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袋的时光穿梭

    楼晓露 魏琪 徐婷

    端午节作为我国重要的节日之一,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找到传统文化和幼儿经验的连接点,将传统文化转化成适宜的幼儿园课程,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多感官、多通道地感知传统文化,从而在幼儿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由此,我们和幼儿共同架构了大班端午节主题活动三个板块的内容:神奇香袋、香香粽子、龙舟竞渡。这里重点介绍“神奇香袋”的活动。

    进入“神奇香袋”小主题时,幼儿对香袋充满了好奇。我们敏锐地捕捉了来自幼儿的问题——“香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气味”“为什么要挂香袋”“香袋是不是真的能防蚊”,不断引导幼儿通过探究解答疑问,从而将端午节文化与人们的生活建立联系,感受古人的创造与智慧,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

    香袋里的“香”

    端午节前的一天,涵涵衣服上别了一个香袋到幼儿园来,一到班里就兴奋地向同伴展示:“你看,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香袋,很漂亮吧!”同伴们闻声围了过来,看一看、摸一摸。轩轩拿起香袋闻了闻,皱着眉说:“什么啊,这根本就是臭袋,那么难闻!不过样子挺好看的。”

    我们捕捉到了这一幕,在晨间谈话时开启了关于“香袋”的话题讨论,了解幼儿对香袋有怎样的经验,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幼儿在讨论之后提出了不少有意思的问题。有的问:“香袋的味道不太好闻,为什么要叫‘香袋?”有的问:“香袋为什么能防蚊,里面到底装了什么?”有的问:“为什么端午节要挂香袋?”這次讨论激发了幼儿对香袋的探究兴趣,幼儿的问题大多围绕香袋为什么会有特殊的气味以及香袋有什么用。

    为了支持幼儿的探究,我们自己特意去了一趟中药铺,发现市面上有两种香袋,一种是把中草药碾成粉末和棉花等一起填充香袋,另一种是将中草药晒干后保持比较完整的形态装入香袋。我们把两种香袋都买了回来,并特意选了用带子抽拉的可以打开的香袋。我们请幼儿打开香袋看看里面究竟装了什么,幼儿发现都是些晒干的植物,闻上去有不同的气味,有人觉得是香的,但也有人觉得不太好闻。幼儿问:“为什么植物会有这样的气味?为什么要把这些有气味的植物装进袋子里?”于是,我们组织了亲子调查活动,请家长陪同孩子寻找一些夏季常见的有特殊气味的植物带到幼儿园来。我们在区角开设了“香香小铺”,把幼儿收集来的艾草、紫苏、薄荷叶等投放在其中,又提供了捣碎器、塑料小刀等,以支持幼儿对这些植物进行探究。把这些植物切碎、捣碎后,有幼儿发现它们的气味更浓了,比如,薄荷叶捣碎后更香了。于是,我们找来薄荷油、薄荷膏、薄荷糖等让幼儿看一看、闻一闻、用一用,并让他们了解这些都是用薄荷等植物加工而成的。幼儿发现这些产品很多人家里都有,在生活中很常见,用处也很多。由此,他们对植物在生活中的用处有了更多的认识。

    在“香香小铺”中,我们还提供分类格,引导幼儿将香袋里的中草药挑拣出来并分类,比较一下它们的外形、气味(见图1)。在观察中,幼儿有了新的发现:“你看,这好像是一片叶子。”“这个很像树枝。”他们发现香袋里的中草药大多是某种植物的一部分,进而很想了解都是些什么植物。于是,我们用手机上的“形色”软件帮助幼儿识别这些植物,并和幼儿一起给这些中草药做标签。通过“形色”软件以及“百度”上的介绍,幼儿初步了解了这些中草药是植物的哪个部分,有怎样的功效。

    接着,幼儿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为什么要把植物晒干了装进香袋里呢?直接把新鲜的装进去不行吗?”我们没有直接解答,而是将问题抛给全体幼儿:“你们觉得是什么原因?在香袋里到底是放晒干的植物好还是放新鲜的植物好?”有了前期的经验铺垫,有的幼儿认为干的好,因为新鲜的植物装进袋子会烂;也有幼儿认为新鲜的好,因为新鲜植物的气味会更浓。我们鼓励幼儿做个实验试一试。幼儿找来一些新鲜的艾草放在托盘上晾晒,3天后,他们发现艾草干瘪变黄了,气味却更浓了。相比由教师告知答案,幼儿亲自通过实验来证实印象会更深刻。

