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模式的高职《Android应用开发》 课程标准制定*

    李冬睿 李蓉 邱尚明 徐小云

    

    

    

    摘 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IT企业对Android应用开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虽然国内很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但培养出来的学生离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为解决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文章以成果导向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软件专业原有的Android应用开发相关课程进行分析与整合,以企业对人才的各项能力要求作为学生的学习成果,将学习成果具体化、评价标准可量化,制定出一个基于成果导向的《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标准,为同类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Android;OBE;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 ? ?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10-0066-04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使用移动终端的用户越来越多,市场对移动应用开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开设有移动应用开发相关的课程。通过调研发现,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后,发现自己在校所学知识技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自身能力与市场需求出现脱节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高职院校仅将课本内容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没有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各项市场需求的能力。

    为此,需要在每门专业课的教学中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制定相关的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养目标,并制定一套可量化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

    成果導向教育(OBE)理论,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重视学生技能和能力的提升,并以可观察、可测量、可应用的模式贯穿学生培养历程中[1]。

    本文以学校软件技术专业的《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为例,通过对原有课程进行分析和整合,首先确立课程目标,然后根据目标细化课程的学习成果,再对核心能力进行权重分配,制定相应的课程学习内容,最后将学习成果与可评估量化的评价标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构建一个基于OBE模式的《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教学标准。

    二、分析与整合原有课程,确立课程目标

    《Android应用开发》与《Android项目开发实训》这两门课程是软件技术专业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必修课程,分别开设在大二上学期和下学期,课时分别为108学时和34学时。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Android 编程的基本概念和要点、Andorid 界面常用控件的使用、Android应用设计模式、文件系统、数据存储与访问、Android 四大组件、监听ContentProvider 数据变化、对SQLite 关系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和事务管理、采用ListView 实现数据列表显示、应用打包与安装,掌握网络通信、多线程断点续传与下载、音视频采集与播放、传感器的使用等。而《Android项目开发实训》主要从实际项目开发的角度出发,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培养学生能系统、全面地掌握一个完整项目的开发流程。

    课程目标是指导课程设置、编排、实施和评价整个过程的准则,也是课程自身性质和理念的体现[2]。对比两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对表1中两门课程的课程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有出现重叠的地方,而且两门课程的学时数较长,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因此笔者将两门课程重叠的课程目标进行整合,并得到《Android应用开发》的新课程目标,并对课程的学时设为64学时,学分设为4学分,合并后的课程目标如表2所示。

    表2所示的合并后的课程目标主要体现以教师为中心,即教师是基于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判断力来设计课程目标。而基于OBE的课程目标,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历程来达到相应的预期成果。

    通过实地走访广东省内40多家公司以及从多家招聘网获取的数据发现,目前用人单位对Android应用开发人才的主要要求如下:能熟练掌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界面设计、各组件应用、数据库、传感器和网络的开发。因此,本研究将提炼用人单位的要求作为课程目的,将用人单位要求的具体技能作为学生学习历程,通过对学生能力的评估量化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预期成果,从而确立《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的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引领学生掌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Android程序设计和Android应用项目开发的技术(目的),通过对Android程序的界面布局设计、数据库访问、传感器使用、网络通信等(历程),实现App应用程序的开发(预期成果)。

    三、根据课程目标细化课程的学习成果

    OBE理念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3]。而《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的学习成果需要根据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指标[4]来制定。在软件专业核心能力指标中,核心能力包括沟通整合、学习创新、责任担当、专业技能、问题解决以及职业素养。每一项核心能力又有对应的专业能力指标。通过将课程目标进行细化得到6项学习成果,而每项学习成果都分别对应相应的专业能力指标,具体如表3所示。

    四、合理分配核心能力权重

    根据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照专业核心能力预设权重[4]的侧重值,在对课程核心能力进行权重分配时,采用以5%为基本单位[5],设置课程核心能力的权重如表4所示。

