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儿童 亲近乡土

    蒋燕红

    摘 要:良好的幼儿教育应该充分利用生活的价值,和周围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经验、丰富知识。乡土音乐课程以其生活化的方式,尊重每一个幼儿的独特性和权利,它让幼儿学会生活,热爱生活,真正让幼儿的审美情趣培养回归生活。

    关键词:自然资源; 乡土音乐; 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G610? ? ?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10-079-001

    《指南》艺术领域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这些理论依据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通过利用自然资源,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创设适合于幼儿学习的乡土音乐活动,将适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有效地整合于幼儿园的音乐课程中,丰富幼儿素质教育内涵,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以促进师、幼的共同发展。那么我们应如何在生活教育资源的引领下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情感和艺术审美能力,从而完成艺术审美体验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巧用本土生活资源中的“自然环境”,提升幼儿艺术审美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联系实际,我们幼儿园的活动室小,开展韵律活动和音乐游戏时比较拥挤,孩子的潜能不能够充分发挥。但我们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一千多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地,我们完全可以摆脱课堂和书本的限制,发挥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是切实可行的一步。例如春天到了,芽芽乐农庄里的各种花朵都竞相开放了,孩子们玩游戏时总会拉着老师一起去看花朵……那么怎样提升孩子深入了解‘花朵的兴趣呢?中班下学期《绿色的春天》主题中有《蝴蝶找花》。书本上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过程缺乏趣味性,形式也很单一,孩子在学习时未必会兴趣高涨。我们在重新设计活动时,结合“幼儿园里的树”这一“园所自然环境”,把孩子带出活动室,走进农庄乐园,和花朵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孩子们在亲身经历中完成了音乐活动,一个个意犹未尽的样子。乡土音乐课程本是一门审美艺术,幼儿只有在良好轻松状态中学习乡土教育资源的音乐课程,才能充分地体验本土艺术美并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使幼儿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主动参与乡土音乐课程,从而提升和发展幼儿艺术审美能力。

    二、活用本土生活资源中的“田野资源”,开拓幼儿艺术审美创想

    《指南》艺术领域中强调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與创造的萌芽。联系实际,我们的幼儿园位于农村,孩子们每天生活在这里。春天,我们带着孩子去田野里观察油菜花;秋天,散步在乡间小道上,感受农名伯伯秋收的喜悦。孩子们热爱田野,喜欢在田野里玩耍,那么怎样把孩子们这种对本土资源“田野”的喜爱之情激发出来?于是我们设计了音乐活动《我爱家乡》,活动借用了田野的歌《我们的田野》的部分旋律。这是一首歌唱田野的歌曲,和我们的活动内容也很相符。通过巧妙的改编之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歌词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通俗易懂,孩子们也很感兴趣,纷纷把自己编的歌词唱进去。在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歌唱田野,大家一起如数家珍似的讲述自己周围的美丽风景,交流着家乡利用本土资源创建美好生活;每天清晨可以听见田野里的鸟叫声;一年四季都有美味的蔬果可以吃……这些都被他们唱进了歌曲里,活动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孩子们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在幼儿体验到成功时,给幼儿以肯定,让幼儿品尝到成功的乐趣。情感的互动可以让幼儿在爱的滋润下养成自尊、自爱、不怕困难、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同时,教师要多观察了解幼儿的情绪反应,真诚让幼儿敢于创造,敢于表现,从而进一步强化彼此的情感联系,更好地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三、妙用本土资源中的“自然物品”,完成幼儿艺术审美体验

    我国著名的指挥家、打击乐演奏家谭盾先生说过:“来自自然界的声音是最美的声音,因为声音是音乐的源泉。”在我们幼儿园到处可得的自然物品中,我们可以选择卫生、安全、适宜、无污染的材料用于制作打击乐乐器的活动,如石头、沙、泥土、树干、各类植物的种子等。在将这些自然物品变成音乐活动中可使用新乐器之前,我们和幼儿一起对它们的质地、形态、色彩等进行研究、讨论,最后对这些自然物品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例如:芦苇秆可做成笛子,可乐罐装上沙子、纸板盒装上鹅软石制成响筒,摇动发出的声音随里面填充物的改变也显得不同。将沙、泥土填充在可乐罐子中摇动发出的声音较闷也比较轻,用黄豆、石子填充在易拉罐中摇动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响亮、悦耳。在打击乐活动《郊游》中,歌曲共分三部分,为ABA的音乐模式,A段用竹块做成的响板演奏××︱××的节奏,B段用沙子做填充物的响筒演奏פ︱פ的节奏。由于选取的音乐非常震撼、有力,加上运用自制的“土乐器”进行演奏,土洋结合,孩子们充满了新鲜感,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了主动性,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不同的场景中加入匹配的音乐以及游戏的因素,孩子很感兴趣,沉醉于自己的创作之中,快乐地学习着。从中我们发现: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直接使用自然物品更能唤起幼儿欣赏、探索的兴趣。

    本土生活教育资源引领下的乡土音乐课程的实践犹如“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儿童的心灵,我们要仔细洞察孩子们美丽的童心世界,了解孩子的质朴情感。广泛、收集、提炼他们天真、形象的创作,吸收为乡土教育资源的中班音乐课程的基本素材,只有这样,创作出的音乐作品才能被孩子喜欢和接受。同时创造性的开展乡土音乐教学,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我们的乡土音乐教学才能推陈出新,不断完善,使过去的以传播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模式教育向创造性幼儿素质教育转轨。