    伴随着幼儿对香袋为什么会有特殊气味以及这些具有特殊气味的中草药有什么作用的探究,我们又把“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挂香袋”这个问题抛回给幼儿。我们请幼儿先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然后到幼儿园来分享自己的发现。幼儿将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的图片、视频带来与大家分享,我们则帮助幼儿梳理这些信息,让幼儿了解端午节佩戴香袋不仅因为香袋里的中草药有提神醒脑、祛湿止痛、驱虫避疫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夏季被蚊虫叮咬以及夏季容易引发的身体不适,还因为香袋有祈福安康的吉祥寓意。

    神奇的香袋

    提到香袋的作用,尤其是提及香袋有驱虫效果时,很多幼儿给予回应,说家里的祖辈告诉过他们,香袋可以防蚊。有幼儿提出疑问:“香袋真的能赶跑蚊子吗?那为什么我明明戴着香袋还有蚊子咬我?”一名幼儿提议:“我们要不做个实验,看看香袋究竟能不能赶跑蚊子。”其他幼儿都表示同意,他们兴致勃勃地开始考虑实验方案。经过初步讨论,他们认为要是知道什么地方蚊子比较多,就可以拿装有中草药的香袋去试一试。

    在香袋的多种作用中,驱虫这一项可以说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最贴近。既然幼儿有探究的兴趣,我们应给予积极的回应与支持,这也是培养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和能力的好机会。于是,我们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幼儿想要知道哪里蚊子多,我们便鼓励他们去调查。我们和幼儿一起设计了一张调查表,从蚊子经常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这两条线索去调查。幼儿回家后向爷爷奶奶求教,还请爸爸妈妈帮忙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去户外玩时也会特别关注哪里有蚊子。他们总结出,下雨前,天气潮湿、闷热,蚊子比较多;晚上时蚊子比中午时要多;灯光下、水塘边、树丛里,都是蚊子比较多的地方;家里的浴室、厕所等潮湿阴暗的地方,蚊子也比较多……这些发现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开展实验提供了依据。

    那么,怎样来验证香袋里的中草药能不能驱赶蚊子呢?幼儿想了很多种办法。有的设想,将中草药在水里浸泡多时,然后将这些水装进喷雾瓶,在家中的浴室、厕所里喷一喷,看看还会不会有蚊子(见图2)。有的设想,将香袋挂在树上或放在水塘边,看看能不能赶跑蚊子(见图3、图4)。

    对于幼儿的设计,我们不作对与错的评判,而是鼓励他们去试一试,希望他们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作出调整。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艾草、菖蒲、苍术、白芷、丁香等中草药和麻布做的抽绳袋。初次实验后,我们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有幼儿提出了疑问:“你们怎么知道中草药是不是有效果,万一蚊子是根本没来过,而不是被中草药的气味熏走的呢?”有幼儿提议:“我戴个香袋去水塘边走走,如果看到有蚊子但它们都不来咬我,就可以证明香袋有效果了。”有细心的幼儿提醒他:“那万一香袋没效果,你不是会被咬得满身都是包吗?”到底怎么区分蚊子是没来过还是被熏走了呢?幼儿一下子想不出好的办法。后来,有幼儿想了个主意:只有先设置陷阱把蚊子引来,才能判断香袋有没有效果。大家觉得可以试试这个办法,最后决定拿盘子装上糖水把蚊子引过来。

    在此基础上,幼儿讨论出了新的实验方案:在水塘边,隔开一段距离放两个一模一样的盘子,都装上糖水,但只在其中一个盘子周围铺上中草药。幼儿认为,如果这些中草药驱蚊有效,蚊子就不会来喝这盘糖水了。放置了一晚上之后,幼儿发现两个盘子里都有淹死的蚊子,应该都是被糖水吸引过来的,但周围铺了中草药的那个盘子里的蚊子确实要少一些,可见中草药是有一定效果的。

