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音乐会赋予一个生命更深的意义

    何素娟

    摘要: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道德品质,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还能抒怀遣兴、愉悦心灵。必须认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小学 ?音乐 ?审美 ?德育

    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对社会最有用的人。音乐是一种古老且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音乐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早在古代《周礼》中,就把“乐”作为人们应予掌握的“六艺”,即六种基本技能之一。

    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多维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审美教育的作用

    音乐的美育功能是音乐的基本功能,是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 也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的。奥地利音乐家汉斯立克说:音乐美是一种独特的只为音乐所特有的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内容的美,它存在于乐音与乐音的艺术组合中。作为美育重要内容的音乐教育,目的是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习音乐基本技能,培养他们感知美、享受美、鉴赏美的音乐素质,使他们能在高雅的音乐欣赏中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念。

    音乐教育以乐音为表现手段,作用于中小学生,引起其共鸣、激动、想象和联想,以春风化雨的方式使听者产生审美愉悦,获得审美享受,达到一种深层的心灵的快慰和陶醉。

    如果漠视音乐的美育功能,音乐的其他几种功能如何实现是很难想象的。但事物均具有两面性,就像文学作品有高低雅俗之别一样,音乐作品中也有低俗的靡靡之音。这样的所谓音乐不仅没有什么“营养”,反而会污染心灵。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善加引导学生,使他们远离邪音恶声而免受毒害。

    二、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

    音乐以美妙的旋律,通过听觉作用于人,激荡人的内心世界,使人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从而达至崇高的思想境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音乐的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人心灵的最深处。受过音乐教育的人,一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

    古往今來,音乐的教化功能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有人甚至把音乐教育直接放在德育范畴里,可见音乐教育与德育关系的密切程度。因为无论何种德育,若没有情感作基础, 生硬的灌输或空洞的说教,效果肯定不尽如人意。音乐中的德育,则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在音乐欣赏和演唱演奏中,音乐之德育教化作用能自然生发,如再有教师有意识地讲解、引导,效果会更好。中小学生如果养成爱好音乐的雅趣,就会经常在音乐的优美旋律中,不断得到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受益将是终生的。

    三、具有智力开发的作用

    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可见在人的智力开发过程中,音乐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不仅写过《科学的艺术和艺术的科学》一书,还曾深有感触地讲: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而且是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的,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要感谢我的爱人蒋英同志。

    人左右大脑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各人的潜能开发也不一样。在生活中,95%以上的人几乎只使用自己大脑的一半,即左脑。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体的生理属性造成的。因为绝大多数人使用右手的频率较高。分析判断、数字处理和记忆等各种心理活动,都是由与右手紧密联系的左脑来处理的,所以造成人的左脑几乎一直满负荷运转。另一方面,应试教育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也加重了左脑负担。而音乐教育中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听觉、视觉、运动觉的积极参与,都要有敏锐的反应能力、相应的协调能力。在知觉发展和各种关联的能力形成过程中,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唤醒学生的情感活力。这一切能较好地挖掘学生的右脑潜能,提升他们的智慧程度,裨益于智力开发。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力有七个完全不同但地位平等的要素。而“音乐韵律(节奏)智力”就是他所说的七个要素之一。美国音乐家罗伯特·库蒂塔说:因为智力的各方面相互交叉,学习音乐能帮助我们提高非音乐方面的技能。

    我们在音乐欣赏和音乐表演中,对于蕴涵其中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和感受,都要借助想象和联想才能实现。人们发现,经常徜徉在音乐世界的孩子,往往有较为突出的创造力和较为丰富的想象力。我们赏听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会有轻盈跃动想要翩翩起舞的感觉。我们赏听《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会在脑海中出现广阔无垠的草原牧场的壮丽美景。

    四、具有抒怀遣兴的作用

    音乐可以提供有品位的休息、有格调的消遣,在轻松优雅的审美愉悦中抒情遣兴。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它千变万化,但归根到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音乐通过人的感知,能快捷有效地调节人的情感。人们在欣赏音乐中对感情色彩的审美体验,以及所引发的共鸣是直截了当又显而易见的。

    人们聆听优美流畅的音乐会感到心旷神怡,聆听柔美舒和的音乐会感到轻松愉快,聆听奔放激越的音乐会感到神情振奋,聆听哀怨凄婉的音乐会感到忧伤悲切……反过来,也是这样。喜怒、忧悲、抑郁、不平、烦恼,等等,都可以通过音乐来排解,都可以在演唱或演奏中得到抒发,从而产生滋润心灵、怡养情性之效。

    各种非平和的情绪郁结于胸,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释放和疏导,就会损害身心健康,乃至于物化为病。这与《素问》上讲“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外界刺激能引起情志异常。这会作用于内脏,导致内脏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病。如借助于音乐,欣赏者在抒怀遣兴的同时,就可以消解一些非健康情绪,从而获得心灵谐适和身体康宁。

    五、具有娱乐交际的作用

    音乐可以熏染环境,可以烘托气氛,具有娱乐助兴、活跃氛围的作用。音乐蕴含着能被人们共同感知的“感情密码”,能促进不同心灵之间的交流,甚至能弥合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分歧。音乐促进交流和弥合分歧的作用是语言无法替代的。所以莎士比亚讲:音乐是整个宇宙和谐的守护神。

    音乐可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内在机理是,其以声波振动的知觉感应能与人的意志活动、情感起伏相合,故而音乐中的情志表现和传达,能起到沟通协调社会成员的思想及行为的作用,可以助推群体中不同成员之间情感共鸣、思想交流,发挥其在社会活动或公众场合中交流沟通和交际娱乐的功能。

    从原始氏族图腾祭祀的歌舞,到后来的儿童唱游,到现在很多民族的集体乐舞,以及群体性活动中表演的歌舞节目,音乐都在发挥着交流和娱乐的作用。各种抒情歌曲的演唱或播放,能使现场的人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心灵默契。较为严肃的仪式音乐和典礼音乐,能传递人们共有的歌颂、庆祝、祈愿和憧憬之情。

    罗伯特·库蒂塔说:没有音乐就永远没有文明的建立。音乐与人类的经历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这一点几乎不需要任何辩解。学习音乐会赋予一个生命更深的意义。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切实解决音乐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其在全面育人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