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深化与境界升华

    刘德林 程新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始终是激扬的主旋律;爱国是具体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和使命,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爱国行为和爱国精神。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爱国精神的激励下,救亡图存,奋发图强,找到了生存发展富强之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新时代的爱国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世界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梦 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 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245(2019)05-0001-06

    DOI:10.19499/j.cnki.45-1267/c.2019.05.001

    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的劫掠,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终于睁眼开世界,开始探索国家的出路和民族的前途。1919年爆发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爱国救亡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推向了高潮,也加快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思想启蒙、科学救国的步伐,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的传播和发展,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条件。这一运动所创造的五四精神——尤其是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发展,一直成为中国人民探索真理、追求进步的旗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爱国主义焕发了新的时代主题和精神境界,这是对五四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一、近代以来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演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我国家国同构的文化传统把爱国与爱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爱国就是爱家,尊亲就是爱国,因此爱国是凝聚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情结。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修身齐家行为就是尊君爱国的行为。近代以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任务和使命。爱国的内涵在不断演变,爱国主义的旗帜永远不能丢,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的动力 [1 ],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

    (一)以救亡图存为本能,反抗压迫与侵略的爱国行为(1840—1919)

    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一面抵抗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一面遭受封建地主官僚的压榨,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不甘于亡国灭种的中国人,在求生本能的激发下,掀起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抵抗运动。既有爱国官兵的反抗,也有民间自发的反抗。不论是裕谦、僧格林沁、乐善等爱国官兵,还是广州三元里人民、太平天国、义和团等民间反帝反封建的行为,都表现出了伟大的爱国精神。在英勇反抗西方列强的同时,也向西方国家学习,希望能“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于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核心,学习西方各种技术,来增强自己实力,对抗列强。“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找真理……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 [2 ]这种爱国精神是本能的、自发的,油然而生的,虽然由于缺少先进阶级和先进理论的指导,皆以失败告终,但是虽败犹荣,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

    (二)以求生求进为目的,推动启蒙与科学的爱国行为(1919—1949)

    近代早期大批的仁人志士,探索国家的出路和民族的前途,但囿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都失败了。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带领下,广大青年学生率先发起了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支持,商人、工人都纷纷投入到这场爱国运动中来。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中国人民思想开始启蒙,逐渐接受科学与民主,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并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救国救民道路。但是中国革命的道路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帝国主义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不愿意看到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遂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武装运动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列宁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其生命的过程中,每走一步都要经过战斗。” [3 ]为了生存和进步,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带领中国工农革命群众,转战大半个中国,保存了革命的力量,传播了革命的真理,找到了生存的方法。在艰苦卓绝的斗争条件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切能团结的力量,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站在了世界的东方。

    (三)以求富求强为目标,艰苦拼搏与积极进取的爱国行为(1949—20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建立在一窮二白基础上的,近代以来中国大地战乱频仍,国无宁日,可谓千疮百孔,“国无三日宁,地无三尺平”,是当时中国的写照。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人没有饿死,就要做革命工作,就要奋斗。一万年以后,还要奋斗。共产党就是要奋斗。” [4 ]并且还说“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本色”。 [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为大家做了精神动员,提出了“两个务必”。尤其是为了彻底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两大历史任务,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了奋战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社会主义建设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的,一切都要靠中国人民自己探索,虽然走过了一些弯路,甚至犯了一些错误,但是中国人民仍然坚定地相信中国共产党,相信社会主义,相信马克思主义真理。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尝试,终于找到了“改革开放”这条通向未来和光明的大道。这一时期,中国人民凭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奋斗,克服了无数困难,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成功地进行了“抗美援朝”、中越自卫反击战,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和勇气;同样,中国成功地完成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克服了1998年特大洪水,以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带来的灾难……艰苦奋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进,愈挫愈勇。

    (四)以伟大复兴为梦想,以天下大同为追求,奋斗追梦的爱国行为

    2012年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开拓进取、奋发有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好的时代。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新时代的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走向全面复兴的“兴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6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彻底告别了贫穷落后的时代,告别了任人宰割的时代,也告别了看人眼色的时代。但是越是富裕起来,越是過上了好日子,就越要更加奋斗,要居安思危、再接再厉,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全国人民“幸福要靠奋斗来实现”“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新时代、新任务、新挑战,今天中国的奋斗目标比以往任何时代的奋斗目标都更复杂,以往时代的斗争目标很具体很清晰,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却没有固定对象和标准答案,必须一直勇往直前,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中国人民必须时刻绷紧奋斗的弦,一刻也不能放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造福天下的大事。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道路各异,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任重道远,需要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努力。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面临的困境

    爱国主义是与生俱来的,也是后天培养形成的。由于中国的发展进步引起一些西方大国的不满,他们肆意干涉中国内政,阻扰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壮大,也让一些人产生了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想法,失去了继续奋斗的信念。具体来说,对爱国主义教育构成挑战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挑衅