    虽然幼儿的实验设计并不成熟,但我们依旧用欣赏的态度支持他们探究,因为我们看重的是他们在假设、质疑、交互过程中思维的发展。

    美美香袋

    在证明香袋里的中草药真的有驱虫效果后,幼儿都想自己做一个香袋,装上自己配制的中草药。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欣赏香袋的集体活动。我们收集了一些不同颜色、造型、图案的香袋实物及图片,并结合介绍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品的短片,引导幼儿欣赏香袋的造型美、纹饰美、寓意美。然后,我们请幼儿自己设计香袋图案,在纸上画一画、剪一剪。

    香袋要用什么样的布料制作呢?我们通过集体活动组织幼儿探究。我们先请幼儿讨论选择怎样的布料做香袋比较好。有幼儿提出,要选薄一点的布料,因为这样中草药的气味更容易散发,香袋用起来效果会更好。也有幼儿提出,要选漂亮一点的布料,因为这样做出来的香袋比较好看。于是,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丝绸、麻布、棉布、尼龙布等布料,让幼儿比一比、选一选。幼儿有的拿不同布料包裹住中草药闻气味,有的拿布料盖住脸试试呼吸畅不畅,由此检验布料透气性好不好(见图5)。通过比较,幼儿发现薄的棉布、麻布和丝绸的透气性更好,其中丝绸更漂亮。

    制作香袋的活动放在区域活动“香香小铺”中进行。我们从网店买了一些半成品的抽拉式丝绸锦袋和彩绳、流苏、中国结等小配件,投放在“香香小铺”,幼儿可以自己搭配中草药装入锦袋,制作成香袋。我们还投放了一些素色的棉麻布抽绳袋,幼儿可以自己装入中草药制作成香袋并贴上自己绘制的吉祥图案。另外,我们也鼓励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制作更为多样的香袋,然后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欣赏。

    香袋变形记

    在前面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验证了香袋确实有驱蚊的作用。有一天,有幼儿提出疑问:“老师,我妈妈都是给我贴防蚊贴或喷防蚊水的,您说是这些东西效果好还是香袋效果好?”紧接着,又有幼兒提出:“防蚊贴是怎么做出来的,为什么能防蚊?它们和香袋防蚊的道理一样吗?”幼儿的问题引发了新一轮的探究。我们鼓励他们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驱蚊用品,和爸爸妈妈一起通过阅读说明书去寻找它们驱蚊的秘密,然后来园分享各自的发现。在分享和讨论活动中,我们帮助幼儿梳理和总结,幼儿发现,现代的驱蚊用品大致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他们经常在用的防蚊贴、防蚊手环、防蚊喷雾等。从它们的说明书中可以看到,它们的主要成分大多取自植物,所以带有植物的特殊气味,可以说,它们和香袋非常相似,都是利用植物的气味驱赶蚊子的。第二种是把蚊子吸引过来再杀死,比如驱蚊灯。第三种是把蚊子毒死,比如一些杀虫剂,这一类产品用的是化学药剂,它们的说明书上一般都写着“远离儿童”“孕妇禁用”等字样。由此,幼儿发现爸爸妈妈为自己准备的防蚊贴等是最安全的,因为它们和香袋的原理相似,都是利用了植物成分。而且,由于运用了现代的制作工艺,它们的气味更柔和;它们被设计成贴纸、手环、夹子、扣子等样式,用起来也更灵活方便。可以说,它们代表了现代人对古人智慧的传承与创新。

    了解了不同类型的驱蚊产品后,我们在班里举办了一场展览会,让幼儿展示自己家里使用的安全的驱蚊产品。幼儿看到同样的产品经过设计师的巧妙设计,应用更为广泛了,还配上了卡通图案,他们都很喜欢。有幼儿画出了三类驱蚊产品的对比示意图,提醒大家使用从植物中提取的安全的驱蚊产品。有幼儿受到启发,想利用中草药自己设计驱蚊产品。还有幼儿模仿科普读物上看到过的猪笼草捕蚊的原理,画了一个捕蚊装置的设计示意图,并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同伴们听……幼儿的奇思妙想让我们惊叹。

    活动小结

    我们希望在幼儿眼中传统文化不是“过去式”,而是“现在式”“将来式”。大班幼儿经历了在园三年的学习,经验大大丰富,所以,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端午节,我们希望设计更有挑战性的活动,让幼儿主动去发现问题,积极地思考与探究。在小小香袋的指引下,幼儿仿佛经历了时光穿梭,他们初步认识到现代的文明是在前人的创造与智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愿意将这种文明继承、弘扬、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