    通过表4可知,核心能力的学习创新与专业技能所占的比重较高,均为30%,而这两项核心能力均可通过学习成果的要求使学生达成。

    五、制定课程学习内容

    在OBE教育体系中,所有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都是围绕明确的学习结果进行组织的[5]。因此,教学内容不应拘泥于传统教材,而应根据具体的学习成果和核心能力要求制定课程的学习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理解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

    概念:领会Android发展史、平台架构。

    开发环境:学会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创建Android应用项目和掌握Android工程目录结构及作用。

    2.分析实际需求,合理设计界面布局

    布局:学会使用线性布局(LinearLayout)、 相对布局(RelativeLayout)、表格布局(TableLayout)、 帧布局(FrameLayout)等。

    设计:分析实际需求,设计合理的界面布局,掌握使用Intent对象实现界面之间的跳转。

    3.掌握Android基本控件的使用方法

    学会使用Button控件实现按钮效果、TextView控件显示文字、EditText控件编辑文字、CheckBox控件显示复选框、RadioGroup控件显示单选按钮组、Spinner控件实现下拉列表框效果、AutoCompleteTextView控件自动输入文本、日期选择器控件 DatePicker设置日期、时间选择器控件 TimePicker设置时间、ScrollView控件实现滚动效果、ProgressBar控件实现进度条效果、SeekBar控件实现拖动条功能、评分控件 RatingBar实现评分功能、图片视图控件 ImageView显示图片、图片按钮控件 ImageButton实现按钮点击功能、Gallery控件实现类似 QQ空间的照片效果、网格视图控件GridView显示多区块内容、TabView控件实现标签栏效果、ListView实现列表项显示效果以及Toast实现提示功能。

    4.熟练使用数据存储的各种方法

    熟练掌握修改/删除手机中文件的方法、在 SharedPreferences中存储信息的方法、对SQLite 关系数据库进行增、删、改、查数据和事务管理的方法、ContentProvider存储数据的方法、使用文件保存数据和使用 SD卡保存图片的方法。

    5.掌握各类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获取和检测当前设备支持的传感器的方法,学会利用光线传感器获取设备的光线值,掌握使用GPS传感器在设备地图中快速查询某个位置,学会使用磁场传感器获取磁场数值。

    6.能熟练掌握网络编程

    能理解HTTP请求的原理,熟练掌握基于UDP和TCP的Socket编程、学会文件上传和下载的代码编写,能熟练掌握网页内容抓取并保存json文件。

    六、制定学习成果与评价标准对照表

    OBE工程教育模式下学习成果达成并不能单纯地用期末考试的成绩来判定,它更加关注学生各方面知识、能力增值情况[6]。学习成果及评价要体现学习成果与学生能力的对应关系,而且學生能力必须有明确的可评量指标[7]。本研究从明确的学习成果出发,将课程内容的要求作为合格的评价标准,制定得到如表5所示的学习成果与评价标准对照表。

    七、制定授课单元学时分配方案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的总学时数为64学时,根据课程内容的知识点数量以及难易程度制定授课单元学时分配方案,具体如表6所示。

    八、结束语

    《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作为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其地位十分重要,由于该课程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为此,本文提出将OBE教学理念融入《Android应用开发》的课程标准中,通过充分调研市场,将市场需求的能力转化为学生毕业应达到的能力要求,并以此制定出学生的学习成果。

    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合理分配核心能力权重,将学习内容紧扣学习成果,将考核指标的评价标准予以量化,将授课单元的学时分配合理化,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标准方案。有了明确的课程标准,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有章可循,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付晓琳,汤淼,刘钢,等.成果导向(OBE)下软件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软件导刊,2018,17(10): 216-219.

    [2]林健.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13+24.

    [3]赵美娜.基于OBE的形成性评价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0):54-55.

    [4]李蓉,廖福保,罗小平,等.OBE软件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5(1):47-50.

    [5]侯红玲,张军峰,任志贵,等.基于OBE理念反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高教学刊,2018(24):167-169.

    [6]王新颖.OBE工程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成果达成度评价方法研究——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51):215-217.

    [7]李冬睿,杨颖,杨善友,等.基于成果导向的Python应用开发课程标准的开发[J].信息系统工程,2019(12):164-165.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