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应用探究

    泽仁志玛

    摘要:畜牧业的日常经营并不是一项简单的经营过程,其在养殖过程中时常会面临各类疫情的影响,使得畜牧业的正常运营无法再顺利进行。而畜牧兽医在畜牧业中的职能则是避免这些疫情地发生和控制疫情地继续发展。但是,疫情的暴发根本在于养殖业对疫情危害性的认识,若养殖人员存在认识不足问题,其疫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也就会出现明显疏漏。对此,畜牧兽医需以实施健康传播的方式来加强养殖人员的疫情防控意识,使畜牧行业在未来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健康传播;畜牧兽医;预防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1-0055-01

    在我国农业经济中,畜牧业是整体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水平。因此,保障畜牧业實现稳定发展是维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畜牧业的实际发展中,大部分畜牧管理员对动物疫情的发生与传播渠道都缺乏了解,再加之畜牧兽医对健康知识传播力度不够,使得多个地方频繁发生人畜共患问题,这对畜牧业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

    1 畜牧兽医实践健康传播的作用

    在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后,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认识,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有了更高要求。畜牧业产品作为目前饮食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的质量与安全系数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健康状况,虽然许多监管部门对食品的来源及品质有了更强的监督意识,但其食品的安全保障源头仍然是取决于畜牧兽医。对此,在健康传播过程中,畜牧兽医的健康传播能够进一步加强食品的安全性,并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降低畜牧产品的危害,使不合格的畜牧产品得到及时销毁。另外,畜牧业是一个动物疫情高发行业,且疫情并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发展,属于多发型疾病,养殖场在日常经营中需面临着较高的疫情风险,这对畜牧业的稳定发展必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人们的健康也存在极大隐患。对此,各个地方管理部门需对畜牧业的发展状况给予高度重视,并提高畜牧兽医对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健康传播,大力推广健康知识,使畜牧业在管理部门及畜牧兽医的宣传下加强预防意识[1]。

    2 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应用

    2.1 提高与扩大健康传播力度及范围

    畜牧兽医作为畜牧业的疾病防控重要人员,其在做好日常防控工作的同时,还需加强健康知识的传播力度,这是防控动物疾病的关键所在。我国当前虽处于一个网络发达、科技先进的时代,但人们所关注的领域始终在生活与交流上,关于畜牧业的健康传播知识却了解甚少,极少有人对畜牧行业做到真正了解,对畜牧兽医的工作范围也缺乏认识。对此,畜牧兽医需强化健康传播的实践性,扩大健康传播力度,将各个畜牧健康知识进行大范围传播,加深人们对畜牧业的了解,意识到健康传播的作用与重要性。畜牧管理单位还可联合政府一起加入健康传播队伍,提高人们的重视度,使畜牧业及当地居民能够有着一定的健康意识,使得健康传播工作充分发挥作用[2]。

    2.2 降低人畜共患的发生几率

    从以往畜牧业的疫情发展趋势中可以发现,疫情所影响的不仅仅是动物的健康,其对人类健康也同样有着严重影响,且导致发生人畜共患的疾病类型就有多达上百种。在近几年我国畜牧业实现良好的发展后,畜牧业的养殖规模已越来越大,数量也在逐年增多,这样的发展形势也进一步增加了疫情的发生。同时,我国环境与旅游行业的发展也为疫情的发展带来了多条途径,使得人们健康与动物健康面临着多重风险。加强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工作中的实践性能够极大地减少疫情的发生,对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发展均有重要作用。在健康传播实践上,畜牧兽医可从这些途径进行实施:第一,发现疫情立即上报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采取应急措施,避免疫情的发展造成更大的影响;第二,畜牧兽医需根据各个地方的动物养殖类型及过往疫情暴发类型进行合理的健康知识传播,将不同疫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进行宣传,在日常工作中对各个可能暴发疫情的养殖场做好隔离措施,并定期对当地养殖企业进行健康知识演讲,增强养殖人员对疫情的认识,使其加强对疫情的防范[3]。

    3 小结

    综上所述,健康传播是目前降低畜牧业疫情暴发的重要举措,畜牧兽医在开展日常工作时需清晰的意识到疫情发展的根本,加大对各个养殖场及当地群众的健康传播力度,使养殖场与当地居民能够加强防范意识,做好疫情控制措施,这是减少畜牧业疫情发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王连忠,王 贵,战长虹,等.浅议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的应用[J].当代畜牧,2014(11):21-22.

    [2] 陈长志,张长艳.加强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应用的建议[J].养殖技术顾问,2014(8):282.

    [3] 姚 杰.健康传播在畜牧兽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