仿佛陷入了一种“西方文化状态”。尼克松曾经说:“在21世纪,采取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因素。”我国许多青少年从小就开始接触并受到美国文化熏陶,在美国文化的熏陶中成长起来,逐渐丧失了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如何抵御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输出是当代中国面临的最现实问题。守护好、传播好本民族的价值观,在这场日益激烈的价值观较量中胜出,是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有效途径。

    (二)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发展硬实力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苏东剧变”、“颜色革命”和“阿拉伯之春”,虽然这些重大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原因各不相同,但却存在着同一个规律即任何国家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硬实力,一条腿是软实力。如果一个国家的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但如果软实力不行,可能不打自败。价值观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主要体现在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凝聚力和传播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强调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提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必然选择。

    (三) 打造我国良好国际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基于本国的价值立场和国家利益,有意无意地妖魔化中国,炮制出了一系列的中国威胁论,鼓吹我国的崛起将带来世界权力格局的动荡,甚至危及世界和平,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家形象。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崩溃论”再到“中国责任论”,实际上都是对我国的文化误读。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己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就是对中国形象的生动诠释。曾经有一项针对 51 个国家的405 位意见领袖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了解他们最想感受的我国国家形象要素都有哪些,其中77. 8%的被调查者选择最想了解我国的文化要素。这说明,文化要素在建构国家形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举一动都会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并产生深刻影响,传播好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于消除外界对我国的误读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打造我国良好国际形象。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对策

    (一)坚持对外宣传工作“三贴近”

    对外宣传工作的“三贴近”原则,即“坚持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习惯。”“三贴近”原则是我们在长期对外宣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必须坚持并灵活运用“三贴近”原则。

    贴近中国发展实际,就是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际,实事求是地传播我们的价值观。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我国关注度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认为我国崛起是对西方价值观的挑战,随之而来是“中国威胁论”等一系列贬损我国的论调,并借助强大话语权和传播优势误导别国。西方媒体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新闻信息资源,近70%的海外受众通过西方媒体了解中国,而相当多的西方媒体仍然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中国、报道中国。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坚持用事实说话,让世界各国认识真实的中国,用证据驳斥妖魔化中国的理论。我国自古就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从来没有通过战争手段去征服另一个国家,我国向来遵循的是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原则,近年来我国的崛起也是源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这些事实都是传播我们价值观的有力证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故事讲好了,把中国声音传播好了,对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认识中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就是要找到西方受众对中国的兴趣点。西方民众往往对政府的官方宣传持质疑和排斥态度,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媒介和渠道宣传我们的价值观。比如西方青少年关注中国很大部分来自于娱乐界和体育界的明星,通过喜爱的这些明星了解中国,进而影响到对中国的立场。因此我们在对外传播中,要充分发挥好这些公众人物的作用,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传播我们的价值观。

    贴近国外受众的习惯,就是要充分考虑到中西方思维和文化的差异性,不能按照对内宣传的方式去对外传播。中国人交流存在“间接”的特征,而西方人交流更加“直接”;中国人追求求同思维,而西方人更喜欢存异思维,所以价值观对外传播的过程中由于这种文化背景不同,很容易造成误读。因此我们在价值观对外传播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习俗等,因地制宜地传播好中国声音。

    (二)扩大文化产品出口与文化交流

    近年来,我国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创作生产了一批反映中国主流价值观,又符合国外受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如获得2015年“雨果奖”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等。如近几年在全球巡演中大获成功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就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强烈共鸣。《牡丹亭》展示了精致含蓄的昆曲,是关于爱情的动人故事,表达了对爱情和自由的渴望,它超越了国界,迎合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它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中国的,又是全人类的,这样的作品很好的诠释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在情感上找到了共同点,在赢得市场得到了西方观众的认同的同时也传递了中国价值观。与此同时,我国还通过举办各种文化品牌活动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如通过举办“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年”等活动向世界介绍中国;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95所孔子学院和1000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孔子学院不仅向全世界的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及丰富的学习资料,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增进了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

    我国要紧紧立足和依托国内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挖掘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优秀文化产品,把深刻反映中华民族特色和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介到国际市场中去。

    (三)提升大众传媒对外传播能力

    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即互联网的发展,为美国文化的扩张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传播途径和媒介。美国国防部曾委托首席智囊机构兰德公司完成了全球软实力战略报告。该报告建议:“在世界各地扩张网络连接,确保美国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标准得到它国的分享、认同、采纳并渗透到这些国家的制度建设中。”在一定程度上,赢得网络的领导权决定了我们在国际价值观较量中的话语主动权。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如今,半数中国人已经接入互联网,在世界各国中拥有互联网用户最多。我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互联网使用国,但却不是网络强国。因此,我们要抓住互联网革命的新机遇,进一步加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培育和扶持一批代表互联网发展方向的企业和集团,瞄准互联网发展的前沿,整合互联网多用的功能,争取在未来的网络传播竞争中占据主动。

    参考文献:

    [1]宣兆凯.中国社会价值观现状及演变趋势[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1.

    [2]沈壮海.文化软实力的中国话语、中国境遇和中国 道路[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 11).

    [3]赵强舆.论失控:苏联解体的催化剂[J].求是,2012,

    (21).

    [4]赵丽涛.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外 传播[J].中国特色会主义研究,2014,(3).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