    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成就不容置疑,近代中国人民誓死抵抗西方侵略的历史无可辩驳,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成功的现实有目共睹。历史不容改变,但是却有一些人别有用心,企图抹杀、歪曲、否认历史,甚至虚构历史,企图给当代中国人民造成错误的历史观、价值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必须牢记历史,还原历史真实面目,“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任何人想要否认、歪曲甚至美化侵略历史,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7 ]

    一些西方大国觊觎中国的发展壮大,心怀不满,肆意干扰破坏中国的发展。其手段之一是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和引导,破坏中国人民和平、稳定、团结的国内政治文化,动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基础。欲灭一国,先灭其史。“隳人之枋,必先去其史;绝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 [8 ] 西方国家到处造谣中伤,恶意宣传诋毁中华民族、中国人民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旨在给当代中国和平发展制造内乱,让中国陷入互相攻讦、不攻自破的局面。西方大国进行历史虚无主义的宣传和误导,还培养了一大批“精日”“哈韩”“美分”等崇洋媚外的人,这些人成为外国“主子”在国内的“走狗”,为其摇旗呐喊,以破坏国内主流价值观、历史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和建构。

    (二)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思想的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腐朽消极的思想,尤其是资本主义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甚嚣尘上。西方文化是建立在个人至上、唯我独尊的文化基础上的,这在资本家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马克思就曾明确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充满血和肮脏的东西,只要有百分之三百,就会不顾一切,哪怕是冒着砍头的危险。”另外,由于改革开放,物质财富大大增加,造成了社会上贫富两极分化严重,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开始大肆炫富,结果加剧了社会对物质财富的追逐,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思想横行,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不相信集体,只相信金钱和权力的意识。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个人实现个人利益和目标提供了可能,也间接导致了个人野心和欲望的膨胀。有一部分人突破了国家和制度的藩篱,凭借个人的努力和拼搏满足自己的追求,并且坚持认为,个人有能力摆脱一切束缚,国家不应该干涉个人的自由,人生而自由的。

    (三)享乐主义的干扰

    近代以来,中国人过着贫困不堪的生活,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让很多人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认为现在物质条件已大为改善,不需要再艰苦努力节约节俭。有人认为曾经艰苦奋斗过,现在该是享受的时候了,再不享受就没有机会了。于是一种享乐主义思潮开始流行起来,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他们面对现实社会的诱惑缺少抵抗力和辨别力,以至于沉溺其中,不思进取。现代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的舒适度,降低了工作难度和强度,为享乐主义的横行提供了便利。相反,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未来太远,现实太苦,理想的实现很漫长,于是放弃了奋斗和追求的想法,得过且过。从哲学上来看,认为人生短暂,应及时享乐,过把瘾即死,受这种消极价值观和人生观影响的人,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投入到艰苦的奋斗中去。他们不知道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是没有前途的,是短视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果斗争只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9 ]

    三、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主题的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开辟了新的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新时代中国人民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内涵在深化,既继承了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又丰富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新内涵。由于中国的发展仍然受到西方大国的阻碍和干扰,因此爱国主义精神仍旧包含着反抗与抗争精神。同时,中国还没有完全摆脱贫困,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然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要义。

    (一)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最早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到的,是要勉励广大党员坚持党的最初的心愿——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然中国共产党也没有把理想和视野局限在国内,而是放眼世界,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 [10 ]每一个社会人都有一个初心,这个初心是最单纯也是最坚定的,犹如赤子之心。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初心都是善良纯洁的。人的初心可能各种各样,但无一例外都是积极向上积极向善,利国利民利他的心愿。爱国之心常深藏在每个人的心底,只是在国家危难时刻才表现得比较强烈和突出;在和平稳定的时期,初心就表现的比较克制,比如追求理想,追求真理,追求自由等。不论如何只要能抵制诱惑,守住底线,遵守法律,为了初心而敢于追求,就是爱国!

    (二)继续奋斗

    理想的实现都是靠辛苦奋斗得来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练就过硬的本领,掌握专业技能,才能保证理想实现的可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习近平曾说过:“奋斗是艰辛的……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奋斗是曲折的。” [11 ]新时代的奋斗,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梦想,还要为国家、世界把个人梦与国家梦世界梦紧密结合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难度比反帝反侵略的战争还要艰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不仅考验的是智慧,还要考验胆量,更要考验毅力,是一项综合性的伟大斗争。既看不见对手,更看不到战场,但是战争却时刻存在。

