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及其机制构建

    黄志国+张庆林

    摘要: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为落实“四个全面”布局提供战略保证,体现了党对治乱衰亡历史周期律的反思镜鉴,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要重视日常管理、重刚性约束、重普及推广,要构建起“五位一体”机制,以服务型政党作为目标引领机制,以“五大建设”作为动力机制,以“为政以德”作为示范机制,以立体监督作为监督机制,以考核测评作为评价机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10-0020-02

    一、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的意义与价值

    为落实“四个全面”布局提供战略保证。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繁重。全面从严治党走向常态化一方面有助于广大党员破除官僚主义等落后意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把全副精力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中去;另一方面有利于民众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的理解和对党员干部的信赖,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力量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唯有长期稳定的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取信于民,推动改革,并保证改革的正确方向。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走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依托,在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唯有以坚定的决心和毅力长期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员干部树立法治思维,才能推动国家、政府和社会生活的法治化进程。

    是党对治乱衰亡历史周期律的反思镜鉴。在十八届中纪委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进行鞭策和警告,他指出,无论体制与制度、还是所走道路与面临的境遇,我们都与前苏联有相近甚至相同之处,唯有全面从严治党,常抓不懈,才能避免重蹈苏联覆辙。唯有以常态化机制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一手抓反腐无禁区、全覆盖,坚决查处上至“老虎”下至“蝇蚁”的腐败案件,使前期积累的腐败分子充分曝光;一手抓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减弱减缓直至结束腐败泛滥高发势头,才能在腐败和反腐败的“相持战”中获胜,实现对腐败的根本遏制,攻克引发前苏联覆亡的腐败顽疾。[1]

    是对国内外各种治党误解、质疑的有力回应。治国先治党,治党必从严,治党须常态。党的建设是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伟大工程,单纯依靠运动式、集中式治理,难以避免形式化、走过场,容易时过境迁、人走政息。当前,党中央从严管党治党的决心不可谓不大,力度不可谓不强,但现实中国外和民间却依然存在对党的建设的强力反腐是“因人反腐”“权宜反腐”“新官反腐”等种种形式的误读和质疑。为了避免和防止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随着领导人的变化、领导人意愿的变化而变化,唯有构建起稳定而又成熟有效的常态化治理机制,使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全党的自觉和常态,才能回应来自国内外的质疑之声,使党获得民众的理解、信赖和支持。

    二、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的基本要求

    坚持抓日常管理。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一两次活动或者一两次集中教育和整治,而是面向全体党员的“经常性教育”,是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的日常化、经常化的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基层组织要严格监督和管理党员干部队伍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诸如信仰不坚定、作风不实、能力不足、精神懈怠等问题,运用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利器”,以提醒、戒勉等方式进行批评和监督,确保每一个党员讲信仰、守规矩、起作用、做表率,确保党的每一个基层组织成为党的事业的坚固战斗堡垒。[2]

    坚持抓刚性约束。全面从严治党的常态化就是把党的各项要求内化为每一个党员干部的自觉认识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制度的刚性约束起到十分重要的转化作用,从保障性规定到惩戒性规定、从实体性制度到程序性制度等完备的制度体系 ,将强力矫正党员干部诸如侥幸逃避制度约束、不求进取等心理和行为,把个别的、不固定的从严管党治党的有效方式、方法、行为转变为具有普遍性、长期性与连续性的约束力,为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内化和践行党的各项要求、争当先锋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

    三、“五位一体”构建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机制

    服务型政党: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的目标引领机制。明确的目标引领给予经常性全面从严治党活动以方向感、目的感。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未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战”中,七千万人要全部脱贫,要突破既得利益藩篱,发展方式要转型升级等,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为此,把党建设成为新形势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党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的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办的首届县委书记研修班上强调,党员干部要增强宗旨意识和创新意识,既要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保持“当官发财两条道”的清醒,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担当,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又要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持,“灯火阑珊处”的领悟,增强工作的本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这样才能心系百姓,为民造福。造就一支全心全意自觉躬行为民服务宗旨、有能力为百姓谋幸福安康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引领。

    “五大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的动力机制。一要以“铁的纪律”正风肃纪,切实维护党章权威,不折不扣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党的廉洁自律准则树立起道德“高线”,以党的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必须坚守的“底线”,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抓手。党的组织建设一要完善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增强党员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二要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高标准、严要求的做好党员的组织发展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更好的体现出党员的模范作用;三要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发挥党组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引领作用,在为人民服务中增强自身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聚焦问题,突出重点,以整肃“四风”为突破口,抓党风来“治病”,消除党风“亚健康”状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对腐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力度之大,震慑环宇,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头戏,表明了党与腐败水火不容的坚定信心,使民众对党反腐败的信心倍增,增强了民众对党的信任。

    “为政以德”: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的示范机制。“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作为有8 700多万党员的大党,领导干部以严格自律、勤政为民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将为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提供良好的示范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充分恪守了上任之初“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履职承诺,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式的好干部有如“南风”,温暖人心,他们都是模范遵守党章、践行“在党、爱党、忧党、为党”的典范,不仅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也为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形成了示范机制。领导干部不仅要率先垂范,而且要当好“领头雁”,抓好党建工程,影响和带动广大党员竞相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中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敦促各级各部门党委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就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少数带动多数,以少数推动多数,从而形成人人竞相为民众谋利益谋发展的良好局面。[3]

    立体监督: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的监督机制。为解答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继续赶考”的时代课题,必须构建起党内外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的立体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鉴于党的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以及歪风邪气的反复性、顽固性和贪腐行为的复杂性与隐蔽性,更加需要把监督的力量交给群众,并为扩大人民监督力量创造条件与渠道。要把重要岗位的党员干部信息、决定重大事项的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公之于众,实体性制度体现制度的价值目的,“明确‘为什么、规定‘做什么……程序性制度规定执行制度的方法、措施和流程等内容,即规定‘怎样做”,权力清单、审核流程清单等的公开使人民有人、有事可以监督;要建立健全监督、预警、评议、考核等制度,使党员干部人人受监督、时时受监督、事事受监督;要建立健全举报人举报和奖励制度,扩大职务犯罪线索来源,有效惩治职务犯罪,弘扬正气。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尽的治国理政和管党治党的智慧与力量,是最为强大的监督力量。[4]

    考核测评: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的评价机制。考核测评对党员干部来说是“指挥棒”、对全面从严治党走向常态化具有导向、激励作用。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心中存有“GDP政绩观”,对党建工作当“甩手掌柜”。为此,要落实责任制度,树立“党建政绩观”,把抓党建、促党建、党建创新作为考核干部的硬指标。要全面推进述职考评制和问责制,以能否立足自身党组织实际,创造性抓好党建工作、形成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党建典型推动单位、行业、地域党建工作提升。以报告制度、检查制度、督办制度等对全面从严治党效果进行考核,以专项检查、集中检查、随机抽查、民众评议等形式,对全面从严治党效果进行考核。对不抓党建、抓不好党建的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问责追究。问责失之于软,党建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对那些党组织涣散、党领导作用不实、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力、选人用人失误、存在“四风”和腐败问题又整改不力等问题的单位、地方领导干部,要严格实行失责必究,追责从严,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的常态化。

    全面构建体制机制促使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才能长期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团结和带动广大民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光辉事业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邵道生.我国社会转型期腐败发展的四个阶段[J].廉 政瞭望,2006,(7).

    [2]苏青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着力点[N].青 岛日报,2014-02-06.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N].人民日报,2013-11-16.

    [4]李志昌.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N].学习时报, 2012-01-11.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