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校首次进行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的建议

    龙克威 徐婷婷 邹露

    

    

    摘? 要: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第四节中提出的“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項以上体育运动技能”这一清晰可量化目标,笔者学校开始了体育走班制教学的探索。实践表明,“体育走班制教学”是目前可以实现这一可量化目标的最优解。根据这三年的实践和调研,发现许多学校很想开展此项工作,但由于缺乏经验和相关人士的指导,改革无从下手,特别是规模大的学校,要进行全校性的改革是一件工程量浩大的事情。为解决此问题,让各校能简便操作,笔者撰写此文希望能供各学校参考。

    关键词:体育走班制教学;首次;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8?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9-0060-03

    一、什么是走班制教学

    所谓“体育走班制教学”,是指学校将同一年级的体育课排在同一时间,上课时打破行政班级,按学生的自选运动项目进行体育教学的形式,是一种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进行“体育走班制教学”有着其深刻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内涵,它是为了彻底改变“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的不良现象与不良后果而进行的上至课程设置、下至教学形式的根本性的改革,也是为了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让学生至少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目标任务的必要举措,更是实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必由之路。

    二、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的实践

    从2016年开始,本团队一直在进行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工作。到目前为止,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改革的学校有十余所,整体来看,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先生及其专家团的指导下,本人学校的实践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1.2016-2017年为初级阶段

    此阶段,主要解决的是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和学生兴趣两个方面的问题。于是我们将体育走班制教学开展了起来。

    2.2017-2018年为发展阶段

    此阶段,主要解决的是教师专业和不同学校的体育走班制改革的问题。体育教师专业问题,是体育走班制教学实施一年后发现的突出问题。随着学生专业技能的进步,教师专业不够精进成了此阶段改革最大的阻碍。另外,不同学校的体育走班制改革存在不同的问题。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笔者有意识归类选择了不同条件的学校进行改革,如只有1片篮球场地的一百多名学生的学校,有规模较大的两千名学生的学校,也有每个年级班级数不同的学校。

    3.2018-2019年为提高阶段

    此阶段,主要解决的是学生体质和学生发展的问题。前面两年主要是解决改革的框架问题,这一阶段主要是解决改革的内核问题,即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增强学生体质和学会体育技能有机的结合。通过这一阶段的实践,笔者及团队成员已经找到了一条可操作的改革办法。当然,这项工作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优化。

    三、对首次进行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的建议

    本人写了两篇关于思考体育走班制教学前两个阶段的文章,并在《体育教学》期刊上发表。然而,所有的事物都是发展的,在改革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共性的问题需要解决。笔者在长沙、北京、兰州、安徽省等地学校的调研中发现有许多教师认为仅仅靠体育老师的力量难以实现全校性的走班制教学。尤其是部分校领导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理论指导,使得此项改革工作更加难以实施。希望此文能够为首次进行体育走班教学改革的学校提供参考。

    1.课程改革降低难度,选一个年级试点

    1.1选择一个年级进行改革

    全校进行走课是一项超大工程项目,改革中涉及到场地、师资、排课等系列工作。特别是规模大的学校,如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有近2000名学生,每个年级有6~7个班级。仅排课工作就是一项任务艰巨的事情,原有的排课系统是按照传统的上课模式设计的,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这项工作,再加上场地和师资等情况,让改革工作变得难以入手。如果只选择一个年级进行改革,工作任务量会大大减轻。

    1.2选择一个合适的年级进行改革

    小学建议选择三年级、初中建议选择初七年级。小学阶段一二年级的学生行为习惯没有养成,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幼小衔接阶段,还处于小学生活的适应期。如果在一、二年级进行改革,意味着水平一的学生既要参与行政班的管理模式,又要熟悉改革后专业班的选课模式。实践表明,水平一的学生进行走课难以取得理想效果。水平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后阶段选课、走课服务的。小学阶段五六年级和初中八九年级的学生,不建议作为试点年级。改革初期会面临较多的问题,错开毕业年级和即将毕业的年级,有利于改革的推进。小学选择三年级、初中选择七年级学生的理由:一是,沟通成本较低。这两个年级的学生行为习惯基本已经养成,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组织过程相对容易;二是,改革受益年限相对较长;三是试错机会更多。三年级、七年级的学生相对而言,没有紧迫的学业压力,学校、教师对改革会有更多的包容心。

