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理念下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王才奕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训练应体现语用属性。教师要发挥重要作用,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度解析,充分观照学生的学力基础展开训练设计,接轨学生的生活认知实施训练活动,进行学科融合拓展训练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实践能力。语用训练设计体现浓浓的“语文味”,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追求。

    [关键词]语用理念;课堂训练;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5-0057-02

    语文学科教学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统一,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常会忽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语用教学也常常遭遇尴尬。为此,教师需要合理规划语用教学,依托文本、观照生本、接轨生活、注重融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用训练内容和训练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成长语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离不开合理的训练,教师要在训练内容选择、训练指导、训练评价上做出创新探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练机会。

    一、依托文本设计,体现语用训练意识

    教师为学生布设语用型训练任务时,需要深潜教材之中,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入研读,筛选出语用训练的切点,以提升训练设计的契合性。语用训练离不开字词句、修辞、标点、段落等内容,教师在具体设计时,要注意类比,给学生设计系统性更强的训练内容,这对培养学生的语用基础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

    教材文本大多具有经典性,其鉴赏价值很高,在语用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深入到教材中进行探索,从而给学生带来渗透性训练机会。在教学《红楼春趣》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阅读训练任务:这篇课文是《红楼梦》选段,关涉人物较多,但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深入阅读文本,随意找出两个角色,将课文中围绕其形象塑造的典词找出来,看谁找得更为贴切。学生接受训练任务后,都积极投入到文本阅读环节,对相关词句展开了推敲性分析。课堂展示阶段,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都能够快速给出自己的训练设计。“宝玉是核心人物,围绕这个人物展开描写时,运用了更多典型的词句,如‘笑道、兴头起来、打发、欢喜、摔、仰面看天上这几个风筝起在空中等。这些词句写出了宝玉快乐的心境,也表达了美好的愿望。”“黛玉的表现也比较突出,如‘放放晦气、笑道、见风力紧了……将籰子一松、因让众人来放等,表现了黛玉期望有好运的急切心情。”……

    教师为学生布设的训练任务比较独特,让学生随意挑选人物,筛选典型词句,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学生在具体分析时,自然建立了语用意识。

    二、观照生本设计,提升语用训练效度

    学生训练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在训练内容筛选时,要对学生的语用认知基础有客观的了解,以便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训练内容。在训练题目设计上,教师要有分层意识,对训练题目进行梯度设计,分清难度系数。在组织学生展开具体操作时,教师不妨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学生根据自身学力基础展开操作,其适合度更高,训练效果也会更为突出。

    在教学《刷子李》时,教师为学生布设了语用训练任务:课文中精彩描写的内容众多,展开梳理性阅读,找出两个典型词语进行具体分析,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展开了具体阅读,很快就有了新发现。如这样一句:“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学生找到句中的“搜索”一词,并进行分析:曹小三对师傅不是很了解,自然会存在一些质疑,一个“搜索”表现了曹小三的心理,他希望找到一些线索,更怕师傅难堪,这个词语准确表达了曹小三的心理。还有一句:“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扫”。这个词更为经典,曹小三发现了师傅身上的“白点”,自然是感觉更不自在,眼神也不自然了,一个“扫”字,将人物的矛盾心理表现了出来。

    教师为学生设计可自由选择的题目,在分析解读时也没有特别限制,给学生带来了更多学习契机。

    三、接轨生活设计,凸显语用训练特点

    由于家庭教育环境、个体悟性和兴趣等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学生学科认知基础存在着差异性。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观照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用性训练内容,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建立起学科认知基础。特别是读写训练,教师要针对性进行创新探索,以调动学生训练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两茎灯草》这篇课文时,教师为学生设置了训练任务:严监生是典型的守财奴,因为两茎灯草而不能咽气。在我们生活中,像这样的人物已经不多了,但我们祖辈对节约态度的推崇还是比较普遍的。联系生活真实经历,写一个生活片段,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主动展开思考和搜索,筛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素材,展开对应性描写。有学生写道:“我的奶奶最为节俭,洗菜水、洗衣水都不舍得倒掉,要用这些水来冲洗马桶。每当看到我们洗刷时不关水龙头,她都要大声地斥责,说我们是‘败家子。”“我的爷爷对垃圾特别感兴趣,人家不要的东西,他都要去翻看一番,而且要将一些垃圾搜集起来。因为这事,我们没少劝他,可是怎么也改不了他的观念。他时常哀叹: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救了。”

    教师为学生设定接轨生活的训练任务,成功调动了学生的训练热情,很快就获得了信息回馈,训练效果也逐渐呈现出来。

    四、注重融合設计,实现语用训练目标

    语用训练设计时,教师不仅要有创新意识,还需要做好学科融合工作,这样才能形成崭新的训练契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已成为常态。教师为学生布设电子化训练任务,发动学生展开网络互动交流,这是学科融合设计的典范操作,其助学效果极为丰富。如果有可能,教师在训练设计时,还可以考虑美术、音乐、体育、科学、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渗透和融合,这些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崭新的训练契机。

    在教学《田忌赛马》时,鉴于学生对故事的领悟情况,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训练任务: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自行设计绘本故事,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这个故事,准备参与班级展示大赛。学生听说要自行创编绘本故事,受到强烈触动。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展开直接对话,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法支持,学生开始了创作实践,教师跟进指导,确保了创作活动的顺利推进。在课堂展示阶段,教师先要求学生小组展示,进行初选,然后推出小组代表,参与班级展示评比。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参与相关活动,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教师为学生设定绘本创编任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学生需要消化故事内容,还要运用美术技法辅助语文学习。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还对文字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设计和调整,训练了语用能力。

    语用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教师要对文本内容进行过滤性筛选,为学生设定适合的训练内容,并充分观照学生的学习基础,接轨学生的生活认知,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训练体验。语用训练内容选择、训练形式设计、训练组织调度、训练效果分析,都关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塑造,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情调研,对语用训练设计展开创新探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训练契机。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