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典著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经典著作 新时代

    作者简介:石峰,沈阳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A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229一、马克思经典著作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重要讲话,着重强调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和急迫性,并指出:“全党干部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武装,今天,党领导干部要明确发展局势,在纷杂错乱的局势面前坚定正确的理念,保持头脑清醒,正视我国面临的挑战和机会,把控发展道路中的支流和主流,针对问题和矛盾及时应对。而在所有困难面前,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效指导,更离不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从习近平同志发表的重要讲话语句中不难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孕育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是党领导干部和每一位公民都急需探究并内化于心的主要根基。

    (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生产力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原理即生产力理论。早在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曾提到“科學技术属于生产力,是依据马克思基础原理总结而来的观点”。马克思曾在100多年前指出:自然科学是机器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生产力包含科学。正因为当代科学的发展,也使生产和科学关系息息相关。作为生产力的支柱,科学技术彰显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都是马克思在经济学稿中阐明的主要观点。

    邓小平同志基于《马克思经济学手稿》观点总结基础下,又着重推崇,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在《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首先论述的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后延伸到生产力和管理之间的关系,最终构建了生产力系统理论框架,最后又梳理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力崭新意义,由最初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过渡到以科教兴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方针。这段历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飞跃的演进轨迹。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完整概述,也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基点。

    (二)《共产党宣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共产党宣言》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理论。马克思在其中指出了“两个最特别的决裂观点”,即共产主义革命本质上属于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又提出两个“决不会观点”,即无论所处何样的社会形态,在容纳的所有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新的更高层次的生产关系,在物质存在条件与旧社会胎胞成熟之前,也绝不会出现。马克思指出的“两个彻底决裂”和“两个绝不会观点”也成为了当前理解,探究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发展特性的主要理论基础。

    (三)《资本论》——唯物史观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经典的著作之一,《资本论》也属于唯物史观由最初的假设变为现今的科学的标志成果。《资本论》完整概述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将资本主义剥削背景下的秘密揭露出来,发掘了无产阶级的历史革命。《资本论》也证实: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社会主义终将胜利,为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指明了发展道路。《资本论》借助唯物史观的方式和观点,将社会关系总结为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总结于生产力的高度,证实社会局势的发展属于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的一种自然历史历程。

    在对马克思经典著作文本价值研究后,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原理可以让中国发展与其有效融合,理论融合实践,对时代建设和改革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崭新的认知,比如更加明确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经济时代变化之间的关联;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适用性;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变动与历史趋势之间的关联;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合理预测;马克思主义应用的方式和现实方法之间的关联。

    我国当前理论界以对马克思经典著作做出众多研究,已取得标志成果。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崭新历程发展将会产生一定影响。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首次第一次结合和第二次结合的提出

    中国和马克思主义首次结合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党领导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体系。在首次结合之后,中国坚持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融合的事业向前推进,完成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改革,并相继指出了第二次结合的主题,结合马克思主义探究顺应中国国情下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第二次结合主题提出之后,构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也为中国平稳前进发展奠定了制度和政治保障,取得了很多实际效果,发布了《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主要著作。这些思想和理论价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提供了思想航标。

    (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第二次结合的历史飞跃

    在中国1976年结束文化大革命后,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主要问题是中国该向何处发展?邓小平同志在此局势之下,总结经验教训,将发展目光集中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经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究构筑了邓小平理论。在提出邓小平理论之后,成功创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13届四中全会到党16大阶段中,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核心代表的党中央,在实现全面改革开放基础下,顺应国内外发展局势指出三个代表主要思想,针对建设何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等?主要问题做好合理回答。从党16大到党18大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党中央代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提出科学发展观,针对实现何种发展?如何发展等?问题作出合理回答。

    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是中国和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结合。由最开始的提出,开启,到后期的突破,持续推进,取得了众多标志成果,明确了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了中国人民的面貌,实现了中华民族由站到富的历史飞跃。

    (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飞跃

    在党18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党领导核心,在顺应国情,党情,世情基础下,坚守中国和马克思主义有效融合的主要原则,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政治勇气出台了方针政策,解决中国长久以来想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和难题,实现了国家和党的历史变革,创立了新时期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梳理格局,明辨未来发展方向,结合内外部条件和资源层层部署,为国防军队、文化、教育、科技、法治提供了政策和理论指导,针对新时期发展何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作出合理问答,这属于新时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崭新飞跃。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一)构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经典著作学习和了解有助于探究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升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觉和坚定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基础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方法、原理、观点和立场是经反复檢验得出的真理,因此,我们需长期坚持,在反复研究找寻精髓,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马克思主义指出的原则和原理,理论融合实际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并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

    同时也要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在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切勿采取实用主义,要做好持久战,坚信马克思主义属于无产阶级的方法论和世界观,也是人们改造认知世界的主要思想武器,要同假马克思主义思想作斗争,借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观点,针对中国建设改革中的现实问题迎难而上。

    特别要注意的是,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是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合到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封闭僵化的教条,而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发展中着力发展马克思主义,融合新时期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和坚持马克思主义。

    (二)正确认知当前时期的主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要求不但要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现实相融合,还要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期时代的特点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在顺应中国国情的同时,明确中国所处何样的时代?此时代具备何种特征?梳理时代主题,时代任务,构筑正确的时代观。党19大曾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长久努力,已进入了新时期,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此政治论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推进有现实意义。因此,每一个人更要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问题,明确新在哪里?新时期和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理论价值有何吻合之处?习总书记也指出“我们一定认知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并不是什么别的新时代”。虽然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和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是整个世界社会主义纵观500年,视野范围宽广,我们依然所处马克思主义指明的历史时代中,所以要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和新时期时代的特征相融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提供外部保障。

    (三)融合马克思文本价值,提高辨别社会思潮的能力,坚守理论导向,明确政治格局

    马克思经典著作有众多值得我们汲取借鉴的思想成果,在外部良莠不齐的信息时代,我们不但要在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引领下,选取值得借鉴的思想成果,为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建设融入价值。同时也要对沉滓泛起的腐朽文化做警惕,杜绝西方势力对我国思想的恶意渗透。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对当下封建迷信,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观念的侵袭高度警惕,也要坚定不移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外部坚守,明确文化阵地,保障意识形态,维护国家文化的安全,将马克思经典著作的毫不动摇,持之以恒的精神发挥出来,当做武装个人的力量。共同把控方向,凝聚信念,统一思想,树立政治局势,为全党人民团结奋斗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四、结论

    江泽民同志曾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想要实现现代化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方针为指导,对否定马克思主义原理,崇尚西方阶级思潮的错误倾向严格抵制,分情况及时应对,切勿掉以轻心”。作为新时期的一分子,更要明确当前发展格局,在梳理把控基本国情的同时,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实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价值,增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认知世界,为国家事业提供微薄之力。也要提升个人乃至民族的文化自信,为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2015(10):4-28+203.

    [2]符悠悠.马克思主义贫困理论与农村扶贫的路径选择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6.

    [3]陈占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1):47-55+2.

    [4]高翠强.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人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