    1.3试点年级优先排课

    全校的体育走班制教学要求非常之高,要求教师与教师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课与课之间都不能有交集。试点一个年级相对容易,在进行排课工作时,需优先排好试点年级的课表,且将试点年级所有班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排课。在不影响试点年级上课的前提下,其他年级的排课工作无特殊要求,以此确保全校各班级的体育课能正常上课。

    2.课程专业设置,综合考虑学情

    一所学校的办学一定要有方向性、针对性。求大求全的方式,只会造成蜻蜓点水式的教育,最终成效不大。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学生学习技能的问题。一般根据学校的规模和条件,设置3~5个专业。对于绝大数学校,场地资源和体育教师是紧缺的,我们只能根据学校现有的情况设置体育专业。专业的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学校的办学方向、学校的场地情况和师资,以及各专业之间的发展性。

    2.1课程专业设置,要优先学校办学方向

    优先考虑学校的办学方向,是为了得到学校的支持,更容易开展工作。如果学校或校长有明确的体育专业发展方向,这可以成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场地和体育教师是可以后期优化的可变量。如全国特色足球学校,设置足球专业就是必要选项。得到校长的支持,难题就减少了一大半。场地不够,可以改造场地;没有教师,可以招聘教师。如果没有学校的支持,后面的两项工作就很难得到优化和提升。

    2.2课程专业设置,要结合学校场地和师资情况

    坚持1片场地只设置一个专业的原则。虽然可以改造场地,但基本是在原有场地进行改造,因为绝大多数学校是很难增加一块地作为体育场地的,因此,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是非常必要的。摸底学校体育教师的情况也非常重要,做到让课时量多的体育教师能教到自己所学专业。

    2.3课程专业设置,要处理好各专业之间的发展性

    2.3.1专业的发展性

    体育专业各有特点,学生是否能得到长远学习,需要将各专业合理搭配,需要考虑到专业技能的会能度情况、精简教学类型以及传统与新型体育项目的选择。课程设置上尽量不设置成同一类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他们同属于传统型、精学类、会能度较低且在短期甚至长期都很难出成绩的项目。尤其是全国都在开展的校园足球,3~5年内都很难在区以上比賽中取得好成绩,但是如果选择新型体育项目,取得成绩就要容易得多。当然学校也不宜太功利,国家鼓励开展的项目,也是一定要做好的,特别是获得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学校”殊荣的学校。

    2.3.2性别的发展性

    专业的设置应当优先考虑性别的均衡性。比如篮球和足球普遍受男生欢迎,而健美操和体育舞蹈深受女生欢迎。如果专业设置中只有篮球、足球、橄榄球等男生欢迎度较高的项目,势必会影响女生参与的积极性,反之亦然,所以课程设置应当是在处理好性别均衡的基础上再综合考虑其他问题。

    2.3.3学生兴趣的发展性

    课程专业班级个数,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尤为重要。前期进行调研,可以更好地确定专业班的数量。如长沙高新区金桥小学三年级有5个行政班,走班后设置有4个专业、5个专业班(表1,表2)。