    (三)奉献追梦

    人类是群居动物,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要有奉献和分享的精神,封闭和孤立,单独依靠自我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收获了喜悦也积累了经验。要有远大理想,要有时代担当,敢作敢为,珍惜新时代大好机遇,永攀高峰。在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大好时机,抓住机会,迎难而上,实现人生理想,为个人梦、国家梦、世界梦做出贡献,不辜负时代,也不辜负国家。奉献不是舍弃,也不是损失,梦想是指路明灯,是生活的勇气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对奋斗者说:“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12 ]

    四、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境界的升华

    新时代对爱国主义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是进步的,是现代化的,不再是传统时代的一味索取,埋头苦干;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与世隔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

    (一)爱自然

    中国自古就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古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讲究平衡与和谐,孔子云:“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荀子也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淮南子·难一》中有“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训勉。在农耕文明时代,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物质生存资源,人对自然保持热爱和尊重,是对生命的敬重。由于生产力水平有限,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还不够,对自然的开发还不高,因此对自然充满了敬畏。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们凭借各种工具和知识开始向自然不断索取,导致自然不堪其重,对人类的疯狂行为产生报复。

    在新时代,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破除了以人类为中心的狭隘的自然观。不再单方面对自然无尽地索取和掠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尊重自然的规律。热爱自然和维护生态并非不开发自然、不发展生产,而是在平衡与和谐的前提下,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一方面促进发展升级,另一方面提升生态品质。中国的山川大地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的根基和沃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13 ]。习近平总书记还进一步强调,爱护生态就是爱护文明,生态兴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血脉的延续和发展。热爱自然保护生态是新时代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感的升华,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境界提升。

    (二)爱世界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天下一家、世界大同的情怀和理想。中国古代统治者常常把“一匡天下”“海内一统”作为理想和目标,诚如《吕氏春秋》所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万民之主,不阿一人。”这是“天下为公”的世界情怀。如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我国先哲言政治,皆以‘天下为对象,此百家所同也。‘天下云着,即人类全体之谓……而不以一部分自画。”但是传统时代的中国与世界,都囿于生产力和交通工具的束缚,加上生产资源的限制,既不能和睦相处互相爱戴,也不能彼此来往与交流。其中有个别国家和地区突破疆域限制互相贸易,也是彼此交易而不合作,交流而不交心。

    现代社会加快了世界融合的步伐,各国之间彼此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密相连的局面。但是由于部分国家未能抛弃传统的霸权主义和丛林法则,在世界范围内奉行强权政治,造成世界各国互相敌视互相提防,破坏了各国之间交流合作、共同进步的可能。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克服了种种障碍。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国家都是平等一员,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对中国有用,也对世界有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共同发展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符合各国人民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14 ]忘记仇恨,面向未来,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促进中国发展进步,也能促进世界的繁荣昌盛。世界是多样的,中国不谋求世界的霸权,也反对任何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珍惜各国友谊,尊重各国文化和所选择的道路。热爱世界、拥抱世界就是为国家发展创造空间和开拓资源,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宽广博大情怀的体现。

    (三)爱人类

    宋代张载曾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中国古人素奉“兼爱”“非攻”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博爱思想。《礼记·礼运》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信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因此梁漱溟先生这样说过:“中国人是富于世界观念的,狭隘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在中国都没有,中国人对于世界向来是一视同仁的。”学者钱穆先生也对中西世界人民的天下观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的天下观具有包容性,西方人的天下观是狭隘的。朴素善良的中国古人把世界各地的人都看成自己的邻居和亲人,以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接纳世界各地的人,中国对世界各国人民的热爱和友善是真诚的真实的,中国从来不以武力去征服他国,因为中国信奉“以力服人者霸,以德服人者王”。

    在新时代下大环境下,中国与世界亲密接触,紧密融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欢迎世界各国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15 ]人类同属一种生物,具有相似的本性,热爱世界各国人民,是热爱本国人民的延伸。物伤其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世界各国人民都是民心相似、朴实善良的,对世界的热爱,也是对祖国的热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追求人类的未来和希望。在新时代拥抱世界人民、热爱世界人民也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践行,人类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的价值目标。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没有脱离时代,也没有脱离国情,更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而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基础上,把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深化和升华,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创造和生发,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和开拓,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世界性和伟大性,也是中华民族具有活力和生机的表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继承的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拓性。

    [参考文献]

    [1]金民卿.爱国主义决不能丢,也决不能被异化[J].人民论坛,2016(22):12-1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N].光明日报,2015-12-31(001).

    [7]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002).

    [8]龚自珍.定庵续集(卷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谭晶晶.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N].光明日报,2018-04-09(001).

    [11]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8-02-15(002).

    [12]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做善成,推動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N].光明日报,2019-01-19(001).

    [13]习近平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分别参加全国两会一些团组审议讨论[N].光明日报,2015-03-07(001).

    [14]习近平: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N].光明日报,2013-04-08(001).

    [15]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共同会见记者[N].光明日报,2013-06-09(001).

    责任编辑:顾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