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冯菊峰

    [摘 要] 文章较为详细地梳理并探讨了目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为其提出促进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发展的解决对策。本研究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的开展,同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A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1]。其中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指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或者为政府行使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国家保证经费,不再从事经营活动。可具体划分为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教育、公共文化、公共卫生、经济社会秩序和公民基本社会权利的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和面向全社会提供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益服务,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从人事管理方面发现在公益类事业单位中还存在着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并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对策。为此,王毅斌考察公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得知,传统人事管理向新型人力资源转变是促进公益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2]。王宏霞对事业单位全面改革的探究,认为要通过明确公益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其单位才可以实现良好的发展[3]。田媛媛基于机构编制改革背景下,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总结出:“推动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充分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主动性与工作潜能,重视对员工培训以及提高其工作专业性,真正实现员工与单位共同发展的目标”[4]。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在公益类事业单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地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可以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有鉴于此,作者所在单位无锡市药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作为省辖市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自2000年以来历经多次机构改革,人员编制数从40编不断扩大至70编,人事管理工作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其分析如下以期为提升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提供一定参考。

    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式较为落后

    目前,由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性质所限定,单位中的高层管理者在思想与做法上还是比较传统化的,跟不上新时期发展浪潮,大多数事业单位采用老旧的人事管理方式,导致其员工必须服从上级领导的工作命令,不得进行自我拓展与组织创新,从而逐渐降低了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对上级部门所交代任务存在消极应对的不良情绪,致使单位的整体氛围不够积极向上。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决策者不重视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正确认识到其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并且在人事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丰富经验,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影响了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有续发展。

    (二)缺乏高效有力的奖励机制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是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作为事业单位同时也是严格实行国家奖金与福利管理与发放的基本政策。但是,就目前实际状况而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工资普遍偏低,其推行的绩效工资制度也没有发挥预期的良好效果,这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低了为单位做贡献的内在动力。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中多少都会存在一部分员工,对其工作的态度是消极懒散的应付状况,让一部分积极、认真工作的员工感到心里不平衡,从而致使其对待工作态度也就开始怠慢起来,以至于最终无法留住现有的人才,更无法吸引或招聘到更为优秀的人才加入。

    (三)绩效管理考评体系不健全

    当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考评体系不健全、且较为单一,其考核内容较多是与思想政治方面相关的,这种考评方式根本无法结合每位员工不同工作的特点,其考核指标也和工作的关联性不高,导致其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出每位员工的工作能力以及为单位做出的实际贡献;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其主体是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制定并施行的,致使员工的绩效管评以行政职级及岗位职称挂钩。这就使得单位对员工的资历、学历等因素较为看重,真正有能力的员工无法得到相匹配的薪资以及更好的发展可能性,从而导致其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解决对策

    当前在我国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与发展中广泛存在着单位管理方式较为落后、缺乏丰厚有力的奖励机制以及绩效管理考评体系不健全等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为此,笔者基于个人工作经验以及单位发展的态势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未来发展上提出如下的解决对策。

    (一)创新转变单位的管理方式

    首先,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要增强管理层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管理水平。其次单位高层领导集体转变其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变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创新其管理方式,将传统人事管理向新型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学习如何运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方法以及经验进行广泛的培训学习,使单位内部人力与物力资源形成最佳的比例。最后,应注重单位的人文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员工创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得每位员工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才能,以此推动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发展。

    (二)丰富并优化单位奖励机制

    针对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特点,制定符合单位和职工发展的奖勵机制,并对其机制进行优化,促进员工共同参与单位发展的积极性;建立适当的竞争机制,培养其员工的竞争意识,以提高其主动性,充分的挖掘出职工的内在潜力。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不突破绩效工资总盘的基础下,丰富奖励加分项,提高职工对工作的动力;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单位的工会作用,重视对职工的精神激励、注重每位职员的个人生活,从而提高其单位的整体氛围与工作效率。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

    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际来看,目前在人力资源考核方面还未完善考评体系,内容也有些许不切实际,导致其不利于个人发展,无法推动所在单位的发展。因此,要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应根据其单位岗位的自身特点,结合其员工的工作表现等,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让其高层管理者可以看到每位职工的工作成绩和态度表现,可以客观地评价其个人的能力,以提高绩效考核的标准型和准确性,建立起一套符合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实现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发挥其考评体系应有的作用。另外,在其考核内容上,应完善考评体系的动态建设,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单位员工实行每一个月、一季和一年的滚动考核,其考评体系也要贯穿于公益一类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结构,通过对每位职工的考核成绩,了解绩效考评体系的运作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与优化,从而完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三、结语

    在如今新时期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当前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还存在着一系列较为突出的问题。因此,通过创新转变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丰富并优化其事业单位的奖励机制以及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等途径可很大程度上缓解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弊端,促进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健康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2011-03-23).http://www.gov.cn/ gongbao/content/2012/content_2121699.htm.

    [2]王毅斌.公益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初探[J].中国外资,2013(21):273.

    [3]王宏霞.浅析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商讯,2019(31):190-191.

    [4]田媛媛.机构编制改革背景下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商讯,2020(20):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