    调研数据显示,第一专业羽毛球人数稍多,占全年级人数的33%。基于学生兴趣、男女比例以及场地(舞蹈室班额不宜过大)等因素的考虑,增设1个羽毛球班(表3)。

    3.课程教学改革,在统一中寻求不统一

    3.1课堂常规高度统一,课堂形式不统一

    教学常规的统一是关键。通过近三年的改革实践发现,体育教研会议中强调最多的是常规问题。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每位体育教师对课堂常规要求的不一致。对此,笔者建议在改革前一定要对教学常规进行统一规范,特别是队列队形以及考勤。实行了走班制教学的班级,只要有1个走课班没有考勤,就会影响整个年级,影响整个改革工程。没有考勤习惯的班级,往往就会有学生缺课去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并且一旦出现安全意外事故,受牵连的不仅仅是任课教师,还有改革制度本身。学校负责人和体育组长一定要通过会议、巡查、考核等方式确保改革不失败在第一步。在专业班中设体育委员和小组长是不错的选择,因为他们将成为体育教师班级管理的小帮手。

    3.2教学计划统一,教学进度不统一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内容。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和体育教师都有一个疑惑,改革后,只学一个专业,《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内容怎么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增进健康。”身体练习是主要手段,运动技能学习是主要内容。如,课程标准中含有游泳项目的设置,但绝大多数学校是没有游泳池场地的。其实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如北方城市有天然的冰雪场地,发达的城市有高成本的体育项目。课程标准的要求只是一个指导性的参考要求,并未作为硬性规定。各学校应该根据校情落实课程标准,以达到增进健康、培养兴趣、学习技能、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

    那么,改革后是否就不需要学习其他的内容了?当然不是,每个体育项目都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如经常学健美操的学生,其柔韧素质就特别突出,我校健美操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坐位体前屈测试优秀率达到100%,但学生力量和速度素质却有明显的不足。这样就违背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根据学生身体素质敏感期均衡发展各项素质”的要求。于是,我们拿出40%左右的课时,有选择性、补偿性的学习课标内容,如三年级足球班学生,首先根据全面发展体能与健康能力学习目标,主要发展柔韧、灵敏、速度和力量素质,再根据足球专业特点,将5节补偿性课设置为柔韧性课,让该专业班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均衡发展。这样的课程计划设置,也起到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作用。

    教学进度无需统一。每个专业都有相对独立性,不必整齐划一,否则就会违背改革的初衷,教师要将每个上课内容模块化,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进度调整。如羽毛球班在学习“反手发网前球”内容时,可能羽毛球1班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只需要2课时就能达成学习目标,然而基础相对薄弱一些的羽毛球2班,则需要安排3-4课时进行学习。虽进度不统一,但目的是一致的,就是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

    3.3评价标准统一,个体干预不统一

    体育走班制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体育课教学,除了体质健康测试是基本要求,还需要新增考勤和专业测试的评价体系。体育走班制教学后的专业班级来自不同的行政班,需要将考勤纳入评价体系中,这也是学生运动参与和安全保障的一种重要手段。以下是我校的评价方式。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分数,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每个学生的体质、专业技能水平是不一样的,有了评价标准,就能精准帮助学生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从而做到评价标准统一,个体干预不统一。

    通过这三年的摸索,笔者及其团队基本理清了改革的思路和方向。希望通过我们的思考和实践,能帮助到在这方面有需求的学校。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尽管已经尽心尽力,但由于水平所限,难免会有不够完善的地方。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是一个新的事物,是一个发展的事物,需要我们体育工作者共同努力,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毛振明,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学校体育改革施策(1)[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

    [3]毛振明,杜晓红,于素梅.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龙克威,杨多多,毛振明.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实践、问题与解决[J].体育教学,2018(09).

    [5]龙克威,马立军,邹露.体育走班制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解决[J].体育教学,2019(03).

    [6]陈立军,薛娇,陆宇.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与研究[J].体育教学,2019(05).

    [7]张媛媛,程天佑,杨多多,毛振明.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曙光:体育走班制教学[J].体育教学,2019(06).

    [8]于素梅.上课的门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湖南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校多品:新时代小学体育发展的理念构建和行动策略》,课题编号:XJK17